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孩子容易發脾氣,3個方法讓他乖乖聽話

孩子容易發脾氣,3個方法讓孩子乖乖的

我有一個朋友叫劉明芬,今年35歲,是一個孩子的寶媽,她跟我說她的孩子喜歡脾氣。

朋友小芬是一個全職媽媽,她經常跟我抱怨她的孩子喜歡發脾氣,她也知道孩子這樣做不對,但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比如:當媽媽說要洗手才能吃飯時 ,2歲的孩子會說不,並笑著跑開,因為他覺得說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當媽媽抓著她去洗手時,她變開始生氣了哭著不情不願的去洗手。

穿衣服時就要按自己的穿。小菁菁2歲時奶奶每次給穿衣服都是像打游擊一樣,明明天氣很冷卻要穿涼鞋,或者是裙子。不讓穿就發脾氣。

不讓別人動自己的東西 。 閨蜜兩歲的女兒這段時間真把她折騰得夠嗆。買了一個蛋糕回來怕她一個人吃太多了,吃了一小塊,小姑娘就滿地打滾著說讓媽媽去買另外一個完整的。

孩子為什麼動不動就發脾氣?是因為孩子天生的嗎?並不是,是因為孩子透過這種發脾氣的行為宣洩自己的情緒。

李聞天作者認為不同階段段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家庭需要在這個階段的處理任務是不同的。《從出生到獨立》一書強調,孩子發脾氣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孩子是透過發脾氣宣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當孩子亂髮脾氣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1。 給孩子一個擁抱

孩子咆哮時就像一頭孤獨的小獸,這時父母可以伸出雙臂,把孩子緊緊擁在懷裡。孩子在發脾氣時完全將父母放在自己的對立面,因此父母的擁抱往往出乎孩子的預料。

在父母包容的臂彎裡,父母的體溫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孩子的情感也會受到一次溫柔的衝擊,這有助於讓他們卸下被怒氣包裹的防備,然後,父母可以輕聲地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是什麼讓他如此憤怒、抓狂。

提問永遠比訓斥更有效。因為提問是在邀請孩子進行對話,並且向孩子表明,父母已準備好傾聽他們的心聲。這樣是在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並且鼓勵孩子用真誠的態度對待自己暫時還無法處理的情緒。當孩子接受了邀請,學會了用語言表達情緒,他們就會發現,語言的溝通比尖叫和在地上打滾更加有效,他們才有可能慢慢放棄亂髮脾氣的表達方式。

2。 細心地觀察孩子

有的時候孩子亂髮脾氣是有一些現實原因的。例如,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受到太多規則的約束,天性沒有發揮的空間,所以需要在一個更加安全的環境裡釋放過剩的精力;有的孩子因為玩了一天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或者睡眠不夠,莫名地感覺煩躁,當有一件事成為導火索,孩子就會把積壓許久的煩躁一下子發洩出來。

總之,不要急於給孩子貼上“亂髮脾氣”的標籤,在處理他們的情緒之前,嘗試找出他們突然暴躁的原因。有的父母工作太忙,回到家裡已感覺身心俱疲,所以很容易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喝止孩子的情感表達。而不問緣由的強制措施往往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即在家裡表達情感是不被允許的,這對於孩子的情感發展並沒有好處。因此,在理解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尋找合適的情緒表達方法,才是更加有效和合理的解決途徑。

3。 不要妥協

如果孩子一發脾氣家長就妥協,以滿足孩子要求的方式換取他們停止吵鬧,那“妥協”就相當於“許可”,孩子會認為他們可以透過亂髮脾氣得到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 處理孩子亂髮脾氣其實也可以是一個契機,用以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孩子遵守規則有一個前提,是家長要有足夠的權威性和可信度。毫無原則的妥協無疑是對規則意識的毀滅性打擊。因為在孩子眼裡,父母的原則是有漏洞的,父母制定的規則是可以被推翻的,父母的可信程度是非常低的。當孩子瞭解了家長的底線,他們將放棄“無用”的規則,繼續採取行之有效的“脾氣攻擊法”。 因此,當家長已經明確表明某件事是不可以的,那麼請一定堅持下去,這關乎家長在孩子心中的整體形象。

《從出生到獨立》一書告訴我們,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是在宣洩她的情緒,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心理需求給予孩子不同的安撫。孩子的發脾氣不是孩子錯了,是孩子本能的反應。2歲的孩子對情緒還不知道是怎麼樣一回事,她需要透過發脾氣來感知自己的情緒,父母只需要好好的安撫孩子,孩子就會沒事了。

孩子容易發脾氣,3個方法讓他乖乖聽話

孩子容易發脾氣,3個方法讓他乖乖聽話

孩子容易發脾氣,3個方法讓他乖乖聽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