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讀《百年孤獨》粗淺感受

好像兩個星期之前,已經把《百年孤獨》讀完三遍,事先申明一下,我不是來評價這部著作的,並且完全沒資格,僅僅是想著讀三遍了,寫寫自己的感受好像更對得起自己,畢竟得尊重一下作者本人,如果馬爾克斯知道有人讀三遍他的書,一點感覺都沒有,會不會仰天長嘆,知我者,世間幾人哉!所以淺薄地談談自己的感受吧。

讀《百年孤獨》粗淺感受

讀完第一遍應是前年,在家養病的那段時日,經常在一些媒體、書刊以及個別朋友中提起這部書,對此書的評價也是天差地別,外加作者諾貝爾的頭銜,最後好奇大過偏愛,在二手平臺買了一份電子版,你都不敢想象,只花了3元不到。說實話哈,讀的真不習慣,要不是看在3塊錢的面子上,肯定半途放棄。

首先,表達方式,真是奇了怪了,明明一句簡單的大白話就可以表達清楚,卻饒個大彎子,而且很多不必過多描述的情景,有一種作者湊字數,又或者作者想透過這種“特色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己高深莫測的文筆,更可能是我膚淺了。舉個例子吧,開篇“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看起來不僅麻煩,而且有一種疑問,這到底是哪個下午啊?類似這種表達很多,而且會發現,他所用的比喻手法,誇張手法等等都很特別,一句話“不常見”,哦,應該是沒見過,不愧是魔幻現實主義表現手法。還有人物關係,真的,跟船員剛上岸沒什麼區別,讀完會發現,不僅不知道他講了個什麼故事,連故事中的人物名字和關係更是暈頭轉向,一塌糊塗,書中男性角色名字都特別相似(好像古老非洲土著在給後代取名字有這樣的習俗)。當然,也有好的一面,你會發現作者這種“特色的表達方式”很有味道,具體說不上來什麼味道,有一種瘋子突發奇想的表達方式,漲見識了。

第二遍是在去年某段時間,具體就不清楚了,這次買了紙質正版書籍(因為床頭就放了這本書),就習慣而言,紙質更有質感,而且更易專注精神。這一次讀起來輕鬆,順暢,有點著迷的感覺,一半著迷它的故事情節,一半著迷書中特色的表達方式,對書中的情節有了脈絡,本就不復雜的人物關係更佳清晰了,對於作者想透過這部書表達什麼思想完全不清楚,我也不是深究的人,讀書完全憑興趣,說白了就是讀著玩。

第三遍,也就是近期看的,這次讀得比較快,自然有前邊兩次的基礎,然而這次感覺收穫最少,少了新奇,少了情節期待,唯一幻想著我能有小馬哥這樣的語言表達方式,寫作能力應該大幅提升了吧,關鍵是這種方式好像學不來,也很難模仿,至於作者想表達什麼思想,我的感覺就是,世間萬物終將是孤獨的,週而復始的,孤獨常伴左右,即使存在其他非孤獨感受,放在無限時間軸上也只能算曇花一現。

但是有個問題,如果作者真是想表達這個觀點,為什麼不給出答案呢,作為人類怎樣去避免?或者說,活的不那麼孤獨?我想作者在創作這部書之前就已經浸潤在孤獨之中了,而且對這種孤獨認命了,寫這部書只是告訴大家,別掙扎了,事情就是這樣,必然孤獨。

讀《百年孤獨》粗淺感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