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傻子”阿斗如何成為三國最持久的皇帝?談劉禪的政治成長

在位最長僅因“傻人傻福”?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共有11位皇帝,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是蜀漢的第二任皇帝劉禪。他是開國皇帝的兒子。劉備一輩子生下的兒子估計數量估計不少,最終只留存下三個,他是老大。

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目中,這位劉阿斗是廢材無能、沒心沒肺、昏君傻瓜的代名詞,坐在皇位上一事無成,還淨拖諸葛亮、姜維等人的後腿。這種輿論的最大來源當然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但之前的文人們,便根據“樂不思蜀”等典故確立了這一結論。例如唐人劉禹錫的五律《蜀先主廟》便說劉備“得相能開國,生兒不像賢”,把劉禪和諸葛亮作一鮮明的比較,諸葛亮代表忠誠睿智賢能,而劉禪當然就是愚蠢怯懦的象徵。

“傻子”阿斗如何成為三國最持久的皇帝?談劉禪的政治成長

然而這位愚蠢怯懦的皇帝,他的國家卻是最安定的。後三代的魏國、吳國,都是權臣橫行,挾持君主,朝廷上下顛倒,混亂不堪。魏國的司馬懿父子把持國政,吳國先後有諸葛恪、孫峻、孫綝擅權。“聰明”的孫亮被廢黜帝位,而“勇敢”的曹髦被司馬昭的家將直接殺死。相反,外表昏昏碌碌的劉阿斗,卻繼續坐在君位上。蜀漢朝臣之間的爭鬥,烈度遠小於魏、吳後期動不動舉兵造反。劉禪本人在位四十二年,是三國11帝在位時間最長的(孫權從222年建國算起)。即使諸葛亮死後,他也統治了蜀漢三十年左右,與孫權在位時間持平。

實際上,劉禪並不是傻子。他擁有三國諸帝王中相當不錯的政治素養,而這政治素養,則是多年逐漸養成的。

充滿波折的童年與少年

三國十一位皇帝中,劉禪的童年大約是最吃苦的。

劉禪生於建安十二年(207年)。當時,他的父親劉備還在新野寄人籬下,他的母親甘氏並非正妻,只是侍妾。他先前有好幾位哥哥,大約都已經在之前的戰亂中散失了。轉過年,他虛歲兩歲(週歲1歲左右)的時候,父親在當陽被曹操打得抱頭鼠竄,嫡母和姐妹都被俘虜,他全靠趙雲拼命保護,才從兵荒馬亂中衝出來,避免厄運。

“傻子”阿斗如何成為三國最持久的皇帝?談劉禪的政治成長

又過了三年,在建安十六年(211年),他父親劉備入益州打算背刺劉璋,把劉禪留在荊州。哪曉得劉禪的新任嫡母孫夫人卻先背刺,打算抱著虛歲五歲的小阿斗回江東去,又是趙雲和張飛給攔了下來。

可見,五歲之內,阿斗已經兩次差點分別落入魏、吳集團之手。估計就在這段時間,他的生母甘夫人也去世了。

214年益州平定後,劉禪才遷入荊州,父子團聚,勉強過了陣安穩日子。再過三年,劉備又發動了漢中之戰,打得整個益州精疲力盡。到219年,劉備好容易把曹操趕走,半年後關羽又敗走麥城,丟失荊州。221年劉備稱帝,讓虛歲十五的劉禪當上皇太子,馬上次年又有夷陵慘敗。

可以說,劉禪在當皇帝之前的日子,就是不斷起落,有悲有喜。五歲之前不太懂事,八歲以後到了上學年齡,與父親團聚的短暫日子裡,耳邊聽得到,除了雪片般飛來的各種戰報,有利或不利的訊息,一定就是父親絮叨著興復漢室多麼的重要,當初又經歷過何等的苦日子。所以,阿斗是沒有當“紈絝”資格的。恐怕他在成年之際,就已經透過耳濡目染,把父親劉備大半輩子的艱苦銘記於心了。

劉備外出打仗的幾年裡面,負責阿斗教育的應該是諸葛亮。劉備在遺詔中還曾對劉禪說:“聽聞諸葛亮感嘆,你最近表現的智慧和度量大有提升,超過了期望值。真能如此,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正是童年和少年時這種環境與教育,使得劉禪成為一位穩重和寬容的君主。他在263年最後關頭的投降,與其說是懦弱,不如說是已經對這種持久的壓力再也無法堅持了。

諸葛亮時代:幸福的傀儡生涯

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面對風雨飄搖的局面,他把皇位交給劉禪的同時,把劉禪交給了諸葛亮。他不但要劉禪及其兩位弟弟事諸葛亮如父,而且留下駭人聽聞的“君可自取”,把諸葛亮的權柄捧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陰謀論者說這是劉備在故意試探諸葛亮,事實上這種試探毫無意義。如果諸葛亮真有異心,這句話只能讓他在日後篡位時更加肆無忌憚。劉備是真的以“絕對信任”的託付,讓諸葛亮完成蜀漢權力的絕對統一。否則這個政權根本堅持不下去。

“傻子”阿斗如何成為三國最持久的皇帝?談劉禪的政治成長

而繼位時年僅十七歲的劉禪,儘管他的才能遠遠不如自己的父親,但他完全理解自己父親的用意。在此後的12年中,他非常圓滿地完成了父親交給他的任務。

那就是,全心全意配合諸葛亮,為諸葛亮當一個政治上的傀儡。

223年劉禪剛一繼位,原本在劉備稱帝時已經為丞相、錄尚書事,並在張飛死後兼領司隸校尉的諸葛亮,不但加封武鄉侯,而且獲得了開府大權,併兼任益州牧。此時,“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即使如此,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還不忘提醒劉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意思是皇宮中的事兒,我丞相府也管得著。劉禪身邊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掌管首都軍事的向寵,也都完全是諸葛亮安排的。從223年到234年,是蜀漢最為積極進取的12年,而這12年中蜀漢的大小軍政事宜,大家一說都只會想到諸葛亮,不會想到劉禪在其中有什麼貢獻——儘管很多事情,包括北伐中原、罷免李嚴等,都是以劉禪名義下達詔書去完成的。

但是,劉禪完全沒有存在感,這正是他對蜀漢最大的貢獻。皇帝年少,權臣當國,在一般的國家,絕對是要出問題,要亂社稷的。但蜀漢例外。因為諸葛亮本人的道德極為高尚,而劉備特意留下遺詔,授予諸葛亮凌駕於新皇帝之上的權力。儘管如此,如果劉禪本人想要暗中搞鬼,至少鬧出麻煩是肯定的。然而劉禪乖得很。儘管他也曾發牢騷,說“政由葛氏,祭由朕”,但以血氣方剛的年齡,他能忍住權力的慾望,乖乖給諸葛亮當橡皮圖章,這份忍耐性充分說明,劉禪清楚地理解父親劉備的政治規劃,並能夠不折不扣地執行。對他來說,有這位德才兼備的相父專權,自己大約反而可以享受清閒。

諸葛亮時代劉禪唯一的汙點,是劉琰事件。234年初,大臣劉琰美貌的妻子入宮探望太后,一個月才出宮。憤怒的劉琰懷疑妻子和劉禪有私情,命令士兵當眾用鞋底子抽老婆的臉。司法部門認為這樣虐待妻子超出了合理範圍,於是將劉琰當眾處死。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場桃色風波,《三國演義》更是將其劉禪荒淫的一個例證。然而需要注意,劉禪被諸葛亮管轄,身邊又有董允監督,連想多在後宮找幾個美女都被限制,他又怎麼敢擅自勾引劉琰的妻子呢。要知道劉琰是很早跟隨劉備的元老大臣,官拜車騎將軍。同時,發生這件事是在234年初,諸葛亮是全程知曉的。這與其說是劉禪荒淫,不如說是劉琰作為資歷老、地位高的大臣,因為不能得志,心懷不滿,胡思亂想,誹謗皇帝,從而落得這種下場。

辭別相父:危難之際見真章

234年是蜀漢的多事之秋。劉琰死後,諸葛亮發動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對峙數月,病死於五丈原。隨後,北伐軍發生魏延楊儀爭權事件。魏延燒了棧道,搶先往漢中撤退,並且和楊儀分別上表,指控對方造反。留在成都的劉禪,面臨考驗的就是劉禪的定力了。劉禪果斷採納蔣琬、董允等人的建議,確定應該保楊儀,並派蔣琬帶領成都宿衛兵馬去攔截魏延,後來因為魏延部下自己潰散,沒有釀成大規模內戰。但劉禪在危難關頭的這魄力還是相當出色的。

“傻子”阿斗如何成為三國最持久的皇帝?談劉禪的政治成長

此後,劉禪又幹掉了兩個人。其一是李邈,他在諸葛亮死後幸災樂禍,上表向劉禪祝賀,大意是諸葛亮攬權本來威脅國家,現在他死了國家因此安寧,可喜可賀。劉禪二話不說就把他斬了。從中可知,劉禪雖然對諸葛亮架空自己,難免帶上感情方面的酸溜溜,但同時完全明白,諸葛亮的攬權是對國家有利。

其二是楊儀。楊儀素來以諸葛亮的接班人自居,又以為殺了魏延立下大功,結果回國後,劉禪卻按諸葛亮遺命用了蔣琬為相,因此口出怨言,甚至後悔當初沒有投降魏國,最終被劉禪先罷官,後賜死。在蜀漢一朝,這也算是相當嚴厲的懲罰了。蔣琬的脾氣很好,所以這處罰應該是劉禪自己的主意。為何對楊儀這麼狠?想來有三方面原因。一則,劉禪要透過此舉,強化諸葛亮欽點繼承人蔣琬的地位;二則,劉禪透過此舉昭告天下,諸葛亮雖然死了,朝廷的威儀不容輕視;三則,楊儀在平定魏延之亂後,擅自誅滅了魏延三族,這是很過分的舉動,劉禪藉此也算撥亂反正。

總之,諸葛亮統治時期長期以傀儡存在的劉禪,在諸葛亮死後這一年的雷厲風行,充分表現出,他不是不會用權,只是願意相信相父罷了。

蔣琬費禕時代:分權的智慧

234年諸葛亮死後,可以說整個三國時期翻開了一頁。對蜀漢而言更是如此。

二十八歲的皇帝劉阿斗的心情,絕不是現在相父死了,我終於可以掌權了,而是相父死了,我該怎麼辦。諸葛亮是千古一相,的能力和道德都是無可挑剔的,而要再找這樣的人,絕無可能。同時,伴隨著諸葛亮之死,蜀漢面臨的天下大勢也將逐漸不利。

但是劉禪也沒有別的選擇,他只能自己逐漸挑起這副擔子。他的政治策略大致分為兩點,一是儘可能沿用諸葛亮的人才架構,二是採取分權,讓多個人掌握大權,避免出現一人獨大,給國家帶來威脅。

諸葛亮臨終前告訴劉禪,他死後蔣琬可以繼任,蔣琬死後費禕可以繼任。因此,劉禪在諸葛亮死後,234年先讓蔣琬當尚書令,隨後加行都護,領益州刺史,235年遷大將軍,238年開府,239年又任命為大司馬。劉禪對蔣琬的重用,可以說非常尊重諸葛亮的安排。但是,諸葛亮的丞相職位是沒給蔣琬的,諸葛亮的益州牧到蔣琬這裡也縮水為益州刺史,而且各項大權前後拖了五六年才給完,這和諸葛亮差距也同樣明顯。

“傻子”阿斗如何成為三國最持久的皇帝?談劉禪的政治成長

到243年,劉禪又把諸葛亮的二號繼承人費禕提拔為大將軍,也錄尚書事。出現了兩個錄尚書事的高官,而且都是諸葛亮制定的繼承人。這樣既可以分工合作,彌補他們才能不如諸葛亮的缺陷,也可以適當分權,避免一人專權的風險,便於皇帝從中平衡。在244年,劉禪還提拔蜀中武將馬忠為平尚書事。馬忠既是益州本地人,又是武將,劉禪這個用人可稱是具有開創性的,打破了蜀漢過去由荊州文官掌握朝政大權的慣例。

246年,蔣琬去世,費禕順次成為新的“丞相”,但這次劉禪不任命他為丞相,而且連大司馬也不給他了。費禕就是以大將軍的身份擔任群臣之首,四十歲的劉禪開始自己來處理國政,而費禕只是他的高階助手和代理人。同樣,劉禪也不會讓費禕獨攬錄尚書事的大權,而是在247年把姜維升為衛將軍,錄尚書事。姜維不是荊州人,而是關西人,是武將出身。他雖然不是諸葛亮指定的繼承人,但是多年來受諸葛亮苦心栽培的青年名將,讓他擔任錄尚書事,既能防止費禕專權,也能從政治上滿足更廣泛群體的期望。直到252年,劉禪才讓費禕開府,結果次年春天費禕就遇刺身亡。可以說費禕的權力,比蔣琬又下降了半個檔次。

末代:最後的掙扎

253年費禕死後,錄尚書事的就只剩姜維一人了。姜維的權力比起費禕又進一步下降。雖然在254年加督中外軍事,在256年加大將軍,但沒有開府,也沒有益州行政權力,基本就是個純粹的武人,而且常年在外征戰,可以說姜維的“錄尚書事”形同虛設。朝廷的權力,逐漸落到尚書令陳祗手中。而陳祗又是太監黃皓的同黨,這樣形成軍權、政權分屬兩撥的局面。黃皓確實給蜀漢朝政帶來了很大的禍患,不過,劉禪並未忽視這種困局。他在261年又提拔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和諸葛亮的舊部董厥錄尚書事。劉禪對這兩人還是抱有期望的。只是由於在先前姜維的窮兵黷武北伐中,蜀漢國力損耗嚴重,單純內政權力上的調整已經於事無補。

“傻子”阿斗如何成為三國最持久的皇帝?談劉禪的政治成長

此外,蜀漢末期局勢相當兇險,不但司馬篡權後的曹魏實力日趨強大,而且國內譙周為代表的帶路黨也日漸猖獗。這種情況下劉禪在260年追諡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在261年追諡趙雲,263年春天又給諸葛亮在漢中立廟。或許劉禪是自知大勢已去,透過追悼蜀漢立國過程中的諸位先賢,一方面儘可能凝聚人心,另一方面也是給他們一個交代吧。諸葛亮的廟剛立好,鍾會的大軍就打了過來。蜀軍首失漢中,又失沓中,再失陰平,終敗綿竹,劉禪只好出降。

小結

劉禪不能稱為通常意義上的聖君明君,也有寵信宦官黃皓等毛病,且缺少過硬的功績。但他也不是通常意義上不明事理的昏君,更不是酷虐待下的暴君。他知道怎樣確保自己的安全和國家的穩定。他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對待臣下,多數時候相對溫和的,較少有不聽人言而勃然大怒的情形,更很少逼死臣僚。這一點,他比魏、吳的開國皇帝曹丕和孫權也是要優秀得多。

所以,他能看似昏昏碌碌地在皇位上坐42年,尤其後30年是在離開諸葛亮輔佐的情況下。蜀國前期政通人和,後期雖然民眾負擔重,但政治依然保持整體穩定。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