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第82篇:各類“糖尿病”,無處不在

本節摘自原創書籍《初心部落,找回失落的家園!》第二部分:文明2.0--“勇敢者”遊戲 (續前節)

第1節: 物質享受,多多益善嗎?

一、糖尿病,無處不在!

第82篇:各類“糖尿病”,無處不在

1、糖尿病,口腹之慾與自己身體的角力。

儘管可能您已經知道糖尿病形成的機理,但在這我還是要複述一下,因為後面的內容講述與此關係很大。2型糖尿病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多數在40歲之後發病,人數佔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病情一般比較緩和、隱蔽、病程較長。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於1991年共同發起“世界糖尿病日”,可見世界各國對此病的重視程度。有資料顯示,全球約有4。25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其中人口大國的中國佔1 。14億,中國18歲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0 。1%,目前患者人數比例仍有提升趨勢,該病主要危害大多在於人體重要器官和系統的併發症。糖尿病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為重要和棘手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我們關鍵來看2型糖尿病產生的原因:目前認為生活方式是引致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肥胖症和超重、不健康的飲食、活動量不足、壓力過大的生活等,其中飲食是影響發病的重要因素,過量的含糖飲食增加患病風險。其中的科學機理是這樣:胰島素是由人體內的胰島β細胞所分泌的降血糖激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胰島β細胞的功能也會慢慢自然衰退。假如長期高糖高熱飲食和肥胖,會引起β細胞分泌胰島素常常過多,β細胞在經歷較長時間“高強度工作”後,功能會因過多分泌胰島素提前“退休”而逐漸走下坡路,最後導致胰島功能衰竭,不能分泌出維持正常血糖水平的胰島素,就沒有辦法把血液中的糖分正常代謝轉化掉,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糖尿病。

我用一句大白話來概括:長期的飲食營養過剩,加上缺乏運動,是產生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很多人把該病戲稱為“富裕性疾病”。

的確,在30-40年前我極少聽說糖尿病這個詞和見到糖尿病患者,在那個吃個雞蛋還要等過生日的艱苦年代,胖子十分少見,糖尿病患者更為稀罕。至少在幾百年前,食物的供給量受到生產力的制約,很難出現大規模的營養過剩,所以人的胰島β細胞幾百萬年來都能應付自如,無需高強度工作。人類進化史上,直到工業革命以後才出現較普遍的食物任吃、營養過程的狀況,人的口腹之慾前所未有的得到滿足,但我們的身體需要這麼多的營養嗎?答案是其實不需要。那麼是誰促使我們如此精緻烹飪、大量進食?答案是你的享樂慾望,在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麵前,大腦的黑質細胞合成大量多巴胺進行快樂獎勵,這種獎勵反過來又促進你不加節制的進食,大腦在及時接收你享受美食時的快樂,你的腸胃只會忠實的告訴你有點飽脹、有點燒辣,你的β細胞會默默的加班為你分泌更多胰島素。但是我們智人的基因近20萬年來幾乎沒有改變,所以人體胰島β細胞的功能並未隨著食物的增加、為滿足你的慾望而同步增加,於是問題就來了!

在前面“自己與自己的鬥爭”一節中講到,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住有兩個人——小明A和小明B,小明A代表感性和本能,更多的受到多巴胺、腎上腺素、荷爾蒙等激素的指引和控制,而小明B代表理性和規則。其實在我們身體裡還有一個小明C,代表的是自己實實在在的身體與器官。

經過幾百萬年的適應演化,促使小明A和小明C配合默契、相互支援。由於大自然供給一直有限、富含糖份與能量的食物並不多見,部落鬧饑荒是常事,所以小明A就會時時鞭策小明在食物多時候就儘量多吃一點,多找些能量高、甜的食物(甜果、蜂蜜、肉食)。小明A多一點貪婪就能多為小明C多儲存糖原,以備小明C在饑荒時的不時之需。這種默契配合直到人類的食物能夠大量供應後就出現了大麻煩,小明A開心了,面對豐富的食物小明頓頓吃飽飯,而沉默的小明C就慘了,承擔了一切後果,最終小明C只能以無聲的抗議和自殘提醒小明B “大哥,該你出手啦,小明不能再多吃啦!”。

人的一生,就是自己體內的A、B、C三個角色之間的不斷角力博弈的一生,小到吃飯起床,大到擇業擇偶都在相互角力。我們用一生時間,不斷教育聰明務實的小明B,引導調皮衝動的小明A,順應無聲敦厚的小明C。人到老年,小明A的激素水平漸漸褪去,小明B逐步活得更加明白,都開始全聽從小明C的要求,可是往往為時已晚,角力已接近結束。

顫顫巍巍的小明C拉上小明B,不斷的問小明A:小明,此生你真的需要那麼多嗎?

2、需要的天平秤

每個人身上從小都揹著一個空空如也的天平秤,天平秤的重量極輕,所以我們很小時候就會過得很輕鬆,沒有包袱無拘無束、無慾無求,吃飽喝足能拿個玩具就可以高興一整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在一天天長大,我發現自己身上的天平秤越來越重,有時重到難堪重負、快樂不起來了。回過頭一看,原來天平秤有左右兩個秤盤,左右永遠保持著平衡,在左邊的秤盤裡面裝著“慾望+所得”,而右邊裝著的砝碼上寫著“壓力+付出”。

隨著我年紀的增長,我逐步學會了比較,學會了虛榮、要面子,學會了享樂、索取,我的實際所得也越來越多,多到要換更大的房子才能裝得下。左邊秤盤的重量因此突飛猛進,右邊秤盤為了保持平衡,也只能跟隨加碼,要我付出更多焦慮和緊張、付出了睡眠、付出好心情、卑躬屈膝、付出了青春貌美、付出陪伴家人的時間、付出更多精力體力,甚至還付出身體健康之後,右邊才得以平衡左邊秤盤的增加重量。

所以,只要增加了需求或所得,我背上的負擔其實是成兩倍的增加。雖然看起來我好像得到了滿足和榮耀,但看不見的是我背上那個名叫“需要”的沉重的隱形天平秤。突然想到一個剛搬進養老院的老人親口跟我說:他原來住在一套豪華裝修四室兩廳的大房子裡,東西應有盡有,多數東西沒實際用過,但搬進養老院的小單間時,拿來的全部東西只需塞滿小車的後備箱。

老人告訴我,其實人一生可能真的不需要那麼多東西,剛剛好才是真的好!放下包袱、放過自己,只要主動減輕天平秤左邊秤盤,右邊秤盤就會自動的減輕,此時你才會有心情去體驗幸福。如此淺顯的道理,多數人就是轉不過彎來!

(未完待續、每日更新,先連載後刊發,謝謝支援!原創艱辛,請尊重創作人的成果)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