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從《開經偈》看佛教的千年傳承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每當我們翻開一篇佛經,其正文之前都有一篇《開經偈》。偈本來就是稱讚頌揚的意思,《開經偈》即開經前的讚語,就是準備唸經的時候先讚揚經的好處,再接下去唸經,這也是念經的規矩。同樣在道教的經書中也存在開經偈,相當於一項宗教儀軌一樣,在誦經儀式中必不可少。當然也可以更通俗得理解為相聲評書的定場詩,當然這個比喻可能並不恰當。

從《開經偈》看佛教的千年傳承

開經偈

這首《開經偈》在中國上千年的佛教傳承中不曾變化,幾乎每部經中都用到它,而且千百年來有很多人試圖修改其中的文字,但都比不上原作精妙。大家肯定以為,如此深秒的偈語肯定是釋伽牟尼本人所作,不然怎麼能流傳千年,但是相傳這首《開經偈》卻是女皇武則天所做,看來武則天卻實是個有故事的女人。

歷史上的武則天曾短暫出家,據說她的法號就是“明空”,並自創文字“曌”(zhao),以至於日後登基,她給自己取名“武曌”。 女皇武則天是十分虔誠的佛教徒,尤其對於《華嚴經》最為相應。在武則天之前,流傳最廣的《華嚴經》是晉代所譯的60卷版本。武則天覺得晉譯版欠缺很多華嚴精髓,於是派遣使者赴印度求取原始的華嚴真經。她的特使在於闐國遇到三藏法師實叉難陀,正好他有這部經典,就將法師和經典一起迎請回來。

高僧實叉難陀當時在世間頗負盛名,聲望非常高,武則天就請他組織翻譯《華嚴經》。實叉難陀法師帶來的版本雖然也不完整,但是比晉譯多了九千頌,基本上也能體現大經的義趣了,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八十華嚴。實叉難陀大師主持的譯經場面頗為宏大,武則天自己也常常參與其中。大經翻譯好後,武則天初閱之時,頓感佛法微妙高深,稀有難聞,法喜充滿,有感而發,於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開經偈。

從《開經偈》看佛教的千年傳承

武則天像

第一句,

無上甚深微妙法

。這相當於是對佛法的讚歎,讚頌了佛法無上、深邃、精妙,極為稀有難得。在世間之中,再沒有任何其他學問可以與佛法的甚深義理和精妙法倫相提並論,只有佛法才能讓眾生走向真正的解脫之道。

第二句,

百千萬劫難遭遇

。“劫”乃是佛法中的時間單位,是用來衡量一個大千世界的“成住壞空”的,就算是一小劫都有幾千萬年之久,說明佛法極其稀有,“百千萬劫”也未必能遇到。而人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得今世為人,又能夠值遇佛法,更是萬分難得的,所以這句要讓人懂得惜佛。

第三句,

我今見聞得受持

。這裡強調了我們要看、要聽,但更重要的是“受持”,從心裡完全相信和接受佛學,奉行佛法。既然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就應該以全身心去受持佛法,掌握正確的法門,精進修行,以達到涅槃之佛境。

第四局,

願解如來真實義

。無上的佛法甚微甚妙,要了解其玄妙之理,並非易事。學佛就是要能徹底瞭解如來的真實教理,信、解、行、證,趣入佛道。在對佛教產生信心後,必須徹底瞭解佛法的真義,才能夠依教奉行,證得佛果,這是值得我們一生,甚至生生世世去精進的事業。

從《開經偈》看佛教的千年傳承

釋伽牟尼唐卡

當然,武則天與釋伽牟尼佛的另一個故事則更為傳奇。相傳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尚且在世。某日釋伽牟尼帶弟子外出化緣,路上碰到一群玩沙子的小孩,這時其中一位小女孩從地上捧一捧沙土,走到佛陀面前放入佛陀的飯砵內,而釋迦牟尼則客氣地接受了她的沙土。事後,大弟子舍利佛對此大為惱火,對佛說:“為何接受她的沙土,您沒看到她在戲弄您嗎?”釋迦佛微笑:“你們不知,此女千百年後,因緣成熟,要在東土震旦國(中國)為王。這時我如不接受她的沙,她將會試圖去破壞佛法。我接受了她的沙子,這樣讓她結下此善因緣,她將來做王時將會弘揚佛法。” 而佛陀口中的小女孩,就是後來的女皇武則天。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治學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

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而求佛和治學也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開經偈》裡的四句話,就像描寫人與佛相處的幾個境界,對佛法從相識,相知,再到相愛相證,正是我們逐步精進的過程。

武則天能與釋伽牟尼共存對話,現實看來有些荒唐,但卻正符合佛教的輪迴轉世,因果迴圈的理念。看來佛說緣起緣滅,皆有因果。有緣讀到此處,願我們都與佛結緣,與自己結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