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一隻剝皮的兔子對於大人來說,也許只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可能會是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9月18日的福建漳州,一個平常的日子,湯先生7歲的兒子放學回家,親眼看到姥姥送的兔子已經被殺,他只能拎著兔子一直崩潰大哭,不讓家人料理烹飪。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原本活蹦亂跳的寵物白兔,此時已被剝皮開肚,成為了待煮的食材。

網友們見此情景,紛紛按捺不住吐槽的心情: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言語中,盡是對這位家長的指責之意。

的確,作為孩子的家長,應該守護他們的善良和童真,而不是隨意宰殺孩子們的寵物,然後肆無忌憚地踐踏和嘲笑。

無視孩子的同情心與愛心,只會對他們造成無法挽回的心理傷害。

不尊重孩子,是他們終身心理陰影的開始。

01。

無獨有偶,在同一天的廣東佛山。

兩萌娃已經將家裡的大閘蟹當成了寵物,然而眨眼卻被爸爸煮成了一道菜。

萌娃們哭得聲嘶力竭,大人卻漫不經心地笑著將蟹肉喂到孩子嘴邊,誘迫他們吃下。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甚至在他們吃下蟹肉之後,還故意詢問:“什麼味道?”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兄弟倆心理防線的瓦解,更別提作為親歷者的孩子本身受到的傷害有多大。

尤其是當始作俑者還是自己最親的父母時,更為這場無理的“死亡教育”添上幾分殘酷的滋味。

隨意殺害孩子養的寵物,本質上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家長眼裡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家禽走獸,對於孩子而言,它們早已不是單純的動物,而是如同好夥伴一般的情感寄託。

不管是貓狗豬牛,還是雞鴨魚鳥,在孩子眼裡,都可以成為他們的朋友,成為一種超脫物種的情感連結。

可惜,有些家長並不能明白。

就像電影《狗十三》中,李玩的繼母狠狠踹了李玩的狗愛因斯坦,還讓李玩的父親將它送去狗肉館。

而這一切,只因為愛因斯坦為了保護自己,衝著調皮的小兒子吠了幾聲,害小兒子摔了一跤。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即便在李玩一遍遍的苦苦哀求下,他們也強行將愛因斯坦從李玩身邊送走。

在他們眼裡,李玩飼養的狗對他們不夠溫順,就是在挑釁夫妻二人的家庭地位。

愛因斯坦不過是一隻畜生,他們自然可以隨意處置,絲毫不顧愛因斯坦對於李玩來說意味著什麼。

這種將孩子寵物狗送去狗肉店,並逼迫她吃下狗肉的行為,是父母絲毫不在意孩子感受的表現。

他們只是把孩子作為自己的附庸品,而不是一個獨立的人,如何對待孩子的寵物全隨自己的心情。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弗洛姆曾說過:“尊重就意味著要努力地讓對方按照自己的個性自由地成長和發展。”

而教育中的尊重,更是需要家長呵護孩子們內心深處那片最柔軟的善良與同情,愛屋及烏,自然也要去愛他們視若珍寶的寵物夥伴。

02。

對於隨意吃掉孩子養的寵物問題,很多家長理直氣壯:“不就一隻雞/鴨/魚/兔,殺了就殺了。提前讓孩子瞭解到生命的消逝不好嗎?”

殊不知,他們如此隨意對待其他生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孩子的內心是純真和善良的,家長硬生生把將孩子所珍視的東西毀掉,這種建立在摧殘生命之上的教育和錯誤的言傳身教,只會讓孩子變得缺乏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甚至塑造出扭曲的“反社會人格”。

廣東經濟科教頻道的《今日一線》節目,曾報道過一件令人髮指的事。

一個小男孩淡定地看著自己的爸爸虐殺路邊的小貓。

場面血腥令人咋舌,即便是大人看了也會感到不適。

而作為孩童的他,居然能眼睛不眨一下,在電瓶車的後座上看得津津有味,隨後兩人大笑著揚長而去。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根據監控顯示,3個月前,在同一地點,男子早已實施了首次慘無人道的虐殺。

而最初男孩的爸爸虐殺小貓時,人性本善的驅使之下,男孩還會去阻攔自己的爸爸行惡。

然而弱小如他的阻攔只是一場徒勞。

於是在血的耳濡目染之下,當他再一次看到自己的爸爸虐殺小貓的時候,幼小的心靈已然失去了同情心和悲憫心,只剩下麻木不仁的無動於衷。

而從他上前阻攔到面帶笑容地冷漠觀看,中間只隔了90天。

心理陰影尚且能用更多的愛去彌補,但是當孩子走入另一種極端,預設自己可以像大人一樣隨意虐殺其他生命時,一個隱藏的社會惡魔也許就在無形中孕育出來。

就像美國連環殺手,兼竊賊、綁架、強姦及戀屍狂Ted Bundy,身兼30餘起命案。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在一次採訪中,他對自己熱愛家暴、虐待寵物的父親表示了高度尊敬和認同。

而他也是從虐待動物開始走上自己的犯罪道路,將暴力視為生活的日常,肆意妄為地奪取他人性命。

如果父母在最初能夠告訴孩子要尊重每一種生靈,讓他們懂得別的生命皆有存在於世的意義,孩子就會像愛惜自己生命一般去呵護其他生命。

但如果父母自己都漠視其他生命,甚至慫恿孩子去傷害小動物,就可能讓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情心,一顆赤子之心從此化為一身冷血。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天性本是熱愛小動物的。

所以父母更應該從孩子初識生命與死亡之際,就要引導孩子去尊重生命、愛護生命。

周國平曾說過:“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誠然,善良與同情心,是生而為人的最寶貴品質。

善良與同情心,更是一種綿延不絕的傳遞。

如果孩子能夠沐浴在父母愛的言傳身教下,身上便能保有憐憫之心、關愛之情。

03。

那父母應該如何做出珍愛生命的正面言傳身教呢?

我們可以參考《蠟筆小新》小新爸媽的做法:

一天,小新救下一隻受傷的麻雀,並把它帶回了家。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小新媽媽沒有責怪小新隨意將野生動物帶回家,而是同爸爸一起悉心地為麻雀療傷。

然而他們將麻雀送到寵物醫院診治時,醫生卻說這隻麻雀受了很重的傷,已經無法存活。

小新的爸爸媽媽得知後,心情很是沉重。

而不知情的小新還在睡夢裡為麻雀加油。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小新的爸爸媽媽被小新的這份愛心和責任感打動,並沒有潑小新冷水,而是將麻雀已經救不活的事實善意地隱瞞下來。

在野原一家精心照料一晚之後,麻雀在清晨飛了起來。

然而這其實是它的迴光返照,麻雀用盡全力撲楞了幾下翅膀後,馬上又落在地上死去。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小新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小新爸爸安慰小新說,史匹柏一定是想跟他說謝謝。

這場特別的直面死亡體驗,教會了小新如何去愛護其他的小生命。

都說藝術的靈感來自於生活,而我就曾有過與小新相似的經歷。

還記得小時候養過一隻虎皮鸚鵡,綠色的外表招人喜愛,於是我便央求媽媽把照顧鸚鵡的任務交給我。

然而在那年冬天,因為天氣太過寒冷,鸚鵡還是沒扛過去。

我歇斯底里地大哭,媽媽十分理解我悲痛的心情。

即便是還下著雪的冬日,她也細心梳洗打扮,陪我下樓,在小區的花壇中,與我一同給予了鸚鵡一場體面的“葬禮”。

這場親身經歷生命與死亡的教育,給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媽媽用言行告訴我,每一個生命都值得重視與尊重。

那隻被剝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殘忍教育

她沒有嘲笑我的幼稚與小題大做,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認同了我對鸚鵡逝去的悲傷和同理心。

誠然,作為父母,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意志和情感,而不是知識。

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情感和需要,呵護孩子彌足珍貴的愛心和責任心。

費爾巴哈說過:“生命的生命便是愛。”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便是,父母教會他們用生命影響生命,用愛溫暖生命。

唯有去愛和尊重生命,才能讓他們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