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張益唐破題惹爭議,社會發展應尊重個人選擇

這兩天最火的應該是華裔數學家張益唐發表的《離散平均數估計和朗道-西格爾零點》論文,該論文從本質上解決了朗道-西格爾(Landau-Siegel)零點猜想這一數學界的難題,是科學界又一次重大突破。雖然數學是大家讀書階段必考科目,但相信大家工作後早已將所學拋之腦後,更不要說與數學研究有什麼關聯,但不管是數學還是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的重大突破,相信每個人都為之振奮,這是全人類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巨大成功。

上兩個月,剛剛看完了一部有關數學的電視劇《天才基本法》,雖然其中不乏有穿越等科幻劇情,但無論是雷佳音飾演的父親老林,還是張子楓扮演的女兒林朝夕和張新成演繹的裴之,都在闡述著對數學研究的熱愛和執著。老林因為論文冤案而無法繼續學術研究,中年患老年痴呆但仍熱愛數學。女兒林朝夕因現實的挫折而缺乏自信,但透過穿越重新燃起心中的熱愛。裴之面對疾病和母親的壓力,不得不放棄數學研究,但最終面對自我,重回研究之路。劇中經典臺詞“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報,也不是所有彼岸終能到達,大部分人都在孤獨中前行,為了理想和熱愛默默堅持。”就是三位主角在人生路上的最終選擇。

《天才基本法》演繹的真諦和張益唐何其相似,張益唐從小就展現了數學的天賦,北大數學系畢業後留學美國,因為與導師的學術爭論大熬製只能在美國艱難生活,甚至在餐廳做過服務員,但張益唐並沒有放棄數學研究,並在58歲的時候證實了“孿生素數猜想”的正確性,次年獲得了世界級大獎麥克阿瑟天才獎,如今更完成了數學界又一難題的突破。

張益唐曾說過“寧願留在美國洗碗、打工也不願意回國做教授”的言論,確實這種觀點容易引起曾經培養過他且有血脈相連的中國人的反感,但其言論的真實想法是“世俗壓力太大了,回國後就不能那麼純粹的研究學術。”,卻又是那麼真實和讓人感悟。

一位好友曾經在公立醫院做臨床醫師,近幾年醫院進行了領導更替和管理制度重塑,一方面解決國資股東缺位問題,並對醫院提出了嚴格的考核要求,另一方面醫院新管理層提出學術與臨床共同發展的目標。從目標來看,這些改革都是挺好的,但實際落地就變味了。因為考核,所以指標層層下放,使得醫生為了完成指標不得不放棄一些合理的治療,因為業績妥協了醫德。另外,並不是每個醫生都適合學術研究的,強制的加班學術討論及死板的發表論文,不但研究內容缺乏價值,更使得一些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心生怨言,且不斷被打壓排擠。這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真實案例,但確實反映了張益唐所描述的國內研究的現狀。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其中自動駕駛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而其中感知系統的技術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特斯拉主導的“攝像頭主導”方案,感知系統由攝像頭主導+毫米波雷達組成,輕感知重演算法;另一類是國內車企及新勢力選擇的“鐳射雷達主導”方案,感知系統由鐳射雷達主導+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組成,重感知輕演算法。國內企業選擇“鐳射雷達”方案,相信更多的是希望透過硬體裝置的突破來實現感知系統的彎道超車,而不是透過演算法這種難度大且耗時久的技術方案。雖然兩種方案技術孰優孰劣尚無結論,但價效比是明顯的,國內企業選擇高成本的“鐳射雷達”,必是先搶佔時間優勢,透過短期競爭來獲得發展優勢。

在教育改革更注重公平及個性化發展的時候,我們社會的發展確實也該聚焦張益唐、醫生改革和技術發展選擇路徑這些看似無關的問題本質。競爭確實是人類生存和進化的驅動力,但違背個人意願選擇,不但導致群體以短期目標為導向,更會壓抑創新,造成長期競爭的失效。我們需要為每個個體創造穩定的基本生存環境,更需要鼓勵百花齊放的創新思想,給與創新努力提供支援和政策保護,甚至對於一些看似無價值的人生努力也給與掌聲鮮花。每個人猶如基因裡的一個DNA,也許微不足道,但某個微小的DNA發生了突變也許就讓人類跨越式的進化。尊重每個人的選擇,這是一種文明,更是一種長遠的競爭力。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