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趙禎,仁到骨子裡的皇帝,敵國皇帝聽說他駕崩嚎啕大哭

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宋仁宗趙禎駕崩。整個都城陷入了巨大的悲傷之中。時年七歲的邵伯溫後來回憶當年的場景時寫道:(皇帝)死訊傳到西京(洛陽),城中軍民老幼婦孺,都面向東方哭泣,城內燒紙的煙氣遮擋住了太陽的光輝。聽說汴梁城內無論文臣武將還是平民百姓都在自發悼念。有人在去四川的山路邊上也看到有提水的婦女拿著白紙哭泣。

趙禎,仁到骨子裡的皇帝,敵國皇帝聽說他駕崩嚎啕大哭

宋仁宗 影視劇圖

這些回憶可能會有一些誇張成份在裡面,但基本還是反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宋仁宗的仁政確實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老百姓以後可能不會再有更好的日子過了。

01 史上首位仁皇帝

在古代中國,皇帝駕崩之後都會追贈一個廟號,這個諡號反映了其生平事蹟和治國理政的評價。在宋仁宗之前,評價一個好的皇帝往往以“文”“明”“德”“敬”等字眼。在宋仁宗一朝,深受其恩惠的百官對他心懷感激,想為其選一個獨一無二的廟號。經過反覆斟酌,最終確定“仁”。仁字表明瞭皇帝的寬宏大度。

自此以後,各朝代的皇帝廟號裡才出現“仁”的字眼。

可以說仁宗在仁政方面是開了一個先河。

02 春風吹淚過昭陵

多年以後,有人在仁宗所葬永昭陵的牆壁上,看到了一首詩:“農桑不擾歲常登,邊將無能史不能。四十二年如夢覺,春風吹淚過昭陵”。

從詩中反映出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文臣武將無所作為,皇帝也沒有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平民百姓不受干擾,人民群眾安居樂業。這是一個值得萬民景仰的好皇帝。

事實也是如此,不光是宋朝的子民崇敬仁宗,遼國的皇帝也是如此。

趙禎,仁到骨子裡的皇帝,敵國皇帝聽說他駕崩嚎啕大哭

宋仁宗畫像

仁宗駕崩的訊息很快傳到了遼國,當宋朝的使者前往遼國朝廷報喪時,看到了路了的老百姓無不聚在一起哭泣。當時在位的遼道宗看到使者後,也大哭著抓住使者的手說“四十二年不識兵矣!”《後山談叢》

03 以退為進的仁宗

宋仁宗時代也發生過戰爭,1038年,李元昊在西夏稱帝,戰爭隨後爆發。宋軍雖然強大,但卻連戰連敗,看到自己的兵馬戰鬥力如此之弱,宋仁宗決定停戰議和。

趙禎,仁到骨子裡的皇帝,敵國皇帝聽說他駕崩嚎啕大哭

李元昊塑像

透過談判,西夏向大宋俯首稱臣,代價是每年“7。2萬兩白銀,15。3萬匹絹和3萬斤茶”的賞賜。

在與西夏打仗期間,北方的遼國趁火打劫,威脅大宋邊境的安全。為求得和平,宋仁宗以每年歲幣10萬兩,絹20萬匹(後又各增加了10萬)的代價,換取了邊境的和平。

自此,大宋邊境換來了長年的和平。

趙禎,仁到骨子裡的皇帝,敵國皇帝聽說他駕崩嚎啕大哭

宋、遼、西夏局勢圖

04 細節小事看仁宗

一天早上,仁宗與侍衛閒聊,說頭天晚上自己感覺有些餓,想吃羊肉但思來想去還是餓著肚子睡覺了。侍衛感覺很奇怪,皇帝是九五至尊,想吃什麼不都是隨叫隨到嗎?

仁宗皇帝說:“我若不忍一時之飢,便會引起無窮殺戮,此為暴殄天物。”

趙禎,仁到骨子裡的皇帝,敵國皇帝聽說他駕崩嚎啕大哭

仁宗畫像

還有一次仁宗在用膳時突然感到牙齒劇痛,原來是咬到砂子了。侍從看他表情痛苦,便問仁宗怎麼回事。仁宗如實回答後又接著說“不要把自己吃飯咬到砂子的事情到處宣揚,這樣對廚師不太好”

傳說遼道宗當太子時,曾經混在使節之中前往汴梁遊玩,體驗風土人情。宋仁宗知道這一訊息後,沒有扣押他,反而帶著他參觀皇宮,讓他安心地在東京玩樂。當遼國太子快要回到北方時,仁宗和他說到:“我們都是一家人,以後要時時記住的友誼,愛護老百姓”,這說明仁宗確實是把老百姓裝在心裡的。

幾件事可以看得出仁宗皇帝總會考慮他人感受,並不以自己舒服方便為第一追求。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放在現在也是值得稱讚的。

05 盛世之下的危機

得益於朝廷的仁政,仁宗時期的經濟、文化發展有了一個新的提高,在史學界被稱為仁宗盛治。

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六人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全部出現在宋仁宗一朝。

著名的詞人柳永原來是個放蕩不羈浪子,宋仁宗曾因“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批評他“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但到了最後惜才的宋仁宗還是欽點年近五十的柳永過關,考上進士。

趙禎,仁到骨子裡的皇帝,敵國皇帝聽說他駕崩嚎啕大哭

柳永 雨霖鈴

文化繁榮之下,仁宗盛治之下還隱藏著盛世危機——

“三冗”問題。

由於太宗趙匡胤有

“善待柴氏子孫,善待官員和讀書人”

的家訓,為維持社會穩定,北宋朝廷一直維持一個一龐大的官階層。三冗即為“冗官、冗兵和冗費”。

據《宋史。食貨志下一》記載,

仁宗父親真宗時期,宋朝士兵91.2萬人,接受俸祿的宗室、官僚9785人,到了仁宗中後期,士兵人數125.9萬人,接受俸祿的宗室官僚為15443人

由於養兵養官負責日益加重,宋代的農業稅和徭役也日益沉重,這也給老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宋仁宗時期國家稅收的數量達到了封建社會空前絕後的程度。

趙禎,仁到骨子裡的皇帝,敵國皇帝聽說他駕崩嚎啕大哭

司馬光曾向宋仁宗上書稱

“今入者日寡而出者日滋”

,意味財政的收入已經無法滿足南下支出了,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盛世之下的隱憂。

正是看到了朝廷財政的困局,後世神宗時期的王安石在朝廷的支援下推行了“變法”。由於變法打破了原有的財富分配格局,加之措施過於激進且在施行過程之中觸犯了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無形之中還對老百姓產生了誤傷,因此遭到了保守派的抵制。

朝中大臣也因變法的問題劃分成了新舊兩派別,黨爭自此開始,激烈的內耗造成國力軍力持續下降,最終導致了北宋亡國。

開明的仁宗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為亡國埋下了其中的一根導火索。

參考《邵氏聞見錄》 《後山談叢》《宋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