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追憶鄉愁 ▏去感受仁和街道的那些古橋

仁和·九省橋

九省義捐助建橋

年代

:清咸豐十年(1861年)

地點

:仁和街道雙陳村

典故

:九省橋建造時,是一位名叫丁山生的人組織募捐的。原先橋東端有石碑,記載著建橋的情況和丁山生的名字,因當時募來的捐款涉及到九個省,所以橋建成後,便命名為九省橋。

仁和鎮西南柵莊橋村東面的雙陳村陳家壩,有一座名叫九省橋的古石橋。

九省橋建於清咸豐十年(1861年),東西向橫跨於柵莊橋港上,距今已有140多年。橋有七孔,長約50餘米,寬近2米,高5米左右。原有橋面是用30公分厚,60公分寬的三塊大條石作石樑,七個橋孔共用二十一塊大條石。九省橋的六個橋墩不是一般的古石橋所用的排柱,每座橋墩都是用長方形塊石堆疊成下寬上窄的墩柱,支撐起橋面寬厚的牽槓石(橋樑石),所以顯得十分特別和厚重。九省橋兩端都建有長近十米的石橋坡,在橋坡南北兩側各有一副橋聯,至今依然清晰可辯。南側橋聯為“萬里河山分月色,九衢風土帶花香”。北側為“長空雲影山掛月,四海波平水接天”。

此橋是古時候仁和西北鄉村通往錢塘縣的主要通道。

追憶鄉愁 ▏去感受仁和街道的那些古橋

橋聯

該橋歷史上曾數次重修,有記載顯示:民國三十年;五十年代中進行過二次大修。2002年仁和鎮又出資對該橋維修,澆築了中間主孔的兩座水泥橋墩,並用鋼筋水泥澆築了整座橋面,為保證過往摩托,電瓶車的安全,橋上又增設了鋼管護欄。

追憶鄉愁 ▏去感受仁和街道的那些古橋

九省橋

據當地村民傳說:九省橋建造時,是杭州德勝壩以東上河村一位名叫丁山生的人組織募捐的。原先橋的東端曾立有石碑,記載著建橋的情況和丁山生的名字,因為當時募來的捐款涉及到九個省,所以橋建成後,命名為九省橋,以此來紀念各省捐助建橋的善信。

如今,杭州城鄉城市化推進十分快速,緊靠九省橋南側已在修建一條號稱“疏港大道”的寬闊公路,真不知道這座歷經了一百多年風雨滄桑的九省橋今後會有怎樣的命運?

仁和·觀音橋

獐山彰介橋

年代:

始建於明代

地點:

仁和街道(原獐山鎮)東風村獐山老街西

典故:

因橋北曾是一座有名的觀音廟,因此將橋命名為觀音橋。 因為橋左原有張姓富室居住在此,故此橋又名張家橋。

追憶鄉愁 ▏去感受仁和街道的那些古橋

獐山老政鎮府前面那座觀音橋還在。

觀音橋位於仁和街道(原獐山鎮)東風村獐山老街前,橋南北向橫跨於村中間河港之上,歷史上此橋曾是往來仁和縣與錢塘縣的交通要道。直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初,此橋仍是南面獐山南片和雲會、良諸各村通往獐山街上的主要通道。

追憶鄉愁 ▏去感受仁和街道的那些古橋

觀音橋長度有近20米,橋外觀呈現拱型古橋所特有的,橋腳寬,橋頂窄的結構,因此整座橋顯得平穩堅固。目測橋頂寬有2米多,整座橋高逾6米。是一座工藝複雜的單孔石拱橋。觀音橋兩側均設有寬厚結實的石攔,南坡橋石欄的立柱上還雕刻有精緻的花紋。橋兩側的柱石上均刻有橋聯。東側二條橋聯石柱均已斷裂,依稀能讀出上面的文字,上聯為“經排梳齒從新建立鞏千秋”,下聯為“緣近娥眷依舊行看逢一角。”而西側橋聯因滿是攀延的藤蔓,故無法看清。

橋北側是工廠、作坊和民居;南側純是民居。

據有關資料記載:該橋始建於明代,後世多有重建。

追憶鄉愁 ▏去感受仁和街道的那些古橋

2011年6月大水中的彰介橋(觀音橋)

關於此橋的橋名,當地人都說:因為橋北曾是一座很有名的觀音廟,因此將橋命名為觀音橋。廟內房屋已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拆除,並在原址建起了獐山礦山機械廠。

追憶鄉愁 ▏去感受仁和街道的那些古橋

詢問古橋北側工廠門口一老人家,得知此橋又名張家橋,因橋左原有張姓富室居此。

西側橋聯還清晰可辨。上聯是“水勢東西長流不息”,下聯是“虹環南北永固無窮”。

仁和·東塘葛仙橋

葛仙遺愛處,古橋何處尋

年代:

始建年代無從考證,1981年重建,2012年11月因列為危橋被拆除。

地點:

仁和街道葛墩村。

典故:

葛墩村也稱葛仙城,歷代雖經大亂,而烽燹不擾。所以古代傳說,這是葛仙人護佑,是葛仙遺愛顧澤的緣故。

清光緒《塘棲志》記載:“葛仙橋,在葛墩葛仙翁祠側。”

追憶鄉愁 ▏去感受仁和街道的那些古橋

建於1981年的葛仙橋

葛墩村在伍林頭之西,東塘西南方。史料記載:此地是晉代葛稚川(洪)飛昇之處。歷史上有葛仙祠,鄉人奉之惟謹。祠側有葛仙橋,葛仙墓。其地山川幽曠,林木翁翳,官塘漾、葛墩漾河水環繞村之左近,是很適宜修身棲真的地方。居民環村而居,豐饒者比戶。古代,葛墩村也稱為葛仙城,歷代雖經大亂,而烽燹不擾。所以古老傳說,這是葛仙人護佑,是葛仙遺愛故澤的緣故。

追憶鄉愁 ▏去感受仁和街道的那些古橋

葛仙橋西側

歷史上的葛仙橋是一座跨河五十多米的七孔平板石樑橋,橋建於何代已無法考證,不過直至20世紀70年代,葛仙石橋尚存於世。由於70年代後鄉鎮工業逐漸發展,又因為此地河道寬闊,水質優良,當時東塘人民公社在葛仙橋東南側建起了東塘繅絲廠。又於80年代初建成了鋼筋水泥的雙曲雙拱橋葛仙新橋。所謂“雙曲雙拱”,正是當時流行的建橋工藝。曾是共和國橋樑史上的先進技術。

從橋額上所刻的建橋年月,我們可知葛仙新橋建造於1981年,迄今也已30餘年了。

就在此書即將結集之時,這座葛仙新橋因被有關部門列入危橋,已於2012年11月被拆除,圖中之葛仙新橋亦已成為前塵舊影了。

● 資料:餘杭史志

追憶鄉愁 ▏去感受仁和街道的那些古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