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最偉大”的在世哲學家逝世!高中就寫出“非常優秀的博士論文”

美國著名哲學家和邏輯學家,模態邏輯語義學創始人之一、指稱因果-歷史論首倡者之一,普林斯頓大學榮休教授、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傑出哲學教授索爾·阿倫·克里普克(Saul Aaron Kripke)於當地時間9月15日去世,享年82歲。

“最偉大”的在世哲學家逝世!高中就寫出“非常優秀的博士論文”

據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哲學家小傳”(陳波教授撰寫)介紹,索爾·克里普克(Saul Aaron Kripke, 1940—2022),國際知名的邏輯學家和哲學家。他是普林斯頓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目前任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傑出哲學教授。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1978—),英國科學院通訊院士(1985—),歐洲文理科學院院士(1993—),挪威科學院院士(2000—),2001年獲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肖克獎(Schock Prize),後者被譽為

邏輯學和哲學領域的“諾貝爾獎”

。此外,獲得多所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克里普克被譽為20世紀後半葉最偉大的邏輯學家和分析哲學家之一,在2009年進行的一項對西方哲學家中進行的調查中,

他位列過去200年間最重要的哲學家的第七位

,僅次於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第六位),位列尼采(第八位)之前,也是所有在世哲學家的第一位。

2012年8月30日—9月9月克里普克教授曾訪問北京大學,並發表了兩次演講。

“最偉大”的在世哲學家逝世!高中就寫出“非常優秀的博士論文”

克里普克於1940年出生在美國紐約州一個猶太人家庭。他是一位少年奇才,6 歲時自學希伯萊文,9 歲時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著作。他在數學方面顯示出罕見的天賦。在小學時自學幾何和微積分,並靠直覺而不訴諸任何幾何符號推匯出幾何方面的結果。

讀高中時,他進入數理邏輯領域,並向專業數學會議提交論文。

在年僅 16 歲時,他寫了一篇論文《模態邏輯的完全性定理》

,寄送到哈佛大學數學系審查,有關教授認為是一篇非常優秀的博士論文,邀請他畢業後到該校工作。據稱,克里普克回信說:“您的提議使我倍感榮幸,但我媽媽說我必須先讀完高中。”該文被推薦到邏輯學頂尖刊物《符號邏輯雜誌》(1959 年第 1 期)上作為首篇論文發表,時年 18 歲。在該文發表前一年,克里普克進入哈佛大學數學系學習。作為二年級學生,應邀給麻省理工學院(緊鄰哈佛)的研究生講授高等邏輯課程。

1962 年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後,未再讀任何學位

。1962—68 年間,在哈佛大學任教,先任初級研究員,後任副教授。1968—76 年在洛克菲勒大學任教,1972 年任教授,講授邏輯學和哲學。1973 年,應邀在牛津大學做聲譽卓著的“約翰·洛克講演”,共 6次,題為《指稱和存在》。1977—98 年,一直任普林斯頓大學麥考什哲學教授;1999 年辭職退休,現為該校榮譽教授。2001 年,獲得由瑞典科學院頒發的肖克獎(Schock Prize),被認為相當於邏輯學和哲學領域的“諾貝爾獎”。2002 年開始在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任教,2003 年被聘為該校傑出哲學教授。2006 年該校成立克里普克中心,該中心正建立一個儲存克里普克作品的數字檔案館,包括可以追溯到 1970 年的講座和研討會錄音,以及可以追溯到 1950 年的講義、手稿以及哲學和數學方面的信函等。

“最偉大”的在世哲學家逝世!高中就寫出“非常優秀的博士論文”

克里普克的學術貢獻涉及數理邏輯、語言哲學、形而上學、知識論、維特根斯坦研究和心靈哲學等眾多領域,在他涉足的幾乎每一個領域和論題上,其研究成果都產生了非常廣泛和深刻的影響。

“最偉大”的在世哲學家逝世!高中就寫出“非常優秀的博士論文”

2012年,克里普克在北京大學演講(北京大學哲學系100週年系慶)

克里普克在哲學領域建樹頗多,包括克里普克語義、克里普克真值理論等。他對維特根斯坦的解讀也影響較大。克里普克發表於1972年的《命名與必然性》(Naming and Necessity)一書,乃是由作者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三次演講彙編而成,直接挑戰了羅素和弗雷格的邏輯理論,對於當代邏輯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邏輯學和集合論

在其中學時期所寫的那篇論文以及後來的幾篇論文中,克里普克為當時處於激烈爭論 中的模態邏輯創立了一種語義理論,後被稱為“克里普克語義學”,亦稱“可能世界語義 學”。由於這一語義理論的創立,模態邏輯成為一個成熟的邏輯分支,甚至在當代邏輯學 中取得了某種“新經典邏輯”的地位。正規模態邏輯系統都是模態邏輯系統 K 的擴張, 其中 K 系統和 K 公理均因克里普克而得名。他還把這一語義理論應用到直覺主義邏輯等 分支中,得到了一些重要結果。在集合論和超窮遞迴論等領域,他也做了一些重要工作。僅憑這些工作,他在學術史上就將佔有重要地位。

2。 《命名和必然性》

1970 年,克里普克在普林斯頓大學發表了 3 次系列講演,1972 年先以“命名和必然 性”為題作為論文發表,1980 年出版同名單行本,但加寫了長篇序言。在這些講演中, 克里普克批判了弗雷格和羅素等人所主張的關於名稱的描述理論,提出了一種新的歷史的 因果命名理論。

“最偉大”的在世哲學家逝世!高中就寫出“非常優秀的博士論文”

“最偉大”的在世哲學家逝世!高中就寫出“非常優秀的博士論文”

命名與必然性及近年來的中譯本

該理論認為,名稱(至少是一部分名稱)只有指稱而無涵義,專名和通名 都是嚴格指示詞,在所有可能世界內指稱同樣的個體或類,假如這些個體或類在這些可能 世界中存在的話;命名活動不是依據名稱的涵義,而是依據名稱與某個命名活動的歷史因 果聯絡,即依據人們對某些有關的歷史事件及其因果影響的瞭解。

一個名稱的所指是由與使用該名稱有關的社會歷史傳遞鏈條決定的。基於這種嚴格指示詞理論,克里普克提出, “必然——偶然”是形而上學區分,“先驗——後驗”是認識論區分,而“分析——綜合”是語言 哲學區分,不能將這三種區分等同起來,相反存在“先驗偶然命題”和“後天必然命 題”。這些說法突破了自康德以來關於這三對範疇的主流意見,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然 也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同樣基於這種嚴格指示詞理論,克里普克發展了一種新型的本質主 義學說:一個事物的本質就是它在所有可能世界中都具有的屬性:個體的本質是該個體的 因果起源,人工產品的本質是其物質構成,自然種類的本質是其內部結構。

這些說法復活 了在現代哲學中受到猛烈攻擊的形而上學研究和本質主義學說。他還把嚴格指示詞理論應 用於心靈哲學領域,提出論證去反對心身同一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這樣的說法:《命名和必然性》產生了一個“真實可見的哲學工業”,各種詮釋、贊同、批評、爭辯、 反駁它的論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弗雷格-羅素的描述論和克里普克-普特南的直接指稱 論之間的論戰,構成了 20 世紀語言哲學和形而上學等領域中最重要的內容。

3。《維特根斯坦論規則和私人語言》(1982 年,專著) 該書對維特根斯坦的的《哲學研究》詮釋和批評基本上出於誤解,後來的學者生造了 一個詞,將該書所說的“Wittgenstein”(維特根斯坦)稱為“Kripkeanstein”(克里普克 斯坦)。但克里普克卻由此提出了有關下面一點的懷疑論問題:關於語言意義的知識是否 能夠歸結為遵守規則?或者能否歸結為有關說話者的任何客觀的事實?雖然克里普克本人 在這一點上沒有得出任何結論,但他的討論卻被廣泛地解釋為是對用純自然主義的術語解 釋意義的企圖的嚴重挑戰。該書被認為是 1980 年代以來關於維特根斯坦的“最有影響力 和被廣泛討論的”著作。

4。 《一種真理論的概要》(論文,1975 年) 克里普克闡述了一種新的真理理論以及基於這種理論之上的悖論解決方案。他提出 “有根性”或一個語言的“不動點”(或“固定點)的概念,認為一個斷定了某類句子的 全部、部分、大部分等等為真或為假的句子,其真值可透過鑑定該類句子的真值來確定。如果這類句子中有的句子本身又包含真假概念,則它們的真值又必須透過考察另外的句子 來鑑定,依此類推。

如果最後這個過程終止於一些不提真假概念的句子(這句子叫做包含 它的那個語言的一個不動點),使得能夠確定原句子的真值,那麼,原句子就叫做有根 的,否則是無根的。他認為,導致悖論的句子都是無根的:有意義,但無真假可言。他還 指出,一句子是否有根不是句子的內在固有的(語法或語義的)性質,通常都依賴於經驗 事實。他還使用現代邏輯和集合論的手段,發展了一個形式理論,可在其中給出有根性的 形式定義並區分出悖論性。此文被認為是繼 20 世紀 40 年代波蘭邏輯學家塔斯基(Alfred Tarski)的形式語義學以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克里普克的另外幾篇論文,如《說話者指稱和語義學指稱》(1977)、《關於信念的疑難》(1977)、《弗雷格的涵義和指稱理論:一些解釋性評註》(2008)也引起廣 泛關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克里普克的許多論著仍未發表,只存在私下傳閱的磁帶錄音和手稿。他的論文集第一 卷《哲學難題》(Philosophical Troubles)於 2011 年 11 月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