首頁/ 汽車/ 正文

個人隱私洩露和詐騙

最近,我很頻繁地接到廣告營銷電話,很煩人。

這一類電話的特點是

1、在工作日打(說明對方是客服或者上班族,拿著一堆電話挨個打過去)。

2、營銷重災區是股票投資、職業教育培訓、小孩課程;保險、房產中介較少了(說明我的資料在這一塊洩露得更少了)

3、區位一般是三四線城市,當然一線城市也會有,但更少

猖狂的詐騙和廣告,從運營商到各大平臺,甚至包括自己,沒有一個是無辜的。我想就個人隱私洩露相關的話題,隨便聊聊,想到哪算哪。

1、百度的老闆李彥宏說我們願意用個人資訊來換取生活的便利,這個點不同意,但現實的確是這樣。

比較尖銳,就是各大政府的平臺需要實名認證,這一類政務APP的確是需要實名認證的,但是資料保護和資料安全很難做,我們在某個APP上洩露個人資訊的機率是很低的,但是,

所有APP至少有一個資訊洩露的機率,相對較高。

這是機率論問題,我們可以算一下,假設某個APP資訊洩露的機率是P,我們有N個APP有實名認證,那麼所有APP的資訊都沒有洩露的機率就是(1-P)的N次方,假設洩露的機率是萬分之一,我們有50個APP,那麼資料都不洩露的機率就是0。9995,那至少有一個洩露就是1-0。99995=0。0005,那就是說1000個人裡面有5個人的資訊是洩露的。

2、

資料是流通的,可買賣的

之前潛伏在一個灰黑產的QQ群裡面,就有人販賣快遞面單資訊,這裡面數據很全的,手機號、住址、購買的東西、名字(真假無所謂,但不少人用的就是真名),還聽過一個很好玩的,說詐騙電話買面單資訊的時候,如果是買了辣條的快遞,就不想要,因為覺得沒油水。

3、華住集團的酒店旅客資訊,也洩露過很多次了。漢庭、全季、桔子都是它旗下的酒店,旅客資訊也很值錢,資料驗真,而且有人臉識別,更可怕的是還有同住人哈哈,如果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就尷尬了。

4、這幾年在東南亞做詐騙的,是沒法回國的,撈到錢的很大一部分都在新加坡定居。在新加坡,一個人符合以下特點:1、很有錢。2、沒名氣,不知道幹嘛的。3、福建安溪人,那這個人很可能就是做詐騙的。

5、很多App是沒有動力去做實名認證的,因為做這個意味著有責任,如果資料洩露是要擔責的,比如說一個遊戲公司,公司所想的當然是微信登入然後咔咔咔就可以付費,簡單粗暴,那有動力也有能力要求公司做實名認證的,就只有一方,那就是xx,至於xx為什麼這麼要求,按我的理解來看,就是家長式的作風了吧,這一切都是為你好。

6、入侵和洩露資料,是進攻的一方,保護資料是防守的一方,防守是一個盾,

要全面才能保證資料安全

,但是進攻只需要一個突破點就可以了,有可能被外界破壞系統,也有可能是內部員工洩露。

我們的網際網路行業很發達,資訊攝取和使用更是如此,資訊洩露已經不可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不在簡訊連結裡填寫個人資訊,不要相信各種退貨退款的簡訊,可以不實名的就不實名了,防止上當受騙。

當然,能夠有這樣意識的人覺得我不會受騙啊。

其實自己做到警覺,這只是基本項,更重要的是把這些資料資訊洩露和詐騙手段變成

共識,和爸媽們的共識

,只有親密的親人和朋友之間形成共識,知道現在的詐騙手段和做法,才能慢慢避免詐騙的發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