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魯菜界的中流砥柱——屈浩(上)

【屈浩】

高階烹調技師、中國烹飪大師,北京市烹飪服務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師從烹飪大師(海參王)王義均、時廣南等。入廚30多年,受過苦,拿過高薪。今天卻在以最平和的心態去拿捏魯菜的守與創,以紮實、傳統的魯菜功底及精湛的廚藝揣摩魯菜的發展與創新。

魯菜界的中流砥柱——屈浩(上)

屈浩大師

在魯菜界,乃至在整個中餐烹飪領域,提到屈浩這個名字都是響噹噹的擲地有聲,他稱得上是現代魯菜的中堅力量,他受過傳統魯菜老師傅的嚴格教誨。趕上了時代變遷帶給餐飲界的動盪,十年的海外烹飪經歷,讓他嘗過創新的甜頭。但就是這麼一個夾雜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重要人物,在浮躁的今天,依然堅守著魯菜最初的堅持,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堅持了傳統,才能更好的創新。

【影響一生的恩師們】

對於屈浩來說,最幸運的事情莫過於在餐飲的探索之路上,遇到了很多影響其一生的恩師們,可能也是因為此,讓他在烹飪領域取得較高成績之後,毅然決然地成立了自己的烹飪學校,“烹飪和科學一樣,需要有好的導師引導,魯菜要發展,繼承傳統很重要。魯菜的烹飪其實是經驗與感覺的結合,很多東西如果自己揣摩可能需要很久,但如果有好老師輕輕點撥,可能很快就能明白其中的奧秘。”

魯菜界的中流砥柱——屈浩(上)

屈浩大師

張晨是屈浩的烹飪啟蒙老師,“我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一名軍人,母親是老師,他們都希望我能考上大學,以陳景潤為楷模。但我卻因為偶然看見了,全國勞動模範中的廚師現場烹飪的影象,進而深深被這種技藝所打動。不過最開始對於烹飪,我只是喜歡,直到遇到了張晨老師,才讓我真正領略了烹飪的魅力。”屈浩回憶,張老師的第一堂課,教授的是熘肝尖和拔絲丸子,兩道相當簡單的菜品,它們的技法卻讓屈浩看得眼花繚亂。如痴如醉,“豬肝是軟軟的,我們自己在家切都滑刀,但老師卻如行雲流水般熟練運用推拉刀,將豬肝切好柳葉刀,而後將黃瓜片“啪啪啪”一切,配上木耳,調上碗汁,上漿、拉油、烹汁、翻炒、出鍋,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如表演般漂亮。這一刻我猛然發現烹飪也可以做得如此藝術化。在心裡,張老師就是藝術家。”正是有了這段經歷,讓屈浩不再是單純地喜歡烹飪,而是深深地迷上了這一行。

魯菜界的中流砥柱——屈浩(上)

屈浩大師作品——乾燒魚

為了磨鍊自己的廚藝,在學校期間的每個寒暑假和週末,屈浩都要到萬人大食堂免費給人當廚師,“魯菜技法講究的是拿捏,很多時候是憑經驗決定的瞬間感覺,想準確掌握火候,熟練操作,沒有捷徑,就是勤練。

1982年,屈浩從北京市服務管理學校畢業,被分配到豐澤園工作。在那裡,屈浩認識了他烹飪生涯中的第二個恩師。當時擔任豐澤園廚師長的王義均。在豐澤園,屈浩更加刻苦學習,勤快做事。還創造了豐澤園活剝鵪鶉的紀錄。一分鐘剝七隻鵪鶉,“很多時候,有些人喜歡幹上手活兒,不喜歡幹下手活兒,上手活就是技術活兒,下手活是雜活兒,我當時是什麼都愛幹,不偷奸耍滑。”就是源於這種勤奮,四個月後他被王義均看上,提拔為加工間主管。自此,屈浩的烹飪生涯開始了一番精彩的旅程。

魯菜界的中流砥柱——屈浩(上)

國家名廚、魯菜泰斗——王義均大師與屈浩合影

“和師傅學,不僅僅是炒菜,還有做人,很多事都是拿捏分寸,魯菜也是拿捏、中庸,它不像川菜那麼熱烈,不僅要中還要合,融合,就像八卦圖一樣,看似不是一條直線但卻分配得很平均。做菜要和諧,一桌菜吃完很舒服,色彩、原料、烹飪技法搭配得當。而拿捏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功力。”對於屈浩來說成功與不成功之間,缺少的就是一種堅持,而他堅持住了。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