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張家界美食記

張家界美食記

李康學

有天下仙境之稱的張家界不僅有美景,也有許多好吃的美食。如以特產而言,張家界的美食乾貨僅肉類就有幹臘肉、幹牛肉、幹羊肉、幹棒棒魚、幹額骨魚、幹豬肉香腸等。其它乾菜類有幹缸豆、幹蘿蔔皮、幹魔芋、幹豆腐、幹葛根粉、乾紅薯粉、幹洋芋粉、幹木耳、幹香菌等。而溼菜類和水果類特產就更多了,本文不一一列舉。在所有張家界的特產食材中,有以下幾種美食特產,是我比較偏愛吃而令人難忘的。

張家界美食記

葛根粉

居住張家界多年,我對吃葛根粉美食的印象最深。記得自七八歲時起,我和村裡的小夥伴一道,在山中就挖過野葛。那野葛有很長的藤,藤上長著許多有細毛絨的葉片,此野葛的嫩葉也可作豬飼料。野葛生於山中,不論貧瘠,只要有土壤的地方都能生長。在湘西,在張家界,凡是有山的地方,都會有野葛生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幾年村裡鬧饑荒,挖野葛製成的葛根粉,就成了村民用來充飢的最好食物。

張家界美食記

葛根粉好吃,但加工比較麻煩,挖出葛根後,要洗乾淨,再搗碎,在包袱中用水衝葛根過濾。然後沉澱,把水去除,取出澱粉,曬乾就成了葛根粉。小時候,我有時候餓了,將挖出的葛根直接撕開,放進嘴中就大嚼特嚼,其澱粉直接就能吃,感覺其味道也很不錯。

在我們家鄉,一般加工後的葛根粉,曬乾後能放很久。此粉食用前,需調水加熱,並可根據喜好製作成麵糊或粉粑、餌塊等食物。若用油鹽炒得吃,其味柔軟而有嚼勁,並粘連有糯性。若用開水衝麵糊吃,其味則很柔和清香,十分爽口。

張家界美食記

自張家界成為旅遊勝地後,葛根粉也成了遊客喜愛的特產之一。葛根粉既有營養又有藥用價值,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葛根,氣味甘、辛、平,無毒。主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弊,起陰氣,解諸毒。”如今,遊客到張家界,隨處都可買到製作和包裝精良的葛根粉,此特產可謂名不虛傳的張家界第一美食。

張家界美食記

巖耳

此物生長在張家界的高山岩石上,黑褐色,形狀與木耳相似,個略小。食用前,用水洗泡發,洗乾淨,再入鍋伴肉煮熟,口感比木耳細膩好吃,營養價值更高,我平常也比較愛吃此食物。巖耳和木耳一樣,有活血化瘀,疏通血管之功效,常吃對身體很有保健作用。

巖耳好吃,採摘不易。因為巖耳生長在高山的岩石上,去採摘有一定的風險。有的岩石很陡峭,沒有相當的膽量和技巧,很難爬上去。採巖耳的人多是山裡人,習慣了和大山打交道。路線距離都很熟悉,採摘技巧也掌握了分寸。 一般不會出現問題,但有時碰到意外情況,也會出現險情。如有一山民,有次到高山採巖耳,在岩石邊不幸被五步蛇咬了手指,此山民忍痛揮刀,立刻把自己一節手指砍掉,防止了蛇毒感染擴散。然後,他飛跑下山,找到醫院救治多日,才脫離生命危險。

張家界的岩石大山很多,去採摘巖耳,得小心翼翼。遊客買得巖耳,亦可作寶貴特產珍藏之。

張家界美食記

三下鍋

流行於張家界的一種特色美食。其特點是用火鍋燉煮或乾鍋悶燉,可用多種食材,如雞雜、魚雜,牛雜、羊雜火鍋乾鍋等,可配以各種時令蔬菜、菌子等等,再佐以辣椒、生薑、胡椒、蔥花、大蒜及油鹽醬醋等等,用火慢慢幹燉或水煮,一面吃,一面不斷新增食材。其味道別具風味,也頗受遊客喜愛。張家界的胡師傅三下鍋,還被記者採訪,上了中央電視臺專題節目播出。

去年盛夏的一天,有朋友韋哥請我和另一同事去吃晚餐。我提議去吃胡師傅三下鍋,韋哥說,火車南站附近有個鬼谷峽洞,那裡有農家樂,吃三下鍋火鍋還能欣賞高山下的小溪流水風景,環境好美又涼快。於是,我們開車而去。從火車南站附近一 條公路,往天門山下而直進,穿過鐵路橋下,很快就順一條溪流,到了一座小山前。那山峰不高,山腰上有座石拱橋,橋上寫著“鬼谷峽洞”4個大字。山腰之下,是兩山併攏起的一個峽谷。此峽又稱一線天,峽谷內,有一溪水從深洞裡流出。那水流量不算大,也不算小,水落低谷,即形成了一條寬十多米的溪水潭,這潭水往下流淌,前面築有一道水壩,就形成了一處百餘米的長溪流。溪流兩邊,建有幾棟木屋和擺放一排餐桌的長廊坊。坊前有一平塔,能容幾百人活動。我們選一餐桌坐下,韋哥點了一個額骨魚火鍋,一份炒絲瓜,一份炒苦瓜,三人就在這裡慢慢吃喝起來。

張家界美食記

那額骨魚火鍋也是三下鍋的一種作法,其鍋內放了紫蘇葉和青辣椒等作料,額骨魚只有一根獨刺,此魚是張家界的野生魚,據說從溪水裡剛撈上來,肉質鮮嫩,吃起來很美味。尤其在這溪流邊,有山洞中流出的清風吹拂,身體肌膚得到了自然空調的享受,口中又吃著了額骨魚的美食,那感覺就很不一般了。

張家界美食記

一面吃,大家一面聊天。聊的內容,主要是古庸國的話題。竊以為古庸國是張家界的前身,從盤古開天地後,張家界民間傳說的先祖歷史人物,如庸成氏、伏羲氏、祝融氏、炎帝氏、黃帝氏、蚩尤氏、伯庸氏、鬼谷子(公孫勝)、屈原氏、張良等等,這些名人與張家界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張家界的歷史文化,離不開這些先祖名人的種種傳奇經歷和神奇傳說。在研究古庸國及其歷史文化中,有兩個張家界的歷史學者的學說最引人注目。其一是李書泰,寫有《鬼谷子身份研究》《庸國荒史研究》,把鬼谷子的身份及庸國的遠古來歷追溯得有根有據。一是金克劍,寫有《屈原故里大庸考》,洋洋百餘萬字的著述,把屈原的故里出處也是考證得十分詳實而無懈可擊。

張家界美食記

在鬼谷峽洞前,我們吃著火鍋,談論到李書泰寫的鬼谷子的身世,似乎就是對庸國最後一個王子——白公勝的寫真。而古庸國,就是張家界的前身。其歷史文化是何等厚重,只可惜,現在人大都只知張家界的風景美好,卻不知張家界的歷史文化與其美景和美食,可以說是形成了一根藤上所結的三朵姊妹花。這三朵姊妹花足以使張家界的魅力風光無限美豔,芳名永留駐全世界!

張家界美食記

在鬼谷峽洞邊吃完三下鍋火鍋,回走的路上,我感覺到山風習習,清爽無比。有此風景勝地,我想,張家界的歷史文化和特產美食這兩朵花,遲早都會有被人高度重視再挖掘而同其山水之花一樣驚豔世界的一天!(2022年9月《湖南文學》增刊專輯首發,原文無照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