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不負自己,不負明天

不負自己,不負明天

在這驕陽似火的八月,我們迎來了以“情緒心理”為主題的為期21天的第9期笑薇讀書營。在這21天裡,我們共讀了三本書:《積極情緒的力量》《這不是你的錯》《自卑與超越》 。

這21天裡,我也結識了一群良師益友,老師對我們是諄諄教誨,哪裡文章寫得不通順或者結構出現問題,都一一指出,成長在潛移默化中。

小夥伴們,是彼此鼓勵點贊支援,遇到寫得精彩的,他們真心地為你高興,比自己寫得好還開心。在這裡,我們共同經歷了成長和蛻變,沒有比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更能讓人振奮了。

再來談談我透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對這三本書有什麼感悟。

《積極情緒的力量》的作者芭芭拉。弗雷德裡克森 ,被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譽為“積極心理學領域的絕頂天才”,因她在積極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被美國心理學授予“坦普爾頓獎” 。

作者認為,要想實現美好的人生,不僅需要積極情緒,還少不了消極情緒,兩者達到最佳情緒配比3:1,才能讓我們收穫美好的人生,實現自己美好的生活 。

比如,你寫了一篇文章 ,老師和同學給你的評價不是很好,甚至還有異樣的聲音,說你的部分段落跟老師有雷同之嫌。

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呢?要說你沒有消極情緒,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此時消極情緒會大大多於積極情緒,那麼此刻你怎麼調整情緒使它能達到最佳配比狀態呢?

你要有逆向思維,此時我是不會寫,甚至要借鑑老師的,但並不代表我以後就這樣了,我還在學習階段,正因為這樣才證明我需要學習呢!如果我會了,還學什麼啊!是不是瞬間心情好點了。

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不勝列舉,有的人只看到了消極情緒,讓自己過得很糟心,但有的人卻看到了積極情緒,生活過得十分快樂,欣欣向榮。

作者提出,不是我們擁有了美好的生活,才會產生積極情緒,而是擁有了積極情緒,才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我自己的感悟是,不管生活過成啥樣,你都得從積極的那面去看待問題,而不是消極抱怨,那樣只會讓生活越過越糟。

《這不是你的錯》的作者貝弗利。恩格爾,是美國知名心理醫師、著名家庭與婚姻治療師、知名創傷治療專家 。

這本書是她所著的20多本關於情感療傷圖書中的一本,被翻譯成了多國語言 。

作者貝弗利小時候的經歷很悲慘。母親對她完全是冷漠和忽視的態度, 她的身心飽受折磨,9歲時遭到性侵,12歲被強暴,內心被羞恥感折磨得完全扭曲 ,酗酒成癮,不斷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

但她最終成功自我救贖,從童年的陰影裡走出來了。她想幫助那些跟她有著同樣痛苦經歷的人走出困境,她自揭傷疤把那些經驗都寫在這本書裡。

貝弗利指出,羞恥心是我們受到傷害時身體產生的自然反應,它始終貫穿於我們的觀念和行為裡,不斷地折磨著我們。 想擺脫羞恥心的折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慈悲心去對抗它。

學會悲憫他人和自我悲憫,不斷的訓練自己,如何自我理解、自我寬恕、自我接納、自我關愛和自我鼓勵 。

我自己也曾受羞恥感的折磨,小時候因為學習不好,父母恨鐵不成鋼,沒少批評過我,有時候氣急了,還動上手了。自己也覺得這樣的自己沒用,處處不如別人。

現在覺得這樣的自己,也能坦然接受,不能和別人比,只能和過去的自己比,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自卑與超越》的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自小患有駝背,行動不便 ,他覺得自己又小又醜,處處不如哥哥 。5歲時,得了一場重病 ,從此下定決心長大後要當醫生。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於如何正確地對待職業、社會、和性,在於正確地理解生活。

自卑的我,心比天高 ,什麼都想要,可是卻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看到別人文章寫得好 ,羨慕嫉妒恨 ,可嫉妒之後又迴歸到原點,依然我行我素 。試問這樣的自己,能克服自卑,超越自我嗎?

我知道自己還得痛下決心,踏踏實實地認真學點東西,這樣才能不負初心,不負自己,不負明天。

不負自己,不負明天

不負自己,不負明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