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莫讓校園欺凌成為青春的疤痕

2022年10月23日《上海徐匯女生打架,看著就火大》的影片再上熱傳,一個女生站在弄堂中間,另一女生從其背後衝來並用腳飛踢其後腰,在其倒地時,還用腳跺其腹部,之後被網友人肉搜尋,證實打人者是熊佳慶,這段名為並在上海知名論壇中引發熱議,眾人紛紛對打人的女生表示憤怒,網友戲稱她為“暴力能”,2022年10月26日一名自稱瞭解內情的網友發帖稱,打人的女生在事後因不滿多方壓力自殺身亡。2022年10月27日調查後發現自殺傳聞系謠言,打人女生正在家反省。

面對具有暴力行為的青少年,除了教育、批評、懲罰外,更應該仔細調查他們為何會產生暴力行為的原因。識別暴力的產生的因素,如是否有學習困難,是否有家庭暴力等,然後有針對性的處理和改善有暴力傾向的青少年的外在不利環境及內在的“暴力能解決問題的錯誤認知,從而徹底改變其不良的行為模式,如果學校一味地強調文化課成績,而不注重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即便有教育成果也是殘缺的,法制教育應和文化學科建設聯絡起來,應在中小學開設法制教育課程,定期安排學生參與法制教育活動,聘請法制老師以具體的校園暴力案件說法,將其貫穿到教學當中,而不應單純地以文化課的成績作為對孩子的唯一評價標準。

在許多中小學校還沒有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國家應考慮在中小學開設心理輔導課程並配備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各級學校包括中小學,都應該儘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和道德干預機制,預防因為心理疾病引發的過激事件發生。必須強化父母對孩子的監管責任。我國法律明確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教育負有直接責任,對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這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監護,教育責任是法定的,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對不盡監管責任的父母應予追究法律責任。

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合作,為處於動盪不安的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提供一個更平等,更關愛,更人性化的成長空間。預防校園暴力,必須儘快遏止透過網路傳播的暴力,色情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整頓和規範文化市場,為青少年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