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彈夾、彈匣、彈鼓、彈盤,雖是一字之差,差距卻不小

每當我們討論槍械上裝子彈的容器時,彈夾和彈匣之爭總是會出現。那些對於軍事瞭解不足的人,對於彈夾、彈匣、彈鼓、彈盤等子彈“容器”沒有區別概念,這些東西僅一字之差,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四種槍械零部件。那麼這四件“容器”之間,差距究竟有多大?

彈夾、彈匣、彈鼓、彈盤,雖是一字之差,差距卻不小

彈匣

首先是最容易引起爭論的彈夾和彈匣。現代全自動或半自動步槍使用的子彈容器,通常都是彈匣。匣有盒子的意思,所以彈匣我們也可以理解成“子彈盒子”。在外觀上,彈匣通常是黑色或透明,帶著一定弧度的“子彈盒子”。當然,如果是以前的半自動步槍,或者是現代狙擊槍,那它使用的彈匣往往是直的。

彈夾、彈匣、彈鼓、彈盤,雖是一字之差,差距卻不小

彈匣是否帶著弧度,和裡面能容納的子彈數量有很大關係。因為子彈並不是標準的圓柱體,它是一種不太明顯的錐形。

當子彈數量比較少的時候,子彈擠在一起還看不出端倪。但等子彈數量一多,擠在一起的子彈就會形成弧度。所以能裝載30發子彈的突擊步槍彈匣有較大弧度,但只能裝5到10發的半自動步槍或狙擊槍,彈匣往往是直的。

彈夾、彈匣、彈鼓、彈盤,雖是一字之差,差距卻不小

彈夾

如果彈匣是“子彈盒子”,那彈夾又是什麼呢?其實彈夾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夾子彈的“夾子”。這種裝子彈的“容器”多見於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手動步槍上,像中國的中正式、日本的三八大蓋、蘇聯的莫辛甘納、美國的春田M1,以及很多FPS遊戲玩家熟知的德國毛瑟98K,使用的都是彈夾。

彈夾、彈匣、彈鼓、彈盤,雖是一字之差,差距卻不小

彈夾這個稱呼由來已久,從清末中國開始使用老套筒,到新中國開始大範圍使用56衝,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很多國人從彈夾開始稱呼這種為槍械供彈的子彈容器,久而久之形成了固有印象。即使後來彈匣幾乎完全取代了彈夾,大家對於彈夾的印象也改不過來了,這也是很多人弄不清彈匣和彈夾有啥區別的原因。

彈夾、彈匣、彈鼓、彈盤,雖是一字之差,差距卻不小

彈鼓和彈盤

至於彈鼓和彈盤,也都是供彈具,且二者均是因為形狀像鼓和盤子而得名。其中彈鼓多用於機槍和衝鋒槍上,像我們熟悉的波波沙衝鋒槍,雖然也有彈匣的版本,但最經典的形象還是彈鼓版波波沙。彈鼓的主要優勢是裝彈量大,因為它這一優勢,一些步槍或手槍也會有彈鼓,這會使得它們有堪比衝鋒槍和機槍的火力。

彈夾、彈匣、彈鼓、彈盤,雖是一字之差,差距卻不小

當然,彈鼓也有劣勢,那就是重量大。畢竟裝了30發子彈的彈匣,和裝了50發子彈的彈鼓,重量肯定不一樣。因為這個原因,彈鼓在現代武器上用的很少了,就連機槍都逐漸拋棄了彈鼓。而相較於彈鼓,彈盤現在的熱度要更小。這種武器多見於轉盤機槍上,在外觀上較為有辨識度。

彈夾、彈匣、彈鼓、彈盤,雖是一字之差,差距卻不小

但因為子彈容量少,加上由結構問題帶來的壓彈速度慢造成的火力小,因此現在基本都看不到了。不過因為一些大逃殺類的遊戲,這種被稱為“大盤機”的武器又再次走入了大眾的視野。然而在軍事領域,彈盤和彈夾一樣,幾乎都被完全淘汰掉了。#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