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中國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不但熱鬧豐盛,還會放假一天

“漏鍾仍夜淺,時節慾秋分。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雲。”

9月23日,我們迎來了24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秋季第4個節氣——秋分。從2018年開始,秋分這一天設立了“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五穀豐登,表現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為此,還聘請了多位知名人士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

中國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不但熱鬧豐盛,還會放假一天

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秋社。

中國古代強調“以農為本”。“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農民排在第二位,僅次於讀書人。秋季到來時,全國各地紛紛進入豐收的季節。不管是官府還是民間,都需要祭祀土地神,表達感激之情。於是,古人便將立秋後的第5個戊日,作為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這就是秋社。

那麼,古人是怎麼過農民豐收節的呢?

一、以豐盛的食物祭祀土地神

每到秋社之日,人們會拿出剛剛收穫的農作物作為祭品,祭祀土地神。一是表示感謝之意,二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官府會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

中國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不但熱鬧豐盛,還會放假一天

宋朝吳自枚《夢粱錄·八月》裡記載:“秋社日,朝廷及州縣差官祭社稷於壇,蓋春祈而秋報也。”這是說,從朝廷到地方官員,都會在秋社祭祀社稷。為此,明朝還在京城設立了社稷壇。

明朝、清朝兩代的皇帝,不管國事多麼繁忙,都會在秋社日的早晨,親自來到社稷壇舉行祭祀儀式,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中國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不但熱鬧豐盛,還會放假一天

作為國家層面的祭祀儀式,有著繁多複雜的程式,有迎神、行禮、上香、進俎、初獻、亞獻、終獻、奠玉帛、祝告、飲福受胙、三跪九拜、送神、望燎等,整個程式搞下來,耗時大半天。

民間也不例外。

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秋社》記載:“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齎送。貴戚、宮院以豬羊肉、腰子、你房、肚肺、鴨、餅瓜姜之屬,切作棋子、片樣,滋味調和,鋪於板上,謂之‘社飯’,請客供養。人家婦女皆歸外家,晚歸,即外公妻舅皆以新葫蘆兒、棗兒為遺,俗雲宜良外甥……歸時各攜花籃、果實、食物、社糕而散。”

中國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不但熱鬧豐盛,還會放假一天

你看,大家要以社糕、社酒等來祭祀土地神、製作有豐富食材的社飯。已經結婚的女子要回孃家,外公、舅舅等將葫蘆、棗子等送給孩子。晚上回家時,大家都帶著豐盛的食物,滿載而歸。

二、朝廷放假一天,讓大家盡情遊玩

在唐朝以後,秋社逐漸淡化了祭祀的意義,變成了一種民俗活動和公共活動。人們把秋社當成一種節日,停下忙碌的工作,舉行許多熱鬧的活動,享受琳琅滿目的美食。

唐朝詩人張籍在《雜歌謠辭·吳楚歌(一曰燕美人歌)》裡寫道:“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襦縫未成。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宋朝張邦基《墨莊漫錄》記載:“唐、宋社日婦人不用針線,謂之忌作。”明朝謝肇淛《五雜俎》記載:“社日男女輟業一日,否則令人不聰。”

中國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不但熱鬧豐盛,還會放假一天

凡此種種,都說明古人將秋社當作休閒的日子。為了讓大家盡情遊玩,朝廷甚至會專門放假一天。

明朝高濂《遵生八箋》記載:“社日令男女輟業一日。”不管男女老少,一律放假一天。這幾乎相當於現在的法定節假日。

宋朝時期,每當秋社到來時,皇帝會宴請大臣。在《宋會要輯稿》裡,有多次皇帝宴請大臣的記錄,如“太宗淳化五年八月九日,社,詔近臣飲宴於中書,遣內侍以御製詩賜之”“真宗鹹平二年八月八日,社,宴近臣於中書。自後社日皆賜之”“八月二日,社,賜近臣宴於王旦第,帥臣於本司”等。君臣之間觥籌交錯,其樂融融。

不過,如果遇到災荒,皇帝也會很“自覺”地取消宴請活動。《宋會要輯稿》記載:“(天聖六年)八月二十六日,詔河南、江南水災,罷社日賜會宴。”天聖六年是1028年,這一年由於河南、江南一帶發生水災,宋仁宗心裡感到不安,下詔取消了宴會。

在民間,就是另外一番盛景了。

中國古代也有農民豐收節:不但熱鬧豐盛,還會放假一天

宋朝詩人陸游寫過一首《秋社》:“明朝逢社日,鄰曲樂年豐。稻蟹雨中盡,海氛秋後空。不須諛土偶,正可倚天公。酒滿銀盃綠,相呼一笑中。”千年以後,我們還能從詩歌裡感受到當年秋社那種萬民狂歡,上至皇宮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沉浸其間的場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