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與激情,文學與理想(上篇)

大仲馬,(1802~1870年)原名亞歷山大。仲馬,後世人為和他同為文豪的兒子相區別而稱其為大仲馬。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以長篇小說和劇作為主。長篇小說有《基度山伯爵》《三個火槍手》,劇本有《亨利第三及其宮廷》。大仲馬一生都擁有不曾消散的共和激情,反對君主專政,先後參加了“七月革命”和“推翻七月王朝革命。”

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與激情,文學與理想(上篇)

1815年,法國政局動盪,拿破崙在4天的滑鐵盧激戰後,歸於失敗,無奈的拿破崙開始了潛逃。

這一年,亞歷山大。仲馬剛滿13歲,他小學畢業後便沒了去處,迫於生計,父親把仲馬送到一位公證人手下打工,在後來的幾年中,仲馬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並利用業餘時間從事文學。 這位貧窮的少年日後卻成了世級界的文學大師。

1802年8月,拿破崙憑全民公決授權為終身執政官,並頒佈新憲法,建立了事實上的個人專政。

也是在這一年,亞歷山大。仲馬在法國東北部小城維萊科特雷出生,其父托馬—亞歷山大。仲馬從一名士兵開始,逐步升職至官拜軍團總司令。這位帶黑人血統的將軍是堅定的共和派,因為共和國確實給他帶來了平等。1794年,雅各賓政府廢除了奴隸制。

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與激情,文學與理想(上篇)

世易時移,拿破崙自己終身執政後,便開始忌憚昔日的共和價值與共和派們。從埃及回國時,托馬—亞歷山大所乘的船遇上風暴,被一支反法武裝俘獲,直到2年後才被法軍解救。返回法國後,他多次寫信給拿破崙,希望恢復自己的軍職,而拿破崙卻全然無視不幸的老部下,或是因為什麼原因?並未起用他。1806年,托馬一亞歷山大在貧病交加中離世。

大仲馬,或說是小亞歷山大,他負擔不起中學教育,小小年紀便去做了學徒工。他在業餘時間讀了不少書,試著寫了些劇本和詩歌,卻反響平平。

創作的慾望和靈感總是與生活經歷有關。1823年,貧困中的大仲馬帶著他的53個法郎隻身來到巴黎。他在錢快要花光之際,遇到了馬克西米連。富瓦將軍,將軍發現這個年輕人是他昔日長官的孩子。他出手相助,經富瓦將軍的推薦,大仲馬進入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府中工作。

又一場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路易。菲利普被擁立為新國王。由此,大仲馬隨著東家飛黃騰達,昔日工作場所公爵府成了巴黎的王宮,大仲馬成了新王的親信,並躋身上流社會。

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與激情,文學與理想(上篇)

1825年11月30日,提攜大仲馬的富瓦將軍的葬禮在巴黎舉行。出席將軍葬禮的還有法國進步的力量:堅定的共和派維克多。雨果、雨果崇拜的浪漫派旗手夏布多里昂、畫家韋爾內、《卡門》的作者梅里美、以及奧爾良公爵。富瓦的葬禮被視作各色反對派聯合的契機,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對君主專制的厭惡。

1830年7月,巴黎迎來革命的形勢。自波旁王朝復辟以來,試圖恢復君主專制,壓制選舉,審查書報,經歷了大革命的法國人開始心生怨恨。26日,王家警察查封了一家報紙,卻遇上了由記者、市民和失業工人組成的群眾,他們高呼著“打倒波旁家族”和警察起了衝突,革命一觸即發。

27日,巴黎人民開始向市政廳、杜伊勒裡宮和巴士底廣場進發。這一天,大仲馬在帽子上插上象徵革命的紅白藍三色羽毛,拿起步槍,和革命者一同投入街壘戰。和當時許多知識分子一樣,大仲馬受夠了保守反動的舊制度,期盼革命能給法國帶來新的氣象。但事與原違,曾經許諾改革的奧爾良公爵當上國王后,卻繼續壓制民眾運動抵制改革。或許是繼承了父親托馬—亞歷山大的意志,大仲馬成了堅定的共和派,開始同老僱主作對。

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與激情,文學與理想(上篇)

在共和派看來,七月革命是一個國王被另一個國王替代;在民眾眼中,這場“革命”也只是讓新資產階級替代了舊封建貴族騎在自己頭上。

1832年,深受民眾愛戴的讓。拉馬克將軍去世,他的葬禮成了起義的爆發點。大仲馬這時本在生病,聽聞起義的訊息後勇敢地投身戰鬥。次日因病臥床而躲過了起義遭受的血腥鎮壓,但大仲馬還是上了當局的黑名單。

由於大仲馬和當上國王的奧爾良公爵是舊相識,對革命者的清算並未來抓他,但他卻被嚴格提防,被迫遠離政治,專注文學。

此後,大仲馬在朋友的陪伴下,周遊各國。他漫遊瑞士、義大利等國,一路收集奇聞逸事,也關注歷史和風土人情,給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靈感和素材。這種寫作與旅行的生活一直延續到1851年。這一年,法國的政體由拿破崙三世大權獨攬。

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與激情,文學與理想(上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