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中元節特刊:陵州乎以秋,中元憶故人

中元節特刊:陵州乎以秋,中元憶故人

今夕以秋,歲在壬寅年!整個陵州大地從百花齊放,再到荷葉連田田。是以秋華以至,稻穀橙橙,又是農人面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的秋收季到來了!

中元節特刊:陵州乎以秋,中元憶故人

圖:東部新城貴平老鄉群網友@。

中元

記憶中,筆者少時不更事,一到暑假立秋就是最後的瘋玩,因為大家都是知道離開學不久了。從田間小溝摸魚捉蝦,再到松間小林爬樹掏鳥窩……好像這都是大多70、80後的暑假樂趣。家裡大人出去農忙時,孩子們藉此機會吆喝同房鄰里夥伴,不是藏貓貓(捉迷藏)就是下河洗澡好不樂乎。雖然只顧著玩,一旦老天下雨,我們也會不約而同向各自家中奔去——搶曬地裡的糧食。那時候農村裡勞動力旺盛,不似當今村裡只剩“老弱病殘”。在一頓風捲殘雲,曬滿院壩的花生玉米已經完好無恙的從大雨中搶救了回來忙得上氣不接下氣。才有暇開啟家裡唯一值錢的電器——黑白電視機,僅僅18英寸的熒屏裡,麻麻戳戳的閃現著黑白的人物。裡面多年如一日的重複不間斷播放著《西遊記》、《新白娘子傳奇》、《天龍八部》、《神鵰俠女》等經典電視劇,但大家好似都沒看夠過!筆者幼時,喜歡和酷愛看小說的父親一起看電視,特別是《天龍八部》!有的時候,電視劇情還沒播放出來,“未播先知的”父親總是一臉得意的講起“大英雄”喬峰的故事!從小到如今,一直喜歡黃日華版“喬峰”!這麼多年過去,在筆者眼裡夢裡總是能從“喬峰”那國字臉、不苟言笑、大丈夫真男人的大臉上,隱隱約約看到父親的面容!筆者父親是一個典型的中華傳統觀念的男人,他的一切傳統觀念當然源自筆者爺爺。當然這樣一代代的傳統觀念也植入筆者內心!

中元節ZHONG YUAN

中元節特刊:陵州乎以秋,中元憶故人

圖:東部新城貴平老鄉群網友@雲輝

立秋過後就是中元節也俗稱“月半”!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傳承上千年,最早追溯至南北朝。但或許華夏傳統習俗與現代

Fashion

以及西方文化相沖突,中元節漸漸成為“封建”、“老土”的產物。不管主流怎麼看待,但至少在農村以及筆者眼裡“中元節”是神聖的。偏居一隅的陵州百姓當然也有過中元節的習俗。據《仁壽縣誌》以外作為補充鄉村歷史的族譜就很好的記載了關於中元節的來歷以及祭祀。據記載:在物產不豐的年代,陵州百姓靠天吃飯,每到秋收季總會將一年最好最新的穀物用舂去殼,然後燃上一柱香盛上一晚飯向列祖列宗訴說一年收成,祈禱來年五穀豐登。

中元節特刊:陵州乎以秋,中元憶故人

中元祭祀

筆者先祖屬於湖廣填川人口大遷徙行列,於明朝洪武七年來到陵州報糧受墾,從此定居順河鄉三甲(今仁壽縣高家鎮)繁衍生息,但其生活習俗依然傳襲於中原文化的。記憶中,每到七月十二前兩日,筆者便會被爺爺“抓壯丁”。只見爺爺從臥房櫃子裡拿出纖細毛筆、濃墨、硯臺、黃紙、白紙、小刀、漿糊,就知道中元節到了。在中元節裡,人們就是這樣準備香蠟黃紙白紙等,開始製作祭祀之物的。筆者爺爺顯然是其中很用心的人之一!祭祀物品無非就是先用黃紙白紙包袱子,然後用毛筆小心翼翼的在其上面書被祭祀人名諱,祭祀物品以及主祭人等!筆者爺爺健在時,寫袱子都是親力親為,當然筆者也是少不了要參與的。只見老人家提筆寫道:今當中元之期虔冥錢一封奉上,故太祖考高公諱起邦老大人收用……對於中元節制作袱子,筆者覺得很有儀式感,也有歷史的厚重感。每當翻開泛黃老久的族譜時,瀏覽過其中的每一頁頁,這就代表筆者一代代先祖們的生憑過往……雖然隻言片語,但其中也夾雜著老一輩的恩怨情仇。期間一個個成功或者失敗的典故總是在這時再次被老人們舊事重提,以告誡後來人作人做事的人品操守以及底線在哪裡。故事總是在中元節再次被週而復始的提及不厭其煩……而過往雲煙總是在此時揭開歷史的塵封再次轉述給了我們的一代!或許這就是我們時常聽到的名詞——傳承!筆者家中習俗其實是在七月十二日過中元節,也就是俗稱“燒月半”!至於為何,爺爺沒說過父親也沒說過,傳到筆者這一代已然百年桑海桑田!

中元節特刊:陵州乎以秋,中元憶故人

圖:東部新城貴平老鄉群網友@雲輝

雖然社會提倡文明祭祀,去掉陋習,但是中元節的祭祀在陵州是根深蒂固的。正因如此,其官方地位在傳統節日中是最不高的,從而導致西洋節寬齋節、萬聖節日鳩佔鵲巢,就連日本帶有政治色彩的“夏日祭、秋日祭……”也能順利登上各大城市中央,讓年輕一代競相追捧,實在是國人的悲哀。

誠然在城市化飛速發展與傳統習俗相沖突下,移風易俗就曉得迫在眉睫。城市的發展離開了民風民俗,是沒有靈魂的,這也就是當今千城一面的病根來源。所以,後來者在城市規劃,公共設施的建設其實也應當考量傳統民風民俗的生存空間……#中元節#​#仁壽縣#​

>> END <<

中元節特刊:陵州乎以秋,中元憶故人

撰文:龍泉山下

編輯:傲劍藏風

本文所有版權屬於原創者所有,部分素材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