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評論南京魯醫生打人事件非得站隊?就事論事比只顧立場更重要

對於公共事件,每個人當然都可以參與討論,但應該力求理性和客觀,而不是隻為了發洩情緒就罔顧事實地站隊。

南京魯醫生上門打人事件的熱度已經下去了,這時候我再來評論,顯得很不懂自媒體的玩法,這我也是知道的。

其實,我也不是不想蹭熱度,只是不敢輕易下結論,生怕結局反轉而打臉。

如你所知,公共事件的結局經常反轉,所以不可不慎。

就魯醫生打人事件而言,反不反轉還不知道,但這幾天我看到的評論幾乎都是選邊站隊。

評論南京魯醫生打人事件非得站隊?就事論事比只顧立場更重要

一開始,幾乎一邊倒地厲聲譴責魯醫生;隨著更多相關資訊的曝光,又開始出現很多替魯醫生鳴冤叫屈的聲音了,同時質疑唐女士的聲音也多了起來。

總之,原本是一件小孩子互相打鬧的小事,因家長的非理性摻和,而演變成了一次案情撲朔迷離的公共事件,掌摑小孩、推倒老人的魯醫生也被警方刑拘了。

平心而論,

看了最開始那段魯醫生打人的影片,很難不義憤填膺地譴責打人者。

一個年輕力壯的男子,衝進別人家裡打孩子、推老人,怎能不令人憤慨?

評論南京魯醫生打人事件非得站隊?就事論事比只顧立場更重要

然而再想想,魯醫生為何會這麼做?他是天生的暴力狂,而且專門喜歡欺負弱小嗎?這似乎也不合常理。

可想而知,事情的原委並不是我們最開始看到的影片那麼簡單。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那段影片是經過剪輯過的。

為什麼要剪輯?答案不言而喻。

隨著輿情發酵,完整的監控影片也曝光了,緊接著同情魯醫生和質疑唐女士的聲音就多了起來,有關唐女士的兒子向來蠻橫驕縱的言論也出現了:

“住不下去了,小區裡圍攻她的人太多,不少被她家孩子欺負的人都罵她活該。”

“小孩是慣犯。”

“那孩子在學校經常打人。”

“他媽媽不是省油燈。”

……

評論南京魯醫生打人事件非得站隊?就事論事比只顧立場更重要

這些不利於唐女士和他兒子的言論,其真實性有待求證,目前來看只是道聽途說,沒有真憑實據。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

孩子動輒喜歡打人,一定與家長平時的教育密切相關,這也是很多人質疑唐女士的一個因素。

對於公共事件,每個人當然都可以參與討論,但應該力求理性和客觀,而不是隻為了發洩情緒就罔顧事實地站隊。

但遺憾的是,關於魯醫生打人事件的爭論,我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以個人的情緒為出發點而站隊,沒有就事論事。

比如,有的人本來就很討厭熊孩子,因此就認為魯醫生“打得好”,是替他父母“教育孩子”了;也有人說魯醫生一家人平時都“很有素質”,而唐女士“不是省油燈”,所以不應該刑拘魯醫生……這些想法顯然就是感性壓倒了理性的表現,不是就事論事的態度。

評論南京魯醫生打人事件非得站隊?就事論事比只顧立場更重要

如果我們冷靜下來想一想,就知道魯醫生打人是不對的,本來有理的事變成無理了,不然也就不會被刑拘了。

就算這孩子的確是個令人十分討厭的熊孩子,就算你魯醫生的確憤怒難當,也不該出手打他,實在忍不住要打也只能去打他老爸。

要知道,

在法治社會,你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打一個五六歲的孩子,這無論是在法理上還是道義上都說不過去,並不能因為你平時“很有素質”就可以法外容情。

再說那些力挺唐女士的觀點,同樣也不夠客觀。

有人說小孩子之間打鬧“很正常”,魯醫生“沒必要上門興師問罪”,而唐女士及其家人沒有登門道歉只是因為“還沒來得及”……

評論南京魯醫生打人事件非得站隊?就事論事比只顧立場更重要

說這話的人,想必是因為被打破頭的不是你家孩子吧?

魯醫生心疼自己的兒子,在沒有等來唐女士一家人登門道歉的情況下,上門去“興師問罪”的舉動是可以理解的,他唯一的錯就是動手打了人家孩子。

唐女士在自家孩子被打、老人被推倒而導致骨折的情況下,選擇公佈監控影片,企圖依靠網路輿論為自己討回公道,這本來也無可厚非;然而她剛開始專門選取於自己有利的一段,而不是完整的影片來公佈,且對外宣稱魯醫生向警方“撒謊說自己沒有打人”,這就有失厚道了。

總而言之,

支援魯醫生也好,力挺唐女士也罷,如果僅僅從自身立場、而不是事實出發,就難免偏頗。

評論南京魯醫生打人事件非得站隊?就事論事比只顧立場更重要

依我淺見,魯醫生打人事件既然能鬧到人盡皆知的地步,就不會全是某一方的問題,雙方都有責任。

這就是俗話說的“一個巴掌拍不響”——當然,打自己的臉還是會響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