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孩子的哭鬧,往往有千百種原因;家長的做法,大致有三種結果

孩子的哭鬧,往往有千百種原因;家長的做法,大致有三種結果

孩子的哭,往往有千百種原因、百千種理由;

家長的做法,往往只有三種結果:1、聽之任之;2、哄之寵之;3、打之罵之。

聽之任之的家長多認為:任憑孩子哭吧,哭夠了就不哭了,任你百般哭鬧,我自巋然不動;不理不睬就是最好的方法。

哄之寵之的家長多認為: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真讓人心疼,萬一哭出個毛病,不是更讓人心疼嗎?孩子就是想要什麼東西,買啊!小孩子就是要哄著寵著,目的達到了,他就不哭了,多乖巧啊。

打之罵之的家長多認為:哭什麼哭,動輒就哭,真讓人心煩。乾脆吼一聲、吵一頓,再不行打一場,孩子就不哭了,以後也不敢哭了,多省心。

當然,更多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可能會在這三種心情中反覆徘徊、交替。

孩子的哭鬧,往往有千百種原因;家長的做法,大致有三種結果

其實,面對寶寶哭泣的不同原因,父母要懂得靈活處理和變通。

1、學會認同孩子的情緒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有些孩子在自己受傷了之後,比如摔倒了、擦破皮了等等,不是立即尋求安慰,而是惶惶然地看著家長,生怕父母責怪他。

為什麼會這樣呢?

父母要想一想,是不是曾經孩子因為受傷而哭泣時,你在一邊又是心疼,又是責備:“你怎麼這麼不小心?讓我看看又是哪裡受傷了?”

對於孩子來講,自己的情緒沒有得到家長的認同和安慰,相反是一種責備。從此孩子不敢再在父母身上尋找安慰。所以,父母第一時間認同孩子的情緒很重要,而且即便是自己因為孩子受傷而心疼,也要注意自己的語氣。

孩子的哭鬧,往往有千百種原因;家長的做法,大致有三種結果

2、不要總是批判孩子的行為

其實,孩子生來勇敢、無畏;之所以會逐步變得膽小、懦弱,除了他們隨著年齡對大自然、對生命等產生了足夠的敬畏之外,還源自於家長對他們的評判。

當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無視了孩子的委屈和無助,卻在強調“要堅強”,尤其是針對男孩子,動輒就是“哭哭哭,怎麼能這麼懦弱呢?男兒有淚不輕彈,不要隨便流眼淚啊!”

總是被批評的孩子,因為心中委屈未散,事情沒有解決,情緒也走不出來,於是漸漸認同了自己“懦弱”這個特性,任由懦弱降低自我價值感,做事情也就更沒有信心。

孩子的哭鬧,往往有千百種原因;家長的做法,大致有三種結果

3、別把推卸責任當成哄孩子不哭的利器

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當寶寶摔倒之後,家長會立即“怨天怨地、譴責路不平、抱怨是不是小草絆倒了孩子”,說完還不忘再作勢“狠狠的”抽打某無辜的物品幾下,似乎為寶寶出了氣,讓正在因為疼痛或者害怕而大哭的寶寶成功止住了哭泣。

這種“止哭法”,或許是家長的“誇張表演”起了作用,或許是“推卸責任”成功轉移了寶寶的注意力,很多時候,還是蠻有用的。

不過,養育孩子不能只顧眼前啊。這種方法可能讓孩子一時止住了哭鬧,但同時可能讓孩子養成了推卸責任的習慣。

當孩子長大遇到挫折、失敗時,他就理所當然地怨天尤人,就是自己沒有毛病,也從不願意正面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更不知如何在挫折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育。

孩子的哭鬧,往往有千百種原因;家長的做法,大致有三種結果

與此相同的,還有當孩子哭鬧的時候,趕緊用好吃的、好玩的來哄孩子。同樣是當時有效,但長遠看來,對孩子是否能夠真實地面對自己,有待商榷。

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哭泣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說,孩子的負面情緒只是得到了暫時的緩和或者一時的壓抑,但並沒有徹底的解決。

也就是心理學家所描述的:每個人都有與情緒在一起的需求,但很多人只願意和開心的情緒在一起,把憤怒、悲傷等情緒推開,但即便是這些情緒被推開了,憤怒和悲傷並未消失,而是被暫時壓制住了,最終在體內形成情緒結,時不時地就會從心中冒出來,負面的情緒就會久聚不散。

孩子的哭鬧,往往有千百種原因;家長的做法,大致有三種結果

事實上,孩子能否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認同自己的情緒,並且管理自己的情緒,決定著孩子的情商高低。

那麼,當孩子出現憤怒和悲傷時,父母要如何幫助他們處理這種情緒呢?

很簡單,

首先就是接納。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有悲傷的權利和哭泣的自由。痛痛快快哭一場,是趕走負面情緒的一種很好的發洩。

其次是共情。

認同孩子的情緒,不管他們表現出格外脆弱也好,還是分外難過也罷,爸爸媽媽與他們的情緒達成共情。只有共情,才能理解,才能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增強。孩子也會相信,在自己悲傷的時候,父母是會永遠和自己在一起的。從而產生戰勝一切或重頭再來的安全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