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少量模型,是否反映200噸級新戰略轟炸機的真實外形?

少量模型,是否反映200噸級新戰略轟炸機的真實外形?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很多人對新型戰略轟炸機,都作為最後一個關鍵專案來進行長期的期盼。認為只有這個專案最終完成,才可以算在所有的核心裝備上,達到能與超級大國進行全體系的平行對比。也就是最終達到“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程度;並且在一些個別專案上完成超越最終達到全面領先。不過即使從當年的明言“新轟炸機專案確實在研”開始算,也已經過去了6年之久。但是新的戰略隱轟專案仍然是隻聞樓梯下,卻不見人下來!於是就有人說了。當年也沒說新轟專案一定是大型飛翼體隱形的。比如新H6經過大幅度的升級改進,還增加的空中加油設施,經過一次空中加油,也有1。2萬公里以上的航程了。這已經算是邁過了洲際戰略轟炸機的基本門檻,因此最新的H6,也可算是當年在研的戰略轟炸機。

少量模型,是否反映200噸級新戰略轟炸機的真實外形?

這個說法當然有調侃的成分在裡面。新H6系列確實不錯,而且有百架以上的大批次已下線,還普遍有8000公里以上的內油航程。僅僅憑這幾點,就完全解決了另外2個大國,可隨時出動的戰略轟炸機的總數量嚴重不足的問題。如果100架新H6全部攜帶射程2500公里的重型巡航導彈遠距離齊射,那麼一次就是600枚巡航導彈的火力;一天出動2個波次就是1200枚巡航導彈。在半徑6000公里的範圍內,任何對手都無法承受這種火力突擊。而在全球,除了新H6之外,包括B1B、B2、B52H和圖160,沒有任何一種可以一次性出動50架,更不用說齊射1200枚重型巡航導彈。這些巡航導彈都可以在對手的防區之外進行發射,新H6不隱身和亞音速的現狀,都不會影響最終的作戰效能。何況B52H更老,也是全部亞音速的;

少量模型,是否反映200噸級新戰略轟炸機的真實外形?

當今的B1B和B2則同樣不具備超音速突防能力。雖然新H6已經是很強大的存在,但是如果最終還是缺乏類似B2的戰略隱形轟炸機;這個心理落差總是無法人為抹平的。不過現在好像有了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新情況。這就是不少明顯是航空K的專業人士,有意無意的展示了某種大型飛翼體隱身飛行物的縮比例模型。這種模型肯定不是對超級大國現役的B2的仿製。而是一種前所未見的新設計。那麼這些剛剛出現的模型,是否可以真實地反應新型隱身戰略轟炸機的最終外形呢?在這個時間段出現這些模型,又有哪些特別的含義呢?關於第一個問題。在戰略隱轟首次被公開外形前,誰也不敢現在就下結論說,這個模型與未來的真身是否完全一致,或者說完全不一致!因為這裡面除了個人的專業信譽之外,還牽扯到,

少量模型,是否反映200噸級新戰略轟炸機的真實外形?

一些是否保守機密的長期要求。按照一般的規律,如果戰略隱形轟炸機專案確實存在,當然從大的邏輯上講,這個專案存在是必然的,不存在才是偶然的。那麼其“密級”的程度,是要比當年的某20這種隱形主力戰鬥機還要高!而某20戰鬥機在2011年首飛之前,幾乎沒有任何人真正準確地“蒙對”其大致的氣動佈局和基本外形。只有事後有人說在2009年曾經有一個類似的氣動佈局偶然出現,但是卻從來沒有引起過大範圍的注意。這說明某20戰鬥機在設計研發期間的保密工作做得相當不錯。哪怕是超級大國的專業諜B體系,也沒有在公開首飛前得到關於某20的一鱗半爪的真實資料。甚至都沒有預測到某20在2011年就能完成基本的設計製造開始公開首飛。這個過程中,更不存在某20戰鬥機的任何模型被提前展示出來。

少量模型,是否反映200噸級新戰略轟炸機的真實外形?

從這個規律上來講,如果密級更高的隱身戰略轟炸機在正式公開前,就有90%以上相似度的縮比例模型被公開當禮物互送,從大的方面講這叫提前洩M;從小的方面講,如果這些模型的製作單位不是真機的原始設計製造方,那麼也有公開侵犯原設計單位的智慧財產權的嫌疑。因此此事明顯有些不合常理。任何一種新的型號,特別是重點型號,在規劃和設計的階段,出現多種方案,甚至十幾二十多個方案,都是不奇怪的。B2在真正設計定型前也有至少十幾種不同的方案。如果有些已經被淘汰的方案,被提前洩露出來做成模型兜售的事情也是有的。這樣就不牽扯到洩M和侵犯真實外形設計權的問題。不過就能因此認為現在提前出現的模型,一定是被完全淘汰的方案,與真實的新型戰略隱轟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嗎?

少量模型,是否反映200噸級新戰略轟炸機的真實外形?

這樣想其實也是武斷的。從多年的公開資訊來歸納,那麼某新型隱身戰略轟炸機是一種明顯不會在整體尺寸與最大起飛重量上小於B2的大飛機,因此其最大起飛重量應該在170噸級到200噸級之間。採用4臺發動機,進氣口和隱身後噴管都設計在飛機的上表面,這些內容也基本類似於B2。與B2最大的區別可能有2點。第一。是新隱轟具備一定的超音速飛行效能,不再像B2一樣是一個大展弦比的等腰梯形,完全無法超音速。而從現有的模型來看,這種新機的前緣是逐步擴大的三角佈局,也就是機頭部分相對非常尖銳。類似與有2次折線的X47B。這種造型確實可以提供一定的高空高速能力,不再是完全的亞音速飛機。同時這種設計還不影響整體的隱身效果。第二點,就是過去傳說新機有機翼變形能力。

少量模型,是否反映200噸級新戰略轟炸機的真實外形?

而現在的模型,在後邊緣襟翼的部分,有可以臨時上反的襟翼,暫時形成兩片V型傾斜尾翼的變化。在長距離巡航期間,這2片上反的可動翼面,又可完全放平。這樣就恢復到高度隱身的純平面飛翼體佈局。後邊緣襟翼臨時上反當傾斜垂尾使用,這樣可以大大增強大型飛翼體在起降期間的立體氣動穩定性。這是因為純平的大型飛翼,在貼近地面的起降期間,會突然面臨完全無規律的地效氣動干擾,就算是速率極高的飛控計算機此時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從而造成在低空低速下突然喪失飛行穩定性而導致墜毀。B2就曾經在這個階段出現了至少2次墜機事故。調查後說是速度感測器因進水而導致向飛控發出了錯誤的訊號而造成起飛時失控,而狼山更傾向於這是立體控制翼面不足,在地效亂流下引發的墜機。

少量模型,是否反映200噸級新戰略轟炸機的真實外形?

如果新戰略隱轟採取這種臨時大範圍變化角度的立體氣動控制面,確實可以起到極大地增強起降安全性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是一種極為巧妙的創新。因此從以上兩點來看,新出現的模型,似乎又基本對應關於新戰略隱轟最近2年出現的佈局和效能傳說。但是反過來說,這些傳說也許本來就是指向了一個不成熟或者已經過時的方案。而現在這個模型也是那些傳說總結之後的臨時實物化而已。總之是真真假假、霧裡看花。但是既然在此時出現這類模型,總是會有一定的戰略暗示。也就是新型戰略隱身轟炸機專案已經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程度!而且其整體作戰效能肯定在現有的B2之上,具備攜帶射程在4000公里以上,不可攔截的空射導彈,是其幾大殺手鐧之一。至於最終的裝備數量,也是20架B2望塵莫及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