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熊貓的基因墮落史:從吃肉到吃素

熊貓的基因墮落史:從吃肉到吃素

前段時間,在網上刷到一個某女星提倡吃素的影片,總覺得哪裡不對,大概是因為吃素有利於身體健康,更有利於環保-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當時只想到有些家庭連肉都吃不上,你卻提倡大家吃素,並沒有想那麼多、那麼深,所以沒法反駁。

直到今天看了華大基因CEO尹燁的影片-熊貓的“基因墮落史”,才知道從基因層面上說,吃素並不是一件好事,對個人來說,對身體健康的壞處多於好處,對整個人類來說,對基因多樣性的破壞更是嚴重。

在大家的認知裡熊貓是國寶,生活在四川,毛茸茸的,憨態可掬,吃竹子為生,攻擊力弱,但真是這樣嗎?

大熊貓並不是貓,是一種熊,準確地說,它的名字應該叫貓熊,已經存在了800多萬年,所以才被稱為“活化石”。古人叫它“食鐵獸”,可見它的咬合力驚人,實際上熊貓的咬合力幾乎等同於棕熊,攻擊力爆表,尤其是發情期的熊貓,手撕人類絕對不是什麼難事,演化早期的熊貓絕對沒有現在這麼憨態可掬。

雖然熊貓的主食是竹子,但熊貓並不是純粹的素食動物,而是雜食動物,正是由於這一點,在無法吃到肉食的情況下,熊貓才能從吃肉轉變為吃素,成為一個半路出家的花和尚。熊貓的祖先是兇猛的肉食動物,生活在中國的西南地區,體型較小,跟狐狸差不多大。在冰期來臨後,氣候的寒冷導致植被的減少,大型肉食動物追隨食草動物向南遷徙,熊貓身小力薄,打不過這些南下的大型動物,最後退到了山上。

山上食物的短缺導致它們只能吃些無人問津的竹子來維持生存,但這些竹子卻難以消化,因為熊貓仍然是食肉動物,它的牙齒和消化系統仍然是食肉目的特徵。然而在無意當中,熊貓吃到了一種纖毛蟲,類似於人類的腸道細菌,可以把竹子當中的長鏈纖維變成能吸收的養料,這樣熊貓就可以透過吃竹子就可以生存下去。 但竹子的營養價值極低,以至於熊貓幾乎除了睡就是吃,大熊貓從一個兇猛的獵手變成了懶得運動的胖墩墩,因為只有這樣最大限度的降低從竹子那裡得來的可憐營養。

飲食結構的改變還導致了熊貓體內一個食肉基因T1R1的突變和失效,長久的吃素降低了這個食肉基因的活性,慢慢地,大熊貓逐漸的放棄了這個基因,逐漸了肉食失去了興趣,在吃竹子的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雖然也有吃一些易於得到的小動物,如竹鼠,但對於竹子這道主食,熊貓一直沒有放棄。儘管也有足夠的肉食動物讓熊貓去捕食,但對於已經以吃竹子為生的熊貓來說,捕捉一個動物所消耗的能量遠遠大於吃竹子所產生的能量,所以熊貓就徹底放棄了對肉食的追求。

從達爾文的進化學說就明白,熊貓從吃肉到吃素的轉變是迫於生存的需要。儘管和熊貓同時代的大型動物,如猛獁象、劍齒虎,都已經滅絕了,只有熊貓一直存活到現在,但熊貓的犧牲也很大。

現如今的人,大多都不會遇到熊貓所遇到的困境,因此沒必要非得吃素,只要營養均衡就可以了。如果非要吃素,那麼從理論上講,一個人體內的菌群和基因必將發生變化,變化的結果就是你可能厭惡肉類,因為你已經不適用食用肉類了,而不食用肉類的後果就是方方面面的改變,小到基因突變,大到對世界的看法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雖然人是一種有智慧的靈長類動物,會合理地選擇飲食結構,但無論從個人飲食的選擇,還是出於基因多樣性的考慮,我們都不該提倡吃素,放棄了吃肉的基因,均衡飲食才是正道。吃肉還是吃素都是個人的自由選擇,這無可厚非,但要是讓大家一起提倡,還是關起門自己吃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