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都有誰?她們有著怎樣感天動地的故事?

殘門鏽鎖久不開,灰磚小徑覆乾薹。

無名枯草侵滿院,一股辛酸入喉來。

忽憶當年高堂在,也曾灶頭燒鍋臺。

恍覺如今形影只,家中無人訴情懷。

……

每個人都有母親,而每個人的一生,跟母親的感情總是最深的。

因為每個孩子在還未出生的時候,就跟自己的母親不斷地有交流,在他來到這個陌生世界的那一時刻,在他睜開眼睛的第一時間,他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自己的母親。

所以,母親是孩子一生的依靠。

而同樣的,母親也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她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縱觀歷史上那些偉大的、流傳千古的歷史人物,她們大多數的思想都受到了母親的薰陶,無論他們的母親是有文化還是知識分子,還是隻會種地的普通農民,亦或是皇宮大院和權貴婦人……

她們的一言一行,動靜之間都會影響到自己孩子的一生。

而中國歷史上的這些母親中,最為出名的有四位,也被稱之為中國

“四大賢母”

,她們分別是:

孟母、陶母、歐母以及岳母。

這四位偉大的母親,都是中國歷史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她們的事蹟卻被廣為傳頌,她們和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流傳千古,千年而不朽,影響了後世無數的中華兒女。

那麼,這四位“賢母”又有哪些廣為人知的故事呢,她們的孩子又是誰?她們和孩子之間又發生了怎樣有趣的故事呢?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都有誰?她們有著怎樣感天動地的故事?

岳母刺字

一、孟母:“孟母三遷”成就千古聖賢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

《孟子·滕文公下》

生在華夏民族,身為炎黃子孫,我想沒有人不知道孟子的,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華夏民族儒家的代表之一,被譽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

但很少有人知道孟子的母親是誰?

孟子的母親是仉氏,她也是

“四大賢母”

之首。

孟子之所以如此出色,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天賦之外,跟他的母親仉氏的悉心教育是分不開的。

著名的典故

“孟母三遷”

說的就是孟母仉氏為了孟子的教育而三次搬家的故事。

孟母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守寡,但他卻立志終生不再改嫁,獨自帶著孟子生活;戰國時期,一個寡婦帶著一個還未成年的兒子,那生活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孟子的家剛開始是住在一片墳地邊上的,孟母剛開始的想法很簡單,住在墳地邊上,便於她思念丈夫的時候可以隨時祭拜。

但那地方常年都有人埋葬,因此敲鑼打鼓,哭天喊地是常有的事兒。

而那時候的孟子還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小屁孩,他時常站在門口看著迎來送往的出殯人士;久而久之,他就學會了跟著大人一起哭喪胡鬧,跪拜死者,也不好好學習了,每次一旦有人出殯,他就跟著後面哭喪跪拜。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都有誰?她們有著怎樣感天動地的故事?

孟母三遷

都說環境能夠影響一個人。

確實,孟子生在這樣糟亂的環境裡,根本沒有心思好好學習,而這些壞習慣卻學了個乾淨。

孟母看著小小的孟子,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難道讓自己的兒子長大之後做這種生意掙錢嗎?

於是孟母決定搬家,他要給孟子找一個好點的環境。

孟母帶著孟子搬到了集市中居住。

可問題又來了,集市中做生意的小商販很多,時間久了,孟子跟著其他的小朋友一起也學起了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又笑嘻嘻的招待客人,還跟客人討價還價,將小商人做生意的那一套學得有模有樣。

如果照著這樣的情形發展下去,那我們能夠想象,長大後的孟子一定是一個合格的商人。

可孟母不滿意,古代的商人地位是最為低下的,還不如農民,她不允許自己的孩子這麼墮落。

因此她決定再次搬家。

而這一次的搬家,算是徹底改變了孟子的一生。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都有誰?她們有著怎樣感天動地的故事?

孟母三遷

孟母搬到了學堂附近居住,每天聽著學堂裡孩子們天真無邪的讀書聲,讓孟子那一顆不安分的心徹底地沉浸了下來,他開始變得喜歡讀書,並且開始懂禮貌,守禮法。

從這一刻開始,孟子才真正成為了一個乖寶寶。

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如果沒有孟母不斷地搬家,為孩子尋找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中國歷史上就少了一個儒學大家。

除此之外,孟母還有“斷機教子”的典故,相傳有一天,孟子剛剛上完學回到家,孟母問:

“今天學習怎麼樣?”

孟子回答道:

“跟之前一樣。”

跟之前孟母靜靜地看著孟子一會,然後用剪刀將剛剛織了一半的布給剪斷了,孟子忙問為什麼,孟母說:

“你荒廢了學業,就跟我剪斷這匹布一樣,是沒有用的。”

她教育孟子,學習就像織布匹,不能織到一半就停了,那樣的布匹是不能使用的,要想長大之後有出息,就得好好讀書,不斷地讀書,不能半途而廢。

就這樣,孟母將孩子培養成了一代曠世大儒,影響華夏幾千年。

在《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就是“孟母三遷,斷機教子”

的典故。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都有誰?她們有著怎樣感天動地的故事?

斷杼教子

二、歐母:“畫荻教子”成就一代文壇領袖

“亮節失青春,嘆離鷹苦鳴,別鵠悽呤,五夜愴神深滲澹;恩倫褒丹陛,憶弋雁失群,丸熊課讀,三十年回首尚辛酸。”

歐陽修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首《醉翁亭記》流傳千古;同時,他也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歷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更是累贈太師、楚國公。

這樣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在歷史上享譽千古。

而歐陽修的母親是鄭氏,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同時也是一個在歷史上聲名不顯的女人,如果不是歐陽修的名氣太大,我想鄭氏是不會在史書上留下隻言片語的。

鄭氏對於歐陽修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其

“畫荻教子”

的典故傳誦古今,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歐陽修的父親歐陽觀是一個小吏,也算是官宦之家,但可惜的是,在歐陽修4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因病去世了,只有母親鄭氏帶著歐陽修艱難生活。

父親去世之後,鄭氏帶著歐陽修遠赴隨州,投奔他的二叔歐陽曄,得到了歐陽曄的幫助。

但歐陽曄家裡的狀況也不太好,不可能時時接濟他們。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都有誰?她們有著怎樣感天動地的故事?

畫荻教子

中國古代是一個男權社會,家裡的男人死了,女人帶著孩子生活是非常艱難的,更何況還要培養兒子。

但鄭氏跟古代的普通女人想法不一樣,她知道,要想改變現狀,只有兩個辦法,一是自己再嫁,這樣他的兒子就不至於生活艱難了;但她跟孟子的母親一樣,發誓不再嫁人,獨自帶著孩子生活;於是只有另一個辦法,那就是將自己的兒子培養成才。

歐陽修家中很窮,母親也只能靠給人洗衣服為生計,一年到頭只能混個溫飽,更何況買紙筆了。

為了能夠讓孩子成才,鄭氏也是想破了腦袋,省吃儉用的給歐陽修買書。

但紙筆是買不起的。

有一天,鄭氏看到門前的池塘邊上長了很多的荻草,她靜靜地思考了很長時間,於是走到池塘邊上,拔下了一根荻草,再折斷頭尾,只保留中間的草杆,這樣就可以在地上寫字了。

她在地上鋪滿了沙子當做紙,用荻草杆當做筆,坐在地上開始教歐陽修寫字,歐陽修也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他一筆一劃的跟著母親鄭氏開始練習寫字,寫得非常認真,寫錯了重新再寫。

她還用大木盆盛上沙子帶回家,讓歐陽修練習寫字。

這就是

“畫荻教子”

的典故。

而歐陽修也在母親的諄諄教導之下,喜歡上了讀書寫字,終成一代大家。

如果沒有鄭母的教誨,歐陽修不可能在文壇上擁有那麼崇高的威望和地位。

除此之外,鄭母在歐陽修的為官生涯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歐陽修的父親曾經是一個管理司法的小官,但他關心民間疾苦,正直廉潔,非常受當地百姓的愛戴。

歐陽修長大之後,他的母親鄭氏經常在他面前說起他父親為官時候的表現,間接地影響了歐陽修後來的為官生涯。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都有誰?她們有著怎樣感天動地的故事?

畫荻教子

她經常告訴歐陽修,他父親為官廉潔,剛正不阿,對百姓的案件特別關注,能夠從輕發落的他從不判重罪,遇到十惡不赦的惡人,他常常扼腕嘆息;對朋友也非常友好,經常接濟那些經濟狀況不好的人;他的父親是一個心懷百姓的人。

這為歐陽修以後的為官之道奠定了基礎。

在歐陽修為官期間,曾經積極地支援范仲淹的新法,因此而遭到貶職;從小過著清貧生活的母子二人並沒有因此而消沉,鄭氏更是安慰歐陽修說:

“你是為正義而遭遇貶職,這並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只要你心中存有正義,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其實過什麼樣的生活又有什麼干係呢。”

有這樣一個出色的母親,兒子又怎能不偉大呢?

而且鄭氏還經常告誡兒子,對於父母的奉養,並不是金錢上的滿足就夠了,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孝心,只要心中有“孝”字,其他的都是身外之物。

母親的教導成就了歐陽修的一生,讓他不僅成為北宋朝廷的中流砥柱,更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朵“奇葩”,流傳千古。

他們母子的故事也被世代流傳,廣為傳頌,成為古代母教文化的典範;後來,後人為了紀念鄭氏和歐陽修的故事,在鄭氏的墓碑上寫下了

“阡表不磨崇國範,古墳猶帶荻花香”

的贊聯。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都有誰?她們有著怎樣感天動地的故事?

歐陽修

三、陶母:“截髮延賓”成就千古名將

陶威公忠義之節,橫秋霜而貫白日,《晉史》書折翼事,豈有是乎?

——蘇軾

泱泱華夏,歷史名人多於星辰,而中國歷史上的名將更是數不勝數。

陶侃,東晉著名的名將,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名將之一,在宋徽宗時,位列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而陶侃之所以能夠有後來的建樹,也離不開母親的諄諄教誨,其“截髮延賓”的典故廣為流傳,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陶侃的母親叫湛氏,他的父親是東吳揚武將軍陶丹,而湛氏則為陶丹的小妾。

在陶侃出生後不久,陶丹就去世了,只剩下嗷嗷待哺的陶侃和其母親湛氏相依為命。

湛氏帶著年幼的陶侃回孃家生活,她含辛茹苦,依靠紡織謀生,供陶侃讀書生活。

而且在教育孩子上,湛氏有自己的思想,他時常告訴兒子,要想交朋友,只能交比自己更加出色、更加厲害的人為朋友,這樣你才能夠進步;相反,你跟比你差的人成為朋友,總有一天你也會變得跟他們一樣差。

因此,陶侃從小就發奮讀書,常常母親在紡織,他在邊上讀書,早上聞雞鳴而勞作。

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也很快樂。

有一次,潘陽郡孝廉範奎訪友途中突遇大雪,積雪數尺之深,範奎不能繼續前行,只能借住在陶侃家。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都有誰?她們有著怎樣感天動地的故事?

陶侃

而此時的陶侃家中日子清貧,家徒四壁,再加上天寒地凍,客人的馬沒有飼料,客人也沒有好的食物,陶侃覺得很沒面子,對不住朋友,於是陶侃的母親將自己床鋪上的稻草全部揭去,剁碎了餵馬。

家中實在貧寒,沒有好酒好菜招待客人,湛氏又偷偷剪去了自己的長髮,賣給了鄰居,換取了錢財購買酒菜招待客人。

範奎看到湛氏的舉動,大為感動,不僅感動於陶侃有這樣一位深明大義的母親,更為她的深情厚誼所打動。

在中國古代人的觀念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後世經常會聽到,那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

所以,古代人的頭髮是不會輕易剪的,你敢剪他們頭髮,他們就敢跟你拼命,打死了人他還有理。

後來,在陶侃徹底崛起之後,範奎感嘆說:

“如果沒有湛氏這樣的母親,就不可能有如今的陶侃。”

第二天早晨,冰雪融化,範奎再次啟程,陶侃一直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送到了百里左右,才在範奎的不斷勸說之下回去了。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都有誰?她們有著怎樣感天動地的故事?

陶侃

而湛氏的行為讓範奎大為感動之餘,也直接地敲開了自己兒子的仕途,範奎回去之後,拜訪了廬江太守張夔,極力推薦陶侃,又在洛陽很多的好友面前稱讚陶侃和他那位偉大的母親,這才有了後來陶侃開掛的一生。

後來陶侃得到張夔的賞識,一路高升,最終在仕途上達到了一個讓人望塵莫及的高度。

湛氏對於自己的兒子陶侃的幫助無疑是非常巨大的,不僅在教育上著重培養,還能識大體,顧大局,是一個難得的好母親。

除此之外,湛氏和陶侃之間還有一個廣為傳頌的典故,那就是

“封壇退鮓”

陶侃曾經在浙江海陽一帶做縣吏,主管的就是當地的漁業,不大不小那也是個官了。

只要是個官,那就有人巴結,特別是當地的漁民,為了方便,巴結官家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有一次,一位下屬給陶侃送來了一缸醃魚,陶侃嚐了之後,感覺非常好吃;但他突然想起了還在鄉下的母親,於是就託人將這一缸醃魚送到了鄉下母親的手裡,改善一下母親的生活。

可誰知,沒過多久,陶侃的母親將這一缸醃魚又派人原封不動的送了回來,並且寄了一封信給陶侃,上面寫道:

“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

意思是,你現在是官了,你用官家的東西送給我,我不但不會高興,反而心生憂慮。

陶侃看到母親寫給他的信,大為震驚,心中愧疚萬分,覺得自己愧對了母親多年的教導,於是他下定決心,要一生清白做人,遵循母親的諄諄教導,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官。

終於,陶侃在母親的教導和影響之下,終於成就一代名將,名垂青史。

後人為了紀念湛氏對陶侃的教導,讚譽道:

“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都有誰?她們有著怎樣感天動地的故事?

封壇退鮓

四、岳母:“盡忠報國”成就一代民族希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岳飛

這首滿江紅我想大家都學過,是南宋名將、民族英雄岳飛所作。

岳飛一直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名氣不僅歷經千年而不衰,更是享譽國內外,成為“英雄”的象徵。

岳飛是南宋“中興四將”之首,更是抗金名將,民族英雄。

岳飛之所以在當時能夠力抗金朝而不敗,在後世能夠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跟他母親的教育也是分不開的。

岳飛的母親是姚氏,也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農村女人,但這個女人卻不簡單,他識大體,顧大局,知道“忠義”二字,瞭解什麼是“為國為民”。

南宋朝廷成立之後,宋高宗趙構只想偏安一隅,苟且偷安,北方金人南下,踐踏中原百姓,朝廷腐敗不堪,軍隊節節敗退,正是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在這個時候,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兒子上前線殺敵,因為這很大的可能是有去無回,甚至死無全屍。

但岳飛的母親姚氏卻不這樣想,她深深的知道“國家”的意義,沒有國,又哪來的家,因此,她主動勸說岳飛從軍,抗擊金軍。

也正是因為姚氏的深明大義和鼓勵,深深地影響了岳飛,他從軍之後,從一個兵卒做起,奮勇殺敵,每逢戰陣,必衝鋒在前,在死人堆裡拼出了赫赫戰功。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都有誰?她們有著怎樣感天動地的故事?

岳飛

不久之後,岳飛的父親去世,不得已之下,岳飛只好退伍還鄉,守孝三年。

但是,在這期間,金兵卻再次南下中原,宋軍元帥宗澤卻在這時候病倒了,而宗澤也是岳飛的伯樂,他非常賞識岳飛,岳飛在他手下屢立戰功。

此時,岳飛再次選擇投軍抗敵,臨行之前,姚氏將岳飛叫到跟前問道:

“現在國難當頭,吾兒意欲何往?”

岳飛跪地回答道:

“兒去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氏聽到了岳飛的回答,非常滿意,這才是她教匯出來的兒子,一定要精忠報國,於是,她選擇將“精忠報國”四字刻在岳飛的背上,讓他時刻

“不忘國恥,精忠報國”

葉飛解開上衣,露出自己的脊背,請母親親自刻字。

姚氏手拿細針,微微顫抖的問道:

“兒啊,針刺是很痛的,你怕痛嗎?”

岳飛回答:

“母親,兒子如果連小小的鋼針都怕,又怎能上前線殺敵,請母親下針。”

就這樣,“精忠報國”四個字刻在了岳飛的背上,也永遠刻在了他的心裡,在往後的無數艱難歲月裡,岳飛始終不忘母親的教導,真正的做到了“精忠報國”,成為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嶽元帥,被萬世所敬仰。

但是,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岳飛的“精忠報國”四個字其實是

“盡忠報國”

這就是“岳母刺字”的典故,她教出了岳飛這樣一位民族英雄,母親偉大,才能教出偉大的兒子。

因此,姚氏也是中國古代

“四大賢母”

之一。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都有誰?她們有著怎樣感天動地的故事?

岳母刺字

後記:

女人是軟弱的,但同時,女人更是堅強的。

“四大賢母”的典故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激勵著後世之人勤學苦練,奮發圖強,是中國母教文化的典範,更是偉大母愛的象徵。

她們的故事源遠流長,千年不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