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寫真情美文,尋源頭活水

寫真情美文,尋源頭活水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生活的提煉。生活是一個世界,寫作是另一個世界。寫作是對生活進行加工、處理,用一種美學語言重新組織的一種活動。寫作是一種藝術,如攝影一樣,來源於生活,有別於生活。寫作是對生活的一種提煉,並不是原原本本把生活寫進文章中,需要選準角度,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進行重新闡釋,讓人們有一種新認識。

一、篩選日常生活,情真意切

1.生活中事事皆可成為素材

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個人、一件事,都可以成為寫作的主體。那麼,如何把生活中的景物變成作文素材呢?

(1)從事物中感悟情感。

(2)從事物中提取道理。

一篇作文要麼表達情感,要麼提煉道理或哲理。讓讀者在閱讀中獲得深深感悟,才能所寫有所益。因此,在生活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建立與“他”之間的聯絡,是否能透過“此物”觸動情感,是否能從“此物”中發現道理。

莫懷戚在《散步》中用“散步”這件小事,給我們道出了“尊老愛幼”的美德,同時也表現三代人之間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許地山在《落花生》中用“落花生”這個不起眼的小事物,提煉出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個道理。

這需要不斷培養,比如:圍繞一部手機,可以寫自己有空了就會拿出手機,看電影、閱文章,身心愉悅,然後就可以寫出自己如何喜愛手機。也可以寫自己天天圍著手機轉,吃飯離不開,睡覺離不開,走路離不開,最後就可以寫痴迷手機的危害。

2.如何觀察生活

觀察生活,不僅可以用眼看,還可以用耳聽,用鼻聞,用嘴嘗,用心感悟。這樣觀察到的生活,才更加立體,更加生動。

魯迅先生在《社戲》中寫去趙莊的情景:

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這兩小段描寫,“笑”“嚷”“激水的聲音”是用耳聽的;“碧綠的豆麥田”是用眼看到的;“散發出來的清香”是用鼻聞的;“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就是用一種想象。這就要求寫作時,運用多種感官,去感受。

(1)運用五種感覺觀察生活中的人、景、物。

(2)觀察生活中的人有哪些,這些人的語言、動作、神態等。

(3)觀察事件的開始、經過、結果。

(4)觀察生活中的具體場景。

3.如何提煉生活

(1)觀察身邊的人,從中感悟別人與自己相關的方面,提煉情感。

(2)觀察身邊的物,根據物體的性質特徵,從中提煉哲理。

(3)觀察身邊的事,分析事情的性質,從中提煉情感或道理。

朱自清在《背影》中寫父親對自己的關心,特地選取了父親買橘子的事情。文中這樣寫父親買橘子:

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父親”“橘子”“我”三者聯絡起來了,“買橘子”越是艱難,越是能體現父愛。從而,要想寫好作文,就需要從生活中尋找與自己有關的事與人,找到情感契合點。

觀察母親早早起床,一邊打著哈欠,一邊搓著手,可以提煉母愛;觀察同桌,上課時用胳膊肘碰了自己,是一種提醒,可以提煉同窗情;觀察螞蟻,提煉團結;觀察蝸牛,提煉學會承擔。只要選準角度,找準契合點,就一定能寫出有味兒的文章。

二、關注時事熱點,新穎共鳴

關注時事熱點,是中學生的一種學習素養。要想選材鮮活,就需要在選材的時候密切關注熱點事件、熱點人物。學生就要在生活中敏銳地捕捉到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事蹟,捕捉到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捕捉到不為人知的新鮮事物,捕捉到引人深思的社會現象,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新穎鮮活。2019年廣東有位考生寫《感動的瞬間》,作者沒有寫身邊感動的瞬間,而是選取熱點人物——劉傳健、呂保民、張玉滾。作者寫道:

“轟”的一聲,駕駛艙前擋風玻璃破裂脫落。而“你”忍住低溫與失控,靠記憶、靠毅力,成功迫降,128名乘客轉危為安。“你要幹什麼?把刀放下!”就在這一刻,呂保民抱住歹徒,用另一隻手握住歹徒右臂,結果歹徒把匕首換到左手,“你”被捅五刀。歹徒想奪路逃竄,結果“你”仍緊追不捨,最終歹徒雖抓住了,但是“你”多處骨折。“好,我留下。”從此,“你”靠一根破舊的扁擔,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年年翻山越嶺,成為學校的全能老師,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子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

這樣選用感動中國人物作為素材,新穎獨到,用三個片段組合在一起,層次清新,論證更加深刻。

三、貫穿古今人物,底蘊深厚

從古至今,有很多名人故事,往往在社會上流傳很廣,我們只要換個視角,用真摯的語言,用自己的情感去觸控、去感受,然後合乎情理地去表達,也一定能寫出底蘊深厚的文章,更能打動讀者。2021年吉林長春有位考生寫《承受·持守·品格》,用歷史人物豪放如蘇軾、灑脫如辛棄疾作為素材。作者在文中寫道:

“二人在外界的壓力下,不得不約束和收斂的隱曲之姿,承受了壓抑的情緒、責任的力量,無奈與世俗和解。”接著又選詩詞評論家葉嘉瑩作為素材,“葉嘉瑩先生經歷了很多磨難,身世飄蓬,無論走到哪裡,都堅持自我,完善自我。”用古今名人來詮釋“弱德”的內涵,可謂見解獨到,意蘊深厚。因此,學生可以在平常讀書時,多留心古今名人的事例,用不同的視角對古今人物進行剖析,不斷積累,到中考時,為自己所用,同時也要明白:好的作文,是平常所寫,再進行完善的,所以平時積累古今人物素材也尤為重要。

四、轉換寫作視角,新穎別緻

學生生活的圈子比較狹窄,不過就是學校、家庭等,因此也很難捕捉到新的資訊。這就需要學生大膽轉換視角,從新的角度來挖掘,就能把舊素材寫得新穎,一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如2021年揚州一考生寫《轉個彎,便是春天》,這位作者寫了同桌越過“三八線”這種常見素材,但是作者並不僅僅寫與同桌的矛盾,而是寫到同桌的亂如麻的試卷闖入“我”的領地,“我”為了讓自己的領地更加有序,便幫同桌整理,甚至幫同桌買了一個書報夾,以此感動同桌,同桌也因此學會了整理書桌。這樣來寫就比較好,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選素材,同樣需要一雙慧眼,用發現的眼光轉換視角,才能夠把常見素材寫出新意來。

五、感悟自然萬物,內涵豐富

自然界山水風光、花鳥蟲魚、風霜雨電、一草一木等等,都可以作為寫作素材,只要平時認真觀察,細心體會,抓住事物特徵,由物及人,都可以寫出好的文章。有位考生寫《我在逆境中成長》,作者用第一人稱寫黃山迎客松,以松代人,從迎客松由一顆種子被風吹到懸崖上,感覺很孤單,遇到風,遇到雨,進而根往深處延伸,一直壯大,因此學會了適應寂寞,適應環境,學會接受挑戰,改變自身,結尾處寫到人類,深化了主題。由此可以看出,萬事萬物都可以作為素材,善於觀察,體會事物特徵,就可以寫出它的精彩來,也更有代入感。

寫真情美文,尋源頭活水

摘自《小讀者·閱世界》2022年9月,總第321期

文/王有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