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提前看過它,幾天都沒緩過來。

時而心潮澎湃,時而眼淚盈眶。

每每回想,還會因為這段別人的故事,流下了自己的眼淚。

評論區裡

,“真摯、細膩,溫情”

已成為所有人共同的感受。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有人說:看完有一種直達內心深處的暖意。

瞧,它的片名,已經貼心地告知我們。

這是一段“失落和尋找”的旅程,有始,有終——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故事,起源於兩個母親:

60年前,一個叫

杜思珩

的女孩流落到了孤兒院。

60年後,當年的母親已經患上阿爾茲海默症,意識已經糊塗了。

但她心心念唸的,還是那個自己一生再未能見上一面的女兒。

她曾孤身前去尋找,卻始終未能得償所願。

如今,哥哥杜思瀚揹負起了這份重擔,遠赴內蒙草原,尋找妹妹。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他未曾想到,他尋找的盡頭,不僅僅是自己的妹妹。

還有一段“三千孤兒進內蒙”的純摯母愛。

影片,關於一段往事。

“三千孤兒入內蒙”。

簡單解釋一下:

1960年的困難時期,南方受災嚴重,出現大量孤兒,面對這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內蒙古不僅承擔了大量物資援助,而且牧民們張開了遼闊的懷抱,來自上海、常州等地保育院裡的孤兒,前前後後,差不多有3000名,他們坐上一列列北上的火車,跨越大半個中國來到內蒙古,與淳樸善良的牧民們組建了新的家庭,從而有了“三千孤兒入內蒙”。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海的盡頭是草原》,由爾冬升執導,陳寶國、馬蘇、阿雲嘎、王鏘、羅意淳領銜主演。

在十點君看來,這部片與爾冬升昔日的寫實和震撼完全不同。

在《海的盡頭是草原》裡,他呈現出的,是從未有過的柔軟細膩。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在尋找的路上,哥哥杜思瀚找到了從當年來到孤兒院的內蒙同志。

從他們的口中,探尋妹妹當年走過的路。

從遙遠的,殘存著母親影子的上海,到風光迥異,遼闊廣袤的草原。

在泛黃的舊相簿上,在曾照顧過南方孤兒的工作人員口中,妹妹的臉龐,逐漸清晰。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那是個倔強的孩子,手裡始終攥著一條小毛巾。

她水土不服,在路上就生了病,許久都沒有好轉。

也是在這裡,一雙溫柔的手,接過了照顧杜思珩的重擔。

保育員

薩仁娜

(馬蘇 飾)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正是有了這雙手,倔強的杜思珩的目光,從眺望遠方,逐漸落到腳下的土地上。

在滿懷愛意的關照下,她逐漸好轉,日益健壯。

倔強的杜思珩也曾一次次逃跑。

但她卻發現,任憑你翻山跨海,當你回頭時,有個人,仍在那裡等待著你。

那是屬於薩仁娜的懷抱,是沒有血緣,卻溫暖如母親的懷抱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母愛,從哪裡來,又歸於何處?

它是源於十月懷胎的辛苦,血親牢固的羈絆,還是從多年養育的感情中生髮?

或許對許多人來說,都始終無解。

但對薩仁娜來說,一朝為母親,終生都是母親。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只要母親在的地方,會給孩子家的溫暖。

哪怕這個家,並非天然,從不是理想中那個最完美的圓。

身為母親的苦,在影片裡如清風般掠過:

薩仁娜的丈夫是民兵,因為要執行任務長年在外,親生的兒子那木汗,小時候因為高燒燒壞了嗓子。

但她以母親的身份,向杜思珩張開懷抱的過程,又那麼簡單自然。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當上天把幼小的杜思珩推到她面前時,她只是知道:

照顧好這個孩子,已經成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杜思珩不會說蒙語,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法說明白。

她將女兒的漢名寫在了隨身帶著的小冊子上,跟女兒一起去課堂,學習杜思珩漢名的發音,就是希望能與女兒用漢語交流。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南方的孩子,吃不慣草原上的食物。

哥哥們眼饞的不行的奶豆腐,杜思珩咬了一口,吐了。

連帶著香甜的奶茶也打翻在地,轉頭就跑。

她像一隻受了傷的小獸,逃離背後,是她說不出口的痛。

明明什麼都沒說,薩仁娜卻什麼都懂。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她沒有責怪,沒有失望,只是讓哥哥那木汗追上杜思珩,將受傷的孩子帶回母親的庇護下。

正是因為這份並非血濃於水,卻無私如海,容納一切的愛。

也讓六十年前的這段往事,消解了苦痛式的煽情。

以感情的重新抽枝發芽,成長與治癒,取而代之。

他們說,草原上的牧民,相信緣分。

而十點君記憶特別深刻的細節,也是一段關於緣分的往事。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丈夫伊德爾從部隊休假歸來,帶著妻子和孩子,去探訪了無親無子的敖其爾大叔。

伊德爾說,他和敖其爾大叔的兒子,曾經是一起長大的好兄弟。

當面臨草原上燃起的大火時,敖其爾大叔的兒子救了他的命,自己卻葬身火海。

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離開了,而留下的我們要承受的,不只是失去。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杜思珩看到的,是烈火燒不盡的溫情之愛,重新與我們系起緣分。

小小的杜思珩,在伊德爾的眼中,或許也和昔日好友的影子,逐漸重合。

當親情生根發了芽,愛所能觸及的地方,都是治癒的暖意。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海的盡頭是草原》裡的母愛,是草原額吉春風化雨,撫平傷痕。

也是親生母愛對昔日失落的執拗追回,念念不忘,終有迴響。

這趟尋親之旅,暗含著意想不到的結局。

別擔心,十點君不劇透。

唯有影片的最後一幕,必須說,帶給我們的是後勁無窮的感動。

百歲的養母薩仁娜,站在草原上,為素未謀面的“姐妹”安魂。

兩個母親共同養育一個女兒,她們不曾相識,卻懷揣共同的母愛。

以追尋開始,以安魂而終。

愛讓孩子們走了那麼遠,最終誕生的,不只是兩個母親之間的奇蹟。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三千孤兒入內蒙”,字面上的三千,實際囊括了數萬個送往內蒙的孤兒。

這背後有數萬個不得已的媽媽,在時代的傷痛中,與孩子分離。

孩子們失去了一位母親,卻在更廣闊的民族胸懷裡收穫了愛與守護。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這裡,有在五百多天裡,將28個孤兒養育得茁壯健康的少女都貴瑪。

有收養了六個孩子的英雄母親張鳳仙。

“接一個,活一個,壯一個”。

母愛的源頭,是血緣。

但母愛被一程程傳遞,最後超越了血緣,被傳到渴望愛的孩子身邊。

這是它自然的來處,也是最自然的歸處。

《海的盡頭是草原》:“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純摯母愛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三千孤兒入內蒙”已被寫進歷史,在今天看來,它仍然是堪稱奇蹟的千里救援。

而將這段歷史記錄下來的《海的盡頭是草原》,也被歷史賦予了獨有的力量。

對於觀眾來說,走進電影院,它滿足的,不僅僅是我們對國產片的期待。

更是填充人心的永恆渴望:

看完它,也彷彿沐浴在那自然而然降臨的愛裡,心也變得柔軟和開闊。

這或許就是溫暖的力量。

帶來勇氣和希望。

我們永遠都在人生這趟路上,尋找愛的源頭,家的方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