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長篇連載:前三國時期之《亂世群雄》(二)

原創

上期聊到廢史立牧,劉焉帶著天子夢的野心入蜀,唆使張魯阻斷了蜀道,將益州變成了一個封閉的區域,妄圖脫離朝廷的掌控,使益州成為漢帝國金甌上的一個缺口,但這並不是第一個缺口,第一個缺口是涼州。

這個缺口是在何時因何事出現的呢?今天就來聊聊。

長篇連載:前三國時期之《亂世群雄》(二)

第三節 黃巾民變

倒回四年前,看看這一年裡帝國金甌的第一個缺口是由誰開啟,怎樣開啟的。

漢中平元年(184年)是漢帝國苦難深重的一年。

年初,太平道教主張角的門徒唐周向河南尹何進告密,舉報張角兄弟三人謀反,供出京師內應馬元義。朝廷車裂馬元義,緹騎四出,捉拿京師太平道人和與太平道有牽連的人,誅殺一千多人。同時下詔冀州緝捕張角兄弟。

張角被迫於184年2月提前起兵。

張角,河北鉅鹿人。靈帝建寧年間(168—172年),張角自稱入山採藥時遇到“南華老仙”親自傳授《太平要術》(即太平經,道教經典。又名《太平清領書》),於是創立“太平道”,自封大賢良師,為太平道總首領;兩個弟弟張梁、張寶則自稱大醫,也是太平道首領。除了自己在家鄉傳道外,還派出八位大弟子分赴各地傳道。

靈帝時民不聊生,太平道入教門檻低,違犯教規後懲罰也不嚴。加上那段時期瘟疫盛行,張氏兄弟懂得醫道,救活了不少人,在民間有影響有聲望,以至十餘年間,太平道勢力迅速遍佈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徒眾達數十萬人。主要是貧民,也有少數官吏甚至個別宦官。

張角將教徒劃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渠帥負責。如果以平均八千人計算,就有二十八萬八千人,是一股相當強大的社會力量。

長篇連載:前三國時期之《亂世群雄》(二)

張角見隊伍日漸壯大,就準備造反,與信眾約定在甲子年甲子日(即靈帝中平元年,184年3月5日)同時起事。

太平道是以迷信形式建立起來的組織(主流說法是宗教組織,其實不是,太平道離宗教還有段距離,最多隻能算具有宗教的雛形),自身對東漢流行的圖讖、五行、三統等神秘文化非常迷信。其提出的造反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一個跳大神的神漢想出的口號),就是根據五行學說來的。前面兩句是漢為火德,火生土,替代漢朝的為土德,而土為黃色,所以要說黃天當立。以黃巾為標誌,也是這個原因。後面兩句是起事的時間,寫得明白無誤。

起事後,張角、張寶、張梁分別自稱天公、地公、人公將軍,則是依據天、地、人三統理論來的(東漢圖讖、五行、三統等神秘文化盛行並深入人心,上至皇室,中至公卿,下至百姓,全都深信不疑。曹丕第一個年號黃初,孫權第一個年號黃龍都是因應這些理論的。只有劉備沒有用過類似年號,因為他自稱是繼承漢朝的,想用也不能用),選定在甲子年甲子日也是根據這些理論推匯出來的(傳周武王於甲子日滅商紂王,張角是想以武王自居嗎?)。

黃巾民變是中國古代唯一一次有全國性組織,在全國各地同時起事的民變,其他的民變都是在一個區域裡爆發,然後向其他地方流動,或者不同的組織在多地各自起事,如西漢末的綠林、赤眉等;隋末的李淵、王世充、瓦崗軍等;元末的朱元璋、陳友諒等;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等,同時也是中國曆代最愚蠢的一次大規模民變。

長篇連載:前三國時期之《亂世群雄》(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張角早就具備了起事的能力和條件,但他偏偏要拖延到184年,還深恐朝廷不知道,派人到京城到處塗寫“甲子”標語,傳播“歲在甲子”的口號。在183年令大方弟子馬元義帶領荊州、揚州數萬信眾向洛陽和鄴集結。馬元義在洛陽大肆活動,收買、聯絡包括宦官在內的朝廷官員做內應。與封諝、徐奉等宦官信眾約定,裡應外合攻佔皇宮。張角兄弟則攻佔冀州鄴城。

籌劃民變從來都是秘密進行,哪有如此滿世界嚷嚷,唯恐別人不知道。一個在十多年的時間裡建立起來的有著二十多萬人的全國性組織,不可能不引起朝廷的注意。數萬荊州、揚州信眾向洛陽、鄴流動,也不可能掩人耳目。

事實上,朝廷早就對此有所耳聞。司徒楊賜、衛尉劉寬、司空張濟、御史劉陶(此人可稱漢末第一狂人,永寧期間(155-158年)曾上書直接指責桓帝,後世唯海瑞可比)一起上陳靈帝,揭示張角有謀反跡象,應該趕緊捕討,斷絕暴亂的源頭。靈帝沒有聽從。

熹平(172年-178年)晚期,劉陶再次與奉車都尉樂松、議郎袁貢連名上書,請求抓捕張角等人,靈帝再次不從。

數萬人的流動,長時間的等待,難免出現意料之外的事情。果然,起事前一個月,發生了告密事件。

張角被迫提前起事。184年二月,全國七州二十八郡同時爆發黃巾民變,部分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朝廷。

長篇連載:前三國時期之《亂世群雄》(二)

漢靈帝先佈置防禦。升因唐周事件立功的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于都亭,鎮守京師;在通往洛陽的各個關口,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設定都尉駐防;下詔各州郡備戰嚴防。

然後佈置圍剿。起用盧植為北中郎將、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各持節(漢晉制度,持節表示受皇帝之命,同時具有先斬後奏的特殊權力。分為使持節、持節、假節。使持節可以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可以殺無官職的人;假節可以殺犯軍令者。另有外交符節,作為外交憑證,如蘇武牧羊時所持的節。所謂節,就是一根竹竿或木棍,上面纏上犛牛牛尾毛),調發全國精兵分擊黃巾軍。

盧植與其副手護烏桓中郎將宗員負責圍剿冀州及北方黃巾軍;皇甫嵩與朱儁各率一軍負責圍剿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縣)黃巾軍。政府軍主力由北軍五校(即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三河(河東、河內、河南)的將士組成。同時向全國各地招募武將、士兵。

皇甫嵩接任時提了個條件,要求解除黨禁(指自桓帝時開始的禁止列名黨籍計程車大夫出任官職,是對正直士大夫的一種迫害),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提升士氣(比較正直的宦官呂強也於此時建議靈帝解除黨錮,以如不解除,黨人會與黃巾軍勾結為理由),漢靈帝照單全收,大赦黨人,讓十常侍各捐錢數千萬,拿出西園良馬,要求各公卿也捐出馬、弩等軍事物資。同時讓公卿推舉將領子孫及民間有軍事才能的人到公車署面試,選拔有能力者領兵從軍。

長篇連載:前三國時期之《亂世群雄》(二)

具體的征戰過程這裡就不說了。到十一月底,黃巾軍主力基本被殲滅。張角病死,張梁、張寶戰死。但餘孽尚存,如黑山、白波、黃龍、左校、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劉石、平漢、大洪、白繞、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於毒等,勢力小的有上千人,勢力大的甚至有數萬人。(史載張燕黑山賊百萬人,應該是將非戰鬥人員的隨軍家屬計算在內了,有百萬兵馬的話早就把漢朝給滅了。黃巾軍最盛時期的三十六方也沒有百萬將士)。但這時的黃巾軍已經不是一個統一的組織,而是各自為陣,有時互有配合而已。對朝廷不存在致命的威脅。

黃巾民變和古代歷次農民民變一樣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先期組織、起事、爭戰,攻城略地,席捲州縣,看似威風八面,前景燦爛。但很快就會因自身政治、軍事才能的低下,迅速被回過神來的政府軍所鎮壓。

就拿黃巾軍來說吧,起事前並無明確的政治目標和綱領,就是個取漢朝而代之的口號,連個等貴賤,均貧富,打土豪,分田地的經濟承諾都沒有,怎麼來凝聚大眾?戰略戰術上也無能,第一次是以堅城作戰為主。這明顯是業餘農民軍的短板,只能是守著捱打。第二次吸取了教訓,以流動作戰為主,但又缺乏相互配合,也沒有相對穩固的根據地,軍隊走到哪兒,隨軍家屬就跟到哪兒,老人、婦女、兒童,甚至包括耕牛、農具。如此多的累贅,怎麼行軍作戰,只不過是改固定捱打為流動捱打,同樣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長篇連載:前三國時期之《亂世群雄》(二)

農民民變衝擊、削弱了朝廷的力量,有實力的軍閥、豪強、有野心的文臣武將會迅速地利用這個機會來奪取政權。或者是直接組織軍隊起事(如劉邦、項羽、李淵),或者是加入農民軍逐步奪取農民軍隊的控制權,將其據為己有(如劉秀)。純粹由農民民變起事成功的只有朱元璋,但也是因為其招聚了以李善長為首的大批文人,在他們的幫助下取得了政權。就像李自成如果沒有李巖等文人的幫助,改變政治、軍事作風,是不可能鹹魚翻身奪權成功的(李自成是驛卒,還不是純粹的農民,就像劉邦是亭長一樣,都算是朝廷低階公務員。)

把民變說成起義,甚至誇大到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純屬意識形態的需要,就和說歷史是必然的理論一樣,是政治,不是歷史。中國古代民變都是以取代現政權為唯一目標,從來沒有想過要對現行制度進行根本性的改變。民變的原因多數是在實在活不下去了才鋌而走險,只為了有口飯吃。因此,他們的行為並不比官兵善良,一樣的燒殺搶掠,勒索富豪,脅迫百姓。所過之處的城市、農村都遭到極大的破壞,生產力下降,人口下降。黃巢、張獻忠等殺人如麻,嗜血成性。李自成前期也亂殺無辜,後來李巖、牛金星等文人加入後,提醒李自成要成大事就不能這樣做。李自成才加強軍紀,約束部眾。但其奪取北京後慫恿部屬勒索百官,同樣是草寇的心態和行為。以至激怒吳三桂,皇帝寶座還沒坐熱就逃跑了。

唯一取得成功的朱元璋,則是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把中國的皇權專制體制推向了極致。這不是進步,反而是退步。黑格爾曾說中國兩千多年沒有歷史,這話聽上去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但仔細想想也有道理,起碼從社會體制、政權執行的方式、民眾是否擁有政治權力等方面來看,中國自秦漢至清中期都是在原地打轉,沒有進步,只有退步。

長篇連載:前三國時期之《亂世群雄》(二)

黃巾民變只是曇花一現,黃巾軍並沒有長期佔據一城一地,建立政權,施行治理。雖然劇烈地衝擊了漢政權,使其政權結構出現了鬆動,但並沒有出現割據政權,撕裂漢帝國領土。真正出現割據政權,撕裂漢帝國領土的是西北涼州之亂。

第四節 涼州之亂

平定了黃巾民變,朝廷滿以為可以鬆口氣了,誰知按下葫蘆浮起瓢,西北又爆發了涼州之亂(漢末各地零星民變從來沒消停過,但一般是小規模的,州郡就能平定,不影響大局)。漢末涼州大致範圍為現甘肅、寧夏、青海東部和內蒙古額濟納旗。

涼州北地郡、安定郡和金城郡、隴西郡枹罕、河關(此兩地原來就屬金城郡)的羌人趁朝廷集中力量平定黃巾時分頭起來造反。朝廷無兵可派,只好就地招募羌人和小月氏人等湟中義從胡組成軍隊前往平叛(湟中,指湟水即西寧河流域中部,今西寧湟中縣。義從胡,即歸順跟從漢朝政權的羌、小月支等族群。有湟中義從羌,主體為羌人。湟中義從胡,主體為小月支人)。

同為受到漢人政權欺壓的湟中義從胡自然同情同種袍澤,還沒開始平叛就在金城郡令居(今蘭州西北)發動兵變,加入叛軍,殺了朝廷護羌校尉冷徵(專門管理羌人聚居地的軍事最高長官,品秩比二千石,基本等同於中郎將、太守等,但有一點不同,就是持節。軍事管轄權力大於中郎將、太守等。還有使匈奴中郎將、護烏桓校尉等同樣性質的官職)。幾郡羌人合兵一處,推舉原湟中義從胡中的營士北宮伯玉和李文侯為將軍,公開割據。

長篇連載:前三國時期之《亂世群雄》(二)

與此同時,隴西人宋建在枹罕(今甘肅臨夏縣東北)建國,自稱河首平漢王,改元,置百官。宋建政權延續三十多年,直到建安十九年(214年)為夏侯淵所滅。這是在漢帝國領土上建立起來的第一個割據王國。

估計北宮伯玉和李文候只是原來軍隊中的低階軍官,既沒有什麼名氣,也沒有什麼能力(這點從他們後來輕易被韓遂所殺也可看出),既難服眾,也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些什麼,於是,叛軍就劫持了涼州督軍從事邊允和韓約(即邊章、韓遂的本名,二人因朝廷懸賞捉拿而改名)。這二人本就是涼州名士,有些文韜武略,共同之處是都仇恨宦官。韓約曾在當年因公至洛陽。大將軍何進聞其名而召見他,他趁機提出誅殺宦官的建議,但何進並未採納。

涼州刺史左昌是個貪官,非常時期居然敢趁徵兵之機貪汙軍費數千萬。受到漢陽郡長史蓋勳的勸阻(內地稱郡丞,邊關稱長史,相當於副太守)。左昌就派蓋勳駐守漢陽郡阿陽縣(今甘肅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和平涼市靜寧縣一帶),正面對敵。其實是想借刀殺人。

蓋勳頑強地守住了阿陽縣,迫使叛軍轉向攻打金城郡。有了邊、韓的加入,加上朝廷在西北的勢力空虛,叛軍迅速攻克金城郡治允吾(讀作沿牙。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馬場垣鄉下川口村),殺了金城太守陳懿,以金城郡為根據地向周邊侵擾。

其間,蓋勳多次請求左昌派兵救援金城郡,左昌不肯。

長篇連載:前三國時期之《亂世群雄》(二)

左昌很快就品嚐到了被圍無援的孤獨和恐懼,被叛軍包圍在冀縣(今甘肅甘谷縣東),驚恐失措地派人向蓋勳求援。郡從事(州刺史從官)辛曾、孔常不願前往,被蓋勳罵了一頓才同意出兵救援。

蓋勳有沒有救出左昌?涼州之亂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下期再聊。

(未完待續)

(文中所有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歡迎轉發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