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抑鬱是有解的嘛?

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納粹時期,猶太人的他和全家被關進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他在集中營中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最具有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尼采說過,“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在集中營裡面有很多人都因放棄了對未來的渴望而放棄生命,那些人死於缺失對未來的渴望和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

如果發現經受磨難是命中註定的,那就應當把經受磨難作為自己獨特的任務。必須承認,即使在經受磨難時,你也是獨特的、孤獨的一個人。沒有人能夠解除你的磨難,替代你的痛苦。你獨特的機會就依存於自己承受的重負的方式之中。

這讓我想起了“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裡的二舅。雖然對於這個影片的評價兩極分化:有為二舅感動,感到可惜但很佩服,像二舅學習的;也有拒絕感恩宣揚苦難的,反對“吃虧是福的”。但我覺得二舅的經歷對我來說有積極的意義。二舅面對困難的態度,面對艱難的處境的方法是是值得學習的。

抑鬱是有解的嘛?

獨特性會使每個人意識到生命的意義。

一旦意識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人就會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認識到對所愛的人或未竟的事業的責任,也就永遠不會拋棄自己的生命。因為知道自己的存在是“為了什麼”,也就知道“如何”繼續活下去。

書中舉了兩個例子:處在集中營的兩個人都想自殺,但是想讓他們認識到生活還指望著他們、未來還指望著他們是困難的。那就只好從別處下手,其中一個人有個極為寵愛的孩子,在外國等著他;另一個人則是一件事而不是一個人在等著他,他是個科學家,寫了不少著作,還有很多著作要完成。他的著作不可能由別人代寫,就如同第一個人作為孩子的父親無人能夠替代一樣。這就是可以讓這兩人生存下去的獨特性。

作者處在集中營的艱難處境下想通了:在任何情況下,人的生命都不會沒有意義,而且生命的無限意義就包含著苦難,剝奪和死亡。所以腦子裡面存在著生命享樂主義長期來說是會痛苦的,而痛苦也是生命意義的一部分。而竇文濤也在《圓桌派》裡面提到過,劉索拉在美國碰到一個占星家,占星家說,“人死了之後肯定是到天堂,人間即地獄。”

叔本華曾說,“人註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這兩級之間。”現代人普遍有存在之虛無這種症狀。存在之虛無的主要表現就是厭倦。抑鬱、暴躁和藥物依賴是因為無法抵抗存在之虛無的侵襲而出現。有些人透過追求權力或者追求金錢來得到替代性補償。

作者曾經幫助失業的患有他稱為“失業型神經官能症”的年輕抑鬱症患者。發現他們存在著認知錯誤。一是錯誤地把失業和沒用等同起來,二是把沒用跟生活沒意義等同起來。結果作者成功地說服患者加入青年志願者組織、接受成人教育或訪問公共圖書館等等——換句話說,只要他們能用不花錢但有意義的活動填補大量空閒時間——他們的抑鬱症狀就消失了,雖然經濟狀況毫無改善,肚子仍然捱餓。所以如果一些年輕的抑鬱症患者能夠有人勸告他們把大量的空閒時間花費出去,找到不花錢而有意義的活動,那抑鬱的症狀是不是就會減輕很多呢?

人不是完全受到限制和決定的。人是自己做出了是屈服於環境和條件還是勇敢挑戰那些環境和條件的決定,換句話說,人最終決定著自己的命運。人不是簡單地活著,而是時時需要對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斷,決定下一刻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抑鬱症患者是不是找到有意義的活法症狀會輕很多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