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陝歷博之多友鼎

陝歷博之多友鼎

多友鼎,西周晚期的青銅器,為三足圓鼎,是三足鼎中最為基本的形態,1980年於陝西西安長安區斗門鎮出土,收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屬於國家一級文物,陝西曆史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西周多友鼎,通高51。5釐米,口徑50釐米,腹深31釐米,重35公斤,雙立耳,三蹄足,口沿外折,半球形體,器腹較深,鼎身上部口沿之下飾以兩道弦紋。

陝歷博之多友鼎

弦紋,是古代器物上的裝飾線條,或是單獨的、或是多道平行的線條,多見於陶器、青銅器、瓷器等古器物之上,是一種最簡單的傳統紋飾。

陝歷博之多友鼎

鼎的雙耳,相向直立,呈方形,雙耳頂部略帶圓弧,外側均飾有兩道弦紋。

陝歷博之多友鼎

鼎的口沿外折,薄厚適當,中規中矩。

陝歷博之多友鼎

鼎腹內收,形若半球,三足如蹄,西周晚期青銅器主要形制之一。

陝歷博之多友鼎

鼎足為蹄足,形似動物的腿腳,圓潤飽滿,堅實穩固。

陝歷博之多友鼎

多友鼎造型簡單,亦無更多的紋飾,看似普通,卻是內藏乾坤。其內壁鑄刻銘文二十二行二百七十九字,記載了西周晚期與獫狁(先秦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戰國以後稱為匈奴)民族的一場戰爭,銘文數量之多極為罕見。

銘文大意如下:獫狁此次入侵京畿腹地,厲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擊,激戰半個月,先後在採阝、龔、世、楊冢等地戰鬥,共打了四次大仗,都取得了勝利。殺掉敵軍三百餘人,俘獲二十多人,繳獲戰車一百二十七輛,奪回了被擄去的百姓,將獫狁逐出了周境。武公將多友的戰績報告給了厲王,厲王給予以多友重賞,賜給多友青銅一百多鈞。多友鑄此鼎以紀念。

這些史料對研究西周晚期的歷史,西周晚期同北方少數民族的關係,以及古文字研究與金文書法研究等均有重要的價值。

陝歷博之多友鼎

鼎內銘文結構凝練,疏密有致,修長婉麗,筆力虯勁,圓融內斂,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篇章。

陝歷博之多友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