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上期《聽車場》藉著MG7上市,聊了聊名爵這牌子,讓我們聯想到了國內三大汽車假洋牌的另外兩個,

寶沃

斯威

相比寶沃和斯威,名爵還是比較正經的,首先沒有經歷過長時間的斷代,英國那邊破產,中國這邊就接手。當年還從英國運回一些剩餘零部件,在國內組裝了原汁原味的英倫小跑車MG TF。雖然現在的名爵已經是純純的國產車了,但也沒天天把之前的英國MG掛在嘴邊。

而寶沃和斯威可就不一樣了,寶沃天天把“源自德國、BBBA”掛在嘴邊……斯威就更離譜了,以前它就不是造車的……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曾經的寶沃真的是“BBBA”?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寶沃創始人——

卡爾寶沃

,應該能算百年汽車史上著名的硬核狠人之一了。

1890年,卡爾寶沃在德國出生,而在他出生的兩年以前,賓士之父卡爾本茨剛剛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款量產汽油動力馬車。

卡爾寶沃小時候也沒吃什麼苦,10歲的時候就用發條+齒輪+煙盒,做了一臺玩具車。其中發條和齒輪,還是拆了家裡的鐘錶給倒騰出來的,說明他家的條件還是可以的。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在卡爾寶沃18歲那年,由於成績不錯外加酷愛機械,去了高階漢堡工程學校和漢諾威皇家工學院唸書,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是出了名的富二代+做題家。當年就有人問他以後想幹嘛,他的回答是:“我要造車”,不過我極其懷疑這個故事是後來人杜撰的……

當然,一般能成大事的人,總會一一段艱苦歲月。畢業以後,卡爾寶沃就跑到布萊梅的一家輪胎廠上班,可能是由於工作不太飽和,所以在工作之餘還喜歡搞點小發明,比如手搓農用機械、純手工打造三輪車等等,在那個年代裡也給自己攢下了第一桶金。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然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卡爾寶沃也沒能逃掉當兵的命運。可能老天爺覺得,你這人不去老老實實造車,跑過來打仗幹什麼?於是他就受傷了,被送回布萊梅治療。可能覺得生命實在太脆弱,趁著能動就趕緊折騰點事情出來,於是當卡爾寶沃能下床的那一刻,他的造車計劃就開始了。

但奈何手頭不寬裕,彼時歐洲能買得起汽車的,都是非富即貴的大戶人家。卡爾寶沃只能當一個剎車皮供應商,畢竟之前在輪胎廠上班,當年剎車皮和輪胎不都是一個原料?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1924年卡爾寶沃才開始正式造車,當時由於技術原因,第一臺車是一臺三輪汽車,類似於現在的老頭樂。發展了十幾年,正當卡爾寶沃準備造臺正經汽車的時候,二戰又爆發了。那個留著小鬍子的落榜美術生為了戰爭,於是讓整個德國的車企都去生產軍需車輛,那時候作為小微企業的寶沃反倒賺了一筆。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1945年德國投降,被分成了東德和西德,卡爾寶沃所在的不萊梅被劃在了西德。而西德為了刺激戰後經濟,於是瘋狂降低造車門檻,只要你能造出汽車,你就是西德急需的人才。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漢莎1500

寶沃也抓住了機會,他們在1949年的日內瓦車展上,推出了一臺叫

漢莎1500

的中型轎車。這車怎麼看怎麼像美系車,由於那時歐洲車企大多在造方方正正的大屁股兩廂車,讓與眾不同的漢莎1500大獲成功。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但是卡爾寶沃作為工程直男,顯然不滿足於漢莎1500這種家用車,加上那會歐洲賽車運動蓬勃發展,卡爾寶沃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內心,四處尋找湊齊了幾個幫手,倒騰出了基於漢莎1500打造的賽車,並且一度獲獎無數。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伊莎貝拉

但是問題來了,寶沃沒錢了,賽車真的燒錢。怎麼辦?造車吧。卡爾寶沃為了能繼續玩下去,在1954年推出了一臺叫

伊莎貝拉

的轎跑車,這車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優雅永不過時”,於是這臺車又讓卡爾寶沃狠狠地賺了一筆,賺到錢的卡爾寶沃又轉頭去玩賽車。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不過還沒等卡爾寶沃開心多久,寶沃就被禁賽了,理由是違反了比賽規則,據說是超重。要知道賽車對於輕量化的要求是很高的,寶沃的賽車超重都比別家快,所以實際原因就是寶沃的成績實在是太好了,被別家一起聯合給搞走了。於是1958年,寶沃正式退賽……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寶沃還曾造過直升機

然而

在1961年寶沃涼了

,很多人都覺得涼得非常突然,甚至連帶卡爾寶沃本人和家族的後輩們,都覺得自家產業涼掉是因為同行惡意競爭,以及寶沃總部所在地布萊梅政府的冷漠,畢竟

寶沃在當年一直是德國第三大車企,最輝煌的時候佔據了德國汽車出口的半壁江山,

怎麼說垮就垮?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當年的寶沃早就是表面風光了,看起來車賣得挺好,但賺錢的也就那麼幾款,旗下還有N多子品牌等著輸血,卡爾寶沃自己還連年在比賽中燒錢,賺來的錢還趕不上花出去的。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根據寶沃歷史改編的電影

只是,寶沃破產成為了卡爾寶沃的一個心結,據說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認為如果不是商業陰謀,那自己的車企就不會倒閉……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我們後來見到的寶沃又是怎麼回事?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寶沃破產之後的半個世紀,當時國內的福田,主要是做商用車的,它也想去做家用車,可是自己的牌子沒人認。

於是福田就想出了中國汽車史上足以載入史冊的大聰明做法:

先花500萬歐元把寶沃的股份買了下來,然後在海外車展上宣佈品牌重生,又找來寶沃創始人的孫子當總裁,順手找來一群外國人來當高管……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勢頭起來之後,接著在國內進行

精神汙染

式的營銷,“德系血統、優良基因”、“我們是德系同門四兄弟,BBBA”、“寶沃,好貴”……甚至高鐵都有寶沃的冠名,行李架上全是寶沃的廣告。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所以當年寶沃的第一臺車BX7即使賣到20-30萬,還真的騙了不少人,賣出去不少臺。但是大家,就問你們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一個已經停擺了50年的牌子,怎麼去造一臺50年後的車?技術都是老爺車的吧?工程師早就退休了吧?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那我們眼前的寶沃從哪來?

當然是從福田那裡來。

所以,BX7有說是從福田薩瓦納改來的,也有說是從老途觀拉皮來的,發動機有說是金盃的,也有說是三菱的……寶沃後來又接著出了BX7 TS、BX5、BX3、BXi7、BX6,這些車都沒什麼扒的必要,因為都不是德國寶沃自己的。

而現在寶沃再次破產,網際網路時代任何把戲都會被扒得一乾二淨,套用小品裡的一句話:“小樣兒,別以為穿了件馬甲就不認識你了”。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不過可憐了那些最早期的寶沃車主了,被忽悠得天花亂墜,花著真德系的錢,買回一臺偽德系,這車用起來毛病不少,賣起來又能感受到社會的惡意,開也不是賣也不是。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斯威又是哪裡來的“雜牌”?

如果說寶沃還有點歷史可以聊,在官網上還能從創始人物,到經典車型,再到歷史事件吹一吹,那斯威真的是……吹無可吹,官網上關於品牌介紹就那麼幾句話: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SWM由PWetro Sironi和Fausto Vegani 創辦於1971年。上世紀七八十年代,SWM以精良的設計和紮實的做工聞名於世,產品遠銷歐洲和美洲大陸,不僅如此,SWM馳騁歐洲賽場,接連參加義大利常規賽、歐洲常規賽、FMI杯常規賽、美國六日賽等,取得優異成績,成為盛極一時的歐洲三大越野品牌之一。SWM代表著義大利人高超的制車技術和精益求精的專注精神,成為社會中堅力量崇尚自由和突破的文化符號。”

這個倒是沒騙人,裡面字字是真,但是它

沒把話說全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SWM代表著義大利人高超的制車技術和精益求精的專注精神”,制什麼車?摩托車;

“成為盛極一時的歐洲三大越野品牌之一”,什麼越野品牌?越野摩托車品牌;

“接連參加義大利常規賽、歐洲常規賽、FMI杯常規賽、美國六日賽等”,什麼比賽?摩托車比賽。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所以斯威、SWM這牌子,曾經是一個類似KTM的

義大利越野摩托車品牌

,但是在80年代末因為經濟不景氣破產了。接下來的故事便老生常談了,就像寶沃復興一樣,中國企業拯救歐洲沒落貴族的戲碼再次上演……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斯威的現狀又如何?

2014年,國內有家民營企業叫鑫源控股,跑到義大利把斯威給收了。不過,在收購斯威以後,鑫源控股的步子邁得比較謹慎,只是藉著斯威的品牌在義大利復產摩托車,然後銷往美洲和歐洲,還銷往國內市場,在國內圈子裡口碑還行。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實際上,鑫源控股一開始也是造摩托車的,但是這家企業和力帆一樣也不滿足於摩托車,雖然早年鑫源控股就和華晨一起合作生產商用車,但家用領域基本空白。於是就把目光轉向了剛被買來沒多久的斯威,畢竟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哪怕斯威過去是做摩托車的,但是本著創新發展的態度,造汽車也不是不可以?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牌子的事情搞定了,資質的事情也有華晨幫忙,現在擺在鑫源控股面前的問題只有一個,造什麼車?國內市場最火熱的肯定是SUV,要造就造非常便宜的SUV,於是10萬塊的7座SUV斯威X7就出來了。

便宜是真的便宜,但是除了便宜好像也沒什麼優點了,

最近還出了臺車叫大虎賣6-8萬塊。雖然車不行,銷量也不行,但是斯威也很清楚自己幾斤幾兩,如果一直保持超低價說不定還真能活下去。

寶沃和斯威為什麼透心涼?

這種借屍還魂、借殼發展做法其實很常見,在其他行業,甚至還能“憑空捏造”,比如:賣男裝的卡爾丹頓,是深圳的,但是去義大利註冊了個商標,然後拼命宣傳自己的義大利血統;賣化妝品的法國卡姿蘭,也是廣東特產,和法國沒有半毛錢關係……這和寶沃、斯威不是一個道理嗎?都是利用“國外的月亮就是圓”的心理來賺錢。

而這幾年國產車越來越好,類似寶沃這種有意思的事情,以後估計再也看不到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