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為什麼紅圈所都不談法律服務產品?

近兩年,各地律協、各大律所,都在聲勢浩大地舉辦法律服務產品大賽。

為什麼紅圈所都不談法律服務產品?

業內這麼多人在討論法律服務產品、舉辦了這麼多的法律服務產品大賽,為啥站在金字塔頂端,做著高階法律服務的紅圈所不怎麼提法律服務產品呢?

大家覺得奇怪嗎?

紅圈所為啥不標榜自己的法律服務產品做得有多好,也不給自己貼法律服務產品的標籤?

因為做產品的方法和行動,已經深入到紅圈所的骨髓了,成為了他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習以為常,所以,就不用再額外的「標榜」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跟大家詳細且系統地聊聊為什麼。

現階段,我們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討論的、做到的、看到的法律服務產品化,就是介紹律師的法律服務是什麼的產品手冊或者是一個法律服務產品大賽上的PPT,這是淺層面的法律服務產品化。

整理出服務清單,服務流程,做成產品手冊,只是法律服務產品化在市場端的一個常見的載體而已。

在市場獲客端,這個淺層的認知和做法,只觸及了「是什麼」的表層問題,而沒有觸碰客戶「為什麼」應該買這項服務的深層動因。

在作業交付端,這也沒有迴應法律服務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法律服務如何跳出傳統手工作坊式的交付做法,做到車間流水線般,有自己的流程作業標準?這是作業端,做法律服務產品化的深意。

那麼紅圈所的日常工作中,市場端和作業端是如何開展工作的?

為什麼紅圈所都不談法律服務產品?

01

紅圈所的市場獲客端重心:知識引流

紅圈所服務的客戶更多是大B機構客戶,這類大B機構客戶內部都有非常專業的法務群體,法務雖然不是決策者,但是推動企業老總做購買決策的核心人物,KP,key person。

所以,紅圈所的律師,和法務群體打交道很多。

對於淺層的,律師的法律服務「是什麼」的認知,是不用紅圈所再去多費口舌解釋的,這群法務客戶都知道。即便對於新興的服務需求,專業人士之間稍微聊一聊,也就清晰了。

舉個數據合規業務需求場景下的例子,這是我在上市遊戲公司做法務的同學和我說的真實場景。

21年《個人資訊保護法》出臺後,她的公司想請外部律師做整個公司層面的《個保法》合規,而不是針對公司旗下的某個APP做。

後者,是他們公司內部法務團隊就可以搞定的,簡單一些,但是在整個公司層面做《個保法》合規,從制度設計到流程搭建,這一套還是挺複雜的,而且,有第三方提供專業支援和合規意見做背書,更符合上市公司的合規審計需求。

於是,她就開始找外部律師,基本上找的都是紅圈所,在資料合規領域率先做出名聲的頂尖的那幾家。

我問她:你怎麼判斷這個所做出了名聲,你會想要和他們聊聊呢?

她說,

無外乎看微信公眾號文章、收報告手冊郵件、線下參加會議活動,再加上同行的推薦,就可以鎖定要詢價問方案的幾個律所團隊了。

所以,對紅圈所而言,做市場的重要前提,是要讓法務這個群體的專業人士,透過這四種渠道,願意和他們聊一聊,和客戶解釋他們的法律服務「是什麼」,是個細枝末節的後置問題。

如果大家有關注紅圈所這個群體的微信公眾號,可以看到,他們的更新是非常頻繁的,而且,裡面的內容,也足夠乾貨,當然,專業性也有點強,畢竟,直接受眾是法務居多,大家都是法律人,是可以在專業上聊出深度的。

不過,插播一下,其實,可讀性,還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可能是我們法律人太習慣嚴謹文書的表達了,但專業性和可讀性並不衝突,如果在專業性和可讀性上做到兼得,會更加好。

透過郵件或者線下郵寄的方式,給目標客戶發《白皮書》《大資料報告》《年度觀察》《大事件回顧》這類手冊,這也是紅圈所一直在做的事。

紅圈所編制的這類手冊,向來是法務群體會著重研讀的重點材料。(注:漢坤是精品所、金圈所,不是紅圈所,但是,漢坤和紅圈所的目標客群是重疊度高,所以就拿他們舉例啦。當然,也更是因為他們這個資料報告系列做的太好了,每年都出,大家去網上可以搜到歷年的報告全文~)

為什麼紅圈所都不談法律服務產品?

這就是我一直給大家說的,普法公益知識類的產品手冊,為了引流,讓客戶知道我們,解決「why」層面上的問題,即,客戶為什麼要花時間來了解我們的服務?

為什麼紅圈所都不談法律服務產品?

再繼續說線下會議活動。

如果大家朋友圈裡有紅圈所的律師,估計經常被他們發的各種會議活動刷屏,而且,頻率也一般高於其他的律所。線上下活動上發言、講課,是紅圈所合夥人律師的日常。

最後,重點說說同行推薦。

「紅圈」這兩個詞,是2014年外媒在一篇文章中用到的,不是客戶給評出來的,客戶這個群體,是不會直接來給律所來畫個啥圈的。如果不是同行的持續認可,「紅圈」是不可能在圈內傳開,發光發熱這麼久。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紅圈所的很多律師,非常樂意去做同行影響力的事。比如,出版專業書籍,參加專業研討會,用硬核的專業,得到同行的尊重。

這是紅圈所在市場端的法律服務產品化,多寫多講,讓自己的專業被持續看見,獲得同行的認可、客戶的認可。

02

紅圈所的作業交付端重心:知識管理

在作業交付端,紅圈所的法律服務產品化,那也是深入到骨髓裡的習慣了。

這一埠的法律服務產品化,是要打造出法律服務的作業標準,深度基於知識管理。這是一件法律人都知道很重要,都會做,但是基本上99%都做不好的一件事。

因為知識管理是個不直接產生市場效益的事,沒辦法和獲客市場行為直接掛鉤。大家平時做市場,辦案子,已經夠忙了,還去做這個吃力不討好,看不到效益的知識管理,那是太沒勁了。

但是,紅圈所用近多年積澱打下的市場江山,讓他們有足夠的人力和財力,去投入做這個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幕後工作。

紅圈所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專業IT團隊,有自己搭建的知識管理系統,有不做案子專門做知識管理的合夥人來搭建體系,制定制度,落實執行。

我在剛畢業的時候,去了一家類紅圈的精品所,律所即便只有不到100個律師,北京和上海2個辦公室,但是從創所的時候,就有自己的專職IT負責人,搭建了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

為什麼紅圈所都不談法律服務產品?

我呢,就在知識管理上碰紅線了。律所有個制度要求,每個月都必須上報自己在做業務過程中,可以入知識管理庫的檔案。

但當時的我,剛入行,覺得自己寫的檔案都是垃圾,肯定不滿足入庫的需求,也就沒有回覆這封郵件。

而後,被帶我的合夥人,嚴厲地說了一頓。他說,即便你覺得自己沒有,也要回復,沒有兩個字,並說明理由。

是的,制度很嚴苛,落實,也很嚴苛。

至此,我對這個知識管理系統和制度,充滿了敬畏,小心翼翼地讀了這裡的管理規則和系統使用規則,而後,又被許可權體系嚇壞了。

因為,我的登入操作,所有在許可權這根繩上的合夥人都會收到提醒,而後,知識管理庫的檔案,是不能隨便下載的,需要合夥人的再次單獨授權。

我登入進去,只能瀏覽。這讓我想起來了被重兵把守的「傳世秘方」,哈哈哈~

律師的工作流程,文書模板,經驗指引,按照這樣一套系統給運作下來,確實,稱得上「傳世秘方」了。

所以,說到這,大家是不是理解了,為啥紅圈所都不談法律服務產品?

不管是市場端,還是作業端,法律服務產品化是他們深入到骨髓的日常行為,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不用再額外標榜了~

03

為什麼紅圈所都不願意提「產品」

以標準化著稱的產品交付,天然讓人聯想到更低的客單價,這並不符合紅圈所的高階服務定位。

而且,平臺的高光,讓複雜的法律奧賽問題集中地湧向了紅圈所,紅圈所承接的這部分法律服務,能夠被產品化的程度確實更低,定製化的程度偏高。

雖然,紅圈所不對外標榜產品,但他們非常樂意多談談「標準」。

確實,「樹立標準」,比「打造產品」,來得更加高大上。

紅圈所可以有一定的底氣說,我們填補了行業的XX空白,樹立了行業的XX標準。

但高階的,金字塔頂端的法律服務需求,只有可能連1%都不到的一小撮,絕大部分的我們,處理的是日常高頻的法律服務需求,很難有這個底氣說,我們在樹立這個行業做XX服務的標準,但是,我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們在實踐法律服務產品化。

但究其本質而言,標準和產品,是一樣的底層邏輯,殊途同歸,法律服務產品化的本質,就是「標準化」。

即便紅圈所不怎麼提,因為廣大的群眾基礎,法律服務產品的概念備受追捧的趨勢,也不會減弱。

綜上,說到底,產品是一定要做的,但是在措辭上,是有品牌定位的考量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