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忠義傳承,後世景仰-鐵鉉

“好吃麼?” 1402年10月的一天,朱棣下令將鐵鉉的耳鼻割下來燒烤,然後塞進鐵鉉嘴裡問 話。“忠臣孝子之肉,怎麼會不好吃呢!” 鐵鉉強忍劇痛,厲聲回答朱棣。沒想到鐵鉉還是不服,此舉徹底惹惱了朱棣,最終鐵鉉在南京刑場被凌遲處決,年僅36歲。

鐵鉉遇害後,朱棣依舊不解恨,他繼續下旨油炸鐵鉉的骨架屍身,但誰知卻濺起一陣熱油,將兩旁的太監全部燙傷。而鐵鉉生前死忠建文帝朱允炆,拒絕臣服朱棣永樂新朝的行為,也直接牽連了他的家人,其中鐵鉉83歲的老父親鐵仲名和年過八旬的老母親薛氏被流放海南,兒子鐵福安被髮配廣西河池衛充軍,兩個女兒則被抓進教坊司,淪為官妓。

鐵鉉來自河南鄧州,從小就熟讀經典,十餘歲時被當地官府保送到南京國子監就讀,畢業後擔任過都督府斷事的職務,相當於今天的司法系統官員,負責斷案和裁決。鐵鉉嚴格遵照《大明律》秉公執法,解決了一大批懸而未決的疑案,為此受到朱元璋召見和器重。朱元璋甚至親自賜鐵鉉字號為“鼎石”,鼓勵鐵鉉成為未來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

不過鐵鉉人生中的真正高光時刻不是發生在洪武年間,而是靖難之役期間。1400年6月,朱棣兵臨濟南城下,當年的鐵鉉則是山東布政使司參政,負責守城。朱棣當然知道鐵鉉是受先帝賞識的臣子,決定勸降鐵鉉,用箭往濟南城裡射了一封勸降信。而鐵鉉在讀完信後,也用同樣的方法給朱棣回信,但信中卻是由太學生高賢寧起草的文章《周公輔成王論》,告誡朱棣要忠於職守,一心輔佐朱允炆,朝中沒有所謂的奸臣,靖難大軍師出無名。朱棣見勸降不成,下令強攻濟南城。

如今濟南城牆只剩下重建的內城北水門—匯波門和由殘存東南角樓改建成的解放閣,但在鐵鉉守城的那個年代,濟南城全長為近10公里,東門,南門和西門設有吊橋,一旦吊橋收起來,攻城方就無計可施,更何況濟南城還有全國唯一的泉水護城河。為了抵抗朱棣,鐵鉉率部於大明湖南岸天心水面亭誓師,主動使用城防武器向燕軍發起進攻,令朱棣在濟南城外被圍困長達三個月。朱棣為了避免陷入僵局,就設想掘開黃河大堤,引水灌城。

鐵鉉則將計就計,假意受不了水攻,下令守軍後撤,並派人前往燕軍軍營詐降,提出濟南軍民願開啟城門以迎靖難王師,但條件只有一個,即朱棣退師十里,單騎入城。朱棣不知是計,大喜之餘親自赴約,只見朱棣抵達城下後,鐵鉉命人將事先準備好的千斤重鐵閘砸向朱棣。朱棣這才反應過來,迅速離開,保住了性命。

朱棣脫險後使用火炮炮轟城牆,炸出多個缺口,濟南失守危在旦夕。情急之下鐵鉉掛出了朱元璋畫像和牌位,燕軍將士只得停火跪拜。在姚廣孝勸說下,朱棣決定繞開濟南城,至此鐵鉉取得濟南保衛戰的勝利。當捷報傳至南京後,朱允炆下旨賞賜100兩黃金勞軍,並破格提拔鐵鉉為山東布政使兼兵部尚書。鐵鉉對於黃金分文不取,而是在大明湖設宴,犒勞守城有功的眾將士們。遺憾的是,濟南保衛戰的勝利無法阻止朱棣成為靖難之役的最後贏家,這就有了本文開頭那一幕。不過到了朱棣晚年,再提到鐵鉉名字的時候,態度已轉變為稱讚鐵鉉的忠誠。於是鐵鉉的兩個女兒也得以獲釋,在朱棣的安排下嫁給了讀書人。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鐵鉉兒子鐵福安獲得赦免,從廣西回到內地,於河南偃師鐵村定居。鐵福安雖然找不到父親的屍骨,但他依舊把父親生前衣冠送回鄧州老家安葬,是為鄧州白落鄉閻營村鐵鉉墓。礙於鐵鉉本人沒有獲得平反,鐵福安只得低調堆砌封土,沒有立碑。

百年以後建文忠臣不再是明朝官方忌諱的內容,鄧州官府第一次重修鐵鉉墓,在地方誌裡明確提到鄧州城外有“兵部尚書鐵公墓”。萬曆年間朝廷下令為建文忠臣修廟,供奉有代表性的七個人牌位,其中就包括鐵鉉,而今天的大明湖畔鐵公祠也始建於明朝後期,只不過現存建築是清朝乾隆年間遺物。

直到南明建立後,弘光帝朱由崧才徹底為鐵鉉平反,追贈他為太子太保,上諡號為“忠襄”。此外乾隆帝也很讚許鐵鉉的忠心,為他上諡號“忠定”,而清朝官方編纂的《明史》則為鐵鉉下了最後結論“燕師之南向也……其鋒蓋不可當,鐵鉉以書生竭力抗禦於齊魯之間,屢挫燕眾,” 感嘆如果是鐵鉉取代耿炳文和李景隆指揮建文軍主力,“天下事固未可知矣”。

至於百姓心中,鐵鉉成為城隍爺的象徵,其中西安化覺巷清真寺供奉有鐵鉉遺墨“一真”,1639年清軍第一次入關攻打濟南城時,時任山東巡撫御史宋學朱和歷城知縣韓承宣先是率領城內千餘名鄉兵及民眾去拜謁鐵公祠,祈求鐵鉉在天之靈保佑,然後殊死抵抗,守城九晝夜後殉國。後人為了紀念鐵公忠義精神的繼承者,將濟南一處泉眼命名為雙忠泉,與鐵鉉一起受到萬世景仰。

忠義傳承,後世景仰-鐵鉉

忠義傳承,後世景仰-鐵鉉

忠義傳承,後世景仰-鐵鉉

本文參考資料:《明史》,《明史紀事本末》,《嘉靖鄧州府志》,《濟南府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