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在8月26日舉辦的2022年成都車展上,大運集團旗下高階新能源品牌——遠航汽車正式釋出,該品牌一口氣釋出了四款新車,分別為遠航Y6、遠航Y7、遠航H8、遠航H9,其中遠航Y系列為純電轎車,遠航H系列為純電SUV。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首先是遠航Y6,新車定位中型純電轎車,整體造型有蔚來ET7的既視感。外觀方面,新車採用純電動車型常見的封閉式前格柵設計,前臉兩側為造型銳利LED前大燈組,大燈內部使用雙透鏡。此外,新車還在前包圍上佈置了造型簡約的空氣動力學造型設計,並融入了大尺寸進氣口。車身側面,採用隱藏式門把手以及無邊框車門,車頂玻璃一直延伸到車尾,尾燈也採用貫穿式設計。尺寸方面,長寬高分別為5270/2000/1500mm,軸距3130mm。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遠航Y7與遠航Y6的尺寸相差不大,同樣定位中型純電轎車。外觀方面,相較於遠航Y6,遠航Y7的設計風格更加運動,其封閉式前臉兩側融入了三角形的大燈,燈組具備投影能力,比如可以在人行道上投影“請您透過”的燈光字樣。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強調運動感,新車前排車門採用剪刀門設計,開啟方式與小鵬P7鵬翼版差不多。尺寸方面,長寬高分別為5260/2000/1490mm,軸距3128mm。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遠航H8定位中型純電SUV,在外觀造型上與遠航Y6十分相似,甚至可以直接視為遠航Y6的SUV版本。外觀方面,遠航H8同樣採用封閉式前臉設計,左右兩側則配有造型頗為圓潤的大燈組,內部採用雙透鏡設計,前包圍中繼承了兩側的通風孔以及下側的梯形通風孔。車身側面與遠航Y6如出一轍,配備隱藏式門把手和無邊框車門,造型運動的多輻輪圈,大量的鍍鉻裝飾提升檔次感。尺寸方面,新車長寬高分別為5230/2015/1760mm,軸距3126mm。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至於遠航H9,設計風格與其它車型有所不同,將定位家族旗艦級別SUV。外觀方面,新車採用在封閉式前臉的基礎上,採用分體式前大燈組,大燈組與前機艙蓋隆起的線條相互融。尺寸方面,新車長寬高5220/2015/1760mm,軸距3125mm,定位中大型純電SUV。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資料顯示,大運集團成立於1987年,總部位於山西運城,以摩托車業務起家,於2004年進入商用車領域發展。

2009年10月,第一輛大運重卡下線,“大運重卡,風馳天下”的廣告語開始在全國的電視機上播放,大運也從摩托車正式完成向汽車的轉型。

同樣

2009年,大運集團收購了四川銀河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組建了成都大運汽車集團公司,並且第二年在湖北十堰成立了湖北大運汽車有限公司。

2010

年,大運汽車已經成為中國民營重卡的代表。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2013年,大運汽車作出一個重要的決定。在發展傳統燃油車的同時,大運緊跟國家“綠色發展”戰略佈局,將新能源汽車作為企業的核心戰略著力點,致力於實現純電動重卡、中卡、輕卡、客車、乘用車全系列產品佈局,進行燃油車、新能源車共同發展,兩條腿走路。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2020年9月,大運新能源汽車正式在山西運城的大運汽車新能源廠區投產下線,並於11月上市大運新能源純電動小型SUV悅

虎(售價6。78-7。58萬元)和純電動

中型MPV遠志

M1(售價17。78-

22。88萬元)。大運集團董

事長遠勤山表示,大運汽車憑藉多年的市場洞察和技術積累,已經規劃了涵蓋純電動SUV、MPV等定位高階,整車經濟性、舒適性優勢明顯,且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的六大系列乘用車產品,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不過,大運集團進軍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並沒有取得亮眼成績,兩款產品的表現平淡無奇。資料顯示,2022年1-7月悅虎累計銷量5298輛,遠志M1累計銷量為1478輛。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特斯拉快速崛起,蔚來、小鵬、理想市場份額快速增長,突然讓很多企業感覺,原來造車並非遙不可及,而身處汽車“新四化”的當下,整個汽車行業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傳統汽車的格局也被打破,新興汽車工業的快速替代,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入局造車。

造車真的有那麼容易嗎?其實並不然。首先造車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援,“燒錢”是這場造車遊戲中不可避免的事情。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曾表示,“沒有200億不要造車”,200億對於造車而言也僅僅是一個入場券。目前,燒光百億仍造不出車的企業不在少數。

恆大既視感!遠航汽車一口氣釋出四款新車

造車兩字看似輕巧,但實際上企業需要為此做出很多的準備。例如不久前宣佈入局的小米,直接就曬出了其賬戶上的現金餘額——1080億元現金,足可見造車需要花費的力氣到底有多大。例如百度、阿里等,大都選擇與有背景的大型車企合作,阿里選擇上汽,百度選擇吉利,而完全依靠跨界造車的企業很少很少,恆大就是鮮明的例子,為新能源汽車業務投資百億,但隨時可能面臨覆沒的風險。

都知道新能源汽車是塊“蛋糕”,但想吃上其實並不容易。以往燒錢去催熟一個行業的故事,最終就只“燒”出了一個巨頭或者全軍覆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