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上海老城廂史話

老城廂便利的交通、發達的航運業促進了商貿繁榮,並自然形成了不同的行業分佈,城內以小商品為主,城外以特色商品手工業品街市為主。

上海老城廂史話

清末小東門街市

明清時期,小東門大街是上海最繁華的商業區。這裡集中了銀樓、棉花、綢緞、繡品、皮貨、參茸、藥林、木器、京廣雜貨、洋貨、海味、南貨、醃臘等店鋪,其中名店有童涵春國藥號、萬有全醃臘店、老德泰銅錫號等。

上海老城廂史話

20世紀20年代老天順雜貨店

小東門大街北側的裡洋行街和外洋行街(陽朔路)上開設的店鋪商號,專門經營廣東、福建的土特產,如筍乾、糖、桂圓、海參等。洋行街是上海糖業貿易中心,有益紀、裕豐恆、元泰恆、和興、和源等糖棧。

上海老城廂史話

20世紀30年代東門路

小東門大街以南有兩條街,裡鹹瓜街和外鹹瓜街,主要經營南貨為主,如鹹魚、醃臘、瓜果、桐油、藥材、海味、糖等。

小東門和大東門一帶是上海銀樓業的發源地,在清乾隆年間就已開設銀樓,主要有老慶雲、裘天寶、老鳳祥等。光緒二十年(1894),上海銀樓業同行決議在大東門花園弄設立銀樓公所,作為同業聯絡、議事組織。

上海老城廂史話

老城廂街景右旁一瓷器商號

上海老城廂史話

裘天寶銀樓

大東門大街以南有三條街市:豆市街為上海豆、麥、米、食油批發商行集中地,其中名店有致祥、義昌、益康、益慎、恆久等。當年流傳有民諺說:“幾天牛莊船不到,油、豆看漲三分。”說明店鋪商號對豆、油的依賴性很強。這裡附近綿陽裡、萃豐弄、吉祥弄一帶開設專為豆市匯劃的錢莊。花衣街,主要開設棉花堆疊和棉花商行。每年秋末棉花收摘季節,用車載船運棉花來這裡出售給商行棉棧,而後由廣東、福建客商來此收購棉花南運。據縣誌記載,清乾隆年間,上海城內棉布商號有23家,年發售棉布7500餘包。道光年間,城內棉布商號增至85家,年發售棉布超過4萬包。至鴉片戰爭前夕,上海每年出口棉花不下50萬擔,貨值250萬兩銀;每年上市各類棉布達2000萬匹,貨值4000萬兩銀以上。另外為竹木行街市,自花衣街以南至南碼頭江邊,開設100餘家竹木行,沿江竹筏擁擠、木排堆積如山,規模較大的木行有萃豐、久大、聚豐、震豐等號。

上海老城廂史話

20世紀40年代豆市街、花衣街位置圖(《上海市行號路圖錄》

城內城隍廟周圍街市經營京廣雜貨、骨牌、象牙、玩具、箋扇、照相、畫像、點心等,其中名店有文昌路上的梨膏糖店,香雪街上的舊書、古玩店,百翎路上的花鳥蟲魚店等,同時還有髮飾、梳篦、鏡箱、鈕釦、線帶和玩具等小商品批發市場。

上海老城廂史話

1958年6月城隍廟小商品恢復生產煤爐

上海老城廂史話

邑廟區白鐵商店職工在生產鉛桶

此外,城內肇嘉浜北側綵衣巷,以成衣業聞名,主要衣莊有立大、協泰、福泰、陳大亨等,經銷服裝主要為刺繡織品。店多成市的地方還有魚行集中地魚行橋、水果行業集中地青果巷等。

上海老城廂史話

十六鋪水果行

上海老城廂史話

圖片 20世紀80年代福民街小商品市場

上海老城廂史話

20世紀90年代末小東門水產市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