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日思錄(1311)設計方法在精益生產商和大批次生產商中的區別

什麼是最佳的新產品設計方案?當然是設計生產更快捷、所用工時更少、出錯率更低的設計技術。對比大批次生產商與精益生產商的實踐,發現精益技術能更好、更快、更省力地完成工作。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來對比這兩種方式,它們最主要的差別在以下四個方面:領導力、團隊合作、資訊交流和同步開發。

下面我們來分別解析一下。

領導力

精益生產商一般採取大專案負責人制度,專案主管就是專案團隊的老闆和負責人,其任務是進行新產品的設計和工藝準備,並使之投產。

專案主管手握大權,可以指揮所有必需的技藝,能將一個像汽車那樣異常複雜的產品,從理念變為現實,這是一件極有成就感的事情。

大批次生產商也有產品開發團隊負責人,這種負責人只是一個協調員的角色,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說服團隊成員進行合作。這是一個不討喜的工作,幾乎沒有團隊領導者願意做這種工作。

另外,團隊負責人在公司內部的職位極為弱勢,很多高層管理者不理會他們對產品規格的意見和感覺,是一件很常見的現象,這種情況,美國尤為嚴重。

團隊合作

在精益開發過程中,專案主管組織一個人數不多的團隊,然後團隊被分配一個開發專案,直到專案完成為止。

這些團隊成員來自於公司各個職能部門,他們保留與各自職能部門的聯絡,但在專案完成之前,他們都明確地處於專案主管的控制之下。他們在團隊中的表現,由專案主管給予評定,並將影響下一個任務的分配。

大批次生產公司,開發專案由許多人員組成,包括團隊負責人,他們都是從職能部門短期借調而來。

專案本身像是沿著一條生產線,從一個部門轉移到另一個部門,所以,在每個地方都是由完全不同的人,來參與工作的。

團隊成員在職務上的成就,取決於他的職能專業,他們的評價來自於僱員職能部門的領導人,所以,他們對專案負責人的重視程度遠遠低於本部門領導人。

資訊交流

在很多西方公司,直到專案的最後期限,其開發力量都無法解決關鍵設計的權衡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西方團隊不願直接面對爭論的問題。

他們對一些設計決策做出模糊的承諾,答應下來,以試圖對付過去,直到問題突然出現,而不得不去解決。

日本團隊的成員,要簽署正式契約,保證確實按每個成員都同意的集體決定去行事,所以有關資源和優先權的矛盾,能夠在專案開始時就發現,而不是在專案結束的時候。

在精益方式中,專案開始時參與人數最多,全部有關專業都在場。專案負責人要求全體人員,對於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統一權衡,並達成一致。在開發專案過程中,由於工作進展,參與人數會越來越少。

而大批次生產的設計實踐中,開如參與人數很少,但到投產時,人員最多,造成的後果是在專案快完工時,需要進行大量的返工工作。

同步開發

我們拿模具開發來說明一下。大批次生產的模具製造方法很簡單:產品設計師提供衝壓件的準確規格尺寸,然後向模具生產部門提出訂貨,然後用模具加工機床進行加工。

由於加工需要經過多道工序,涉及多臺機床,在整個過程中,從產品設計師提出一套新模具訂貨開始,到使用這套模具衝壓出覆蓋件為止,一般需要2年時間。

而精益生產方式,在車身設計同時,就開始模具製造。模具設計師知道新汽車的大致尺寸時,就提前訂購模具用鋼塊。

然後在鋼塊上進行粗加工,當面板的最後設計圖一經發出,立即可以轉到精加工,這樣,開發時間大大縮短,一般只要2年就能完成一整套新款汽車模具,比大批次生產的模具節省一半的時間。

經過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知道,對比大批次生產與精益生產,精益技術能更好、更快、更省力地完成設計開發工作。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