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從一首被加“精華”的剽竊詩,談起“圈子”文化

今天上夜班,偶爾抽空上頭條,系統自動推薦了一位詩詞創作者的微頭條,在下一目十行,閱之卻如鯁在喉。

因為這作品太熟悉了,又是一篇剽竊古人作品據為己有者。

先上圖為證!

從一首被加“精華”的剽竊詩,談起“圈子”文化

文中寫明,看圖寫詩。題《插秧》並配了幾張插秧圖,不熟悉古典詩詞的讀者,估計都會認為是作者自己寫的詩。

詩曰:“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原來

退步

是向前。”

寫完並不忘註明,看第一張圖寫詩。

讀完這首詩,你是不是感覺特別有禪意,有哲理,能寫出這首詩的一定是個世外高人。

沒錯!這首詩的確是一位高人寫的。但不是現在這位高人,是南北朝時,一位號稱布袋和尚的高僧所寫。

《插秧詩》

南北朝//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稻),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位頭條詩人的作品,只將最後一句的“退步”二字,移到“原來”二字前面,其它一字未動。

這詩受到不少詩詞愛好者朋友閱讀,點贊並評論。

評論清一色是誇讚作者寫得好的,當然好,這詩誰說不好我和誰急!

就連在下也評論了一句:“女施主這是盡得布袋和尚真傳呀!”

這詩普通人不認識,情有可原。但連發帖圈子裡的小組長也不識,還“飄紅加精”,這就打臉了啊!

一個號稱“每天一首詩”的大咖小組長,連一首詩的真偽都分辯不出?這暴露的問題可就太有深意啦。這樣的圈子對詩詞文化有什麼樣的作用呢?先不說改動後勝過原作,就連原作本是合格律的,被移動成不合格律的,好改成差,這就說不過去了。

原作平仄粘對無誤,改動後平仄失對。

粘對:是格律詩詞術語,粘是相連的意思,對是相反相對的意思。看一首詩的平仄。只要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來辯即可。平仄相間,粘對交替。

通俗講,看詩的平仄只要看每句的第二個字的平仄。第二個字是平韻,格律就是平起。是仄韻,就是仄起。第一句平,第二句就仄,這叫相對。第二句仄,第三句就也仄,這叫相粘。

並然卵,我們都知道靠寫詩掙錢,除了那幾位,其他你我寫詩是要餓死人的。

我們普通人寫詩只是圖個樂呵,好與壞都無關緊要。但抄襲剽竊的話,這就是人品問題了。

在這裡啊,我再勸大家一句,千萬不要以為你不熟悉的東西,別人也不熟悉。這頭條有上億使用者,你不懂不代表其他人不懂啊。紙是包不住火的,親!

所以呀,我們在真沒有靈感進行創作的時候,可以認真多看看人家寫得好的作品。從中吸取營養,找找靈感。這比單純的抄襲剽竊,可好太多了。

有的朋友可能又要說了,我看了呀,我看了很多很多,但還是沒靈感,怎麼辦呀?

別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我們有自己的思想、人生觀。同一個事物,每一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只要將自己心中的所見所想,完完整整的明明白白的寫出來就好了。

就好像我喜歡次韻寫詩一樣,同樣的事物,同樣的韻腳,但我能寫出和人家不一樣的詩詞來。這是因為我們可以從別人沒有寫到的另一個視角出發,來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和對事情的看法。

如在下也寫過類似的插秧詩

【七言絕句】插秧

文/潯陽隱

泥巴扯腳手抓秧,

踩碎青天水裡藏。

無意合禪驚鬼谷,

自知進退是良方。

【七言絕句】無題

文/潯陽隱

稗子蔥蘢秧瘦田,

還珠買櫝寓人編。

秀才未識耘禾地,

退步誰知卻向前。

稗子與禾苖,誰能分得清?

從一首被加“精華”的剽竊詩,談起“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

圈子:中國人很喜歡搞圈子文化,上到高官巨賈,下到販夫走卒,都各自有各自的圈子。

中國老話就有,三人成眾之說,更有“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之論。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兩個圈子,都不好意思在人前發言,說自己是成功人士。

從一首被加“精華”的剽竊詩,談起“圈子”文化

不信?你看看前幾天為了入作協而鬧得滿城風雨的賈淺淺。

不信?你看看大搞人情稿,關係稿,互登作品捧場的《詩刊》主編李少君。

不信?你看看頭條各小組中的作品,為了能讓小組長高興,關注,拍馬,獻媚者甚。

從一首被加“精華”的剽竊詩,談起“圈子”文化

歸根結底,這種圈子文化,就是國人愛慕虛榮的一種表現。

或者說為了一己之私,沒有品德和下限地醜陋的真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