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買新房時,須避開這幾個陷阱,既能買到好房子,又能節省一大筆錢

作者簡介

:長期在各知名房企從事一線銷售、投資,歷任營銷總、投資總等職務,專注買房及房產研究多年,全網粉絲過百萬,付費文章和問答深得讀者喜愛和好評,幫助眾多購房者獲得一手的節點把握和買房建議,受益匪淺。兼各平臺資深房產評論人、房產專欄作家,房產意見領袖。

買新房過程中,之所以能遇到“陷阱”,這跟我們這些年房地產快速發展有關。對於開發商來說,目標就是把房子賣出去,所謂的“陷阱”,不過是他們經過千錘百煉的話術和套路,讓我們購房者就範,對於外行人,也確實比較容易中招,吃了虧還有苦說不出,即使打官司多半也不能得到支援。

先來了解一下房地產銷售們的套路

1.

儘量不書面承諾。

新廣告法約束開發商不得虛假宣傳,否則不但開發商要受行政處罰,還要向購房者賠償損失。所以,在銷售過程中,銷售顧問會把樓盤的優勢說得天花亂墜,沒有的東西說成規劃預期,但雙方簽訂的銷售合同就是沒有這些內容。

究其原因就是避免未來承擔責任,同時又可達到現場逼定的目的。

2.

銷售指標壓力大,過一天算一天。

從事房地產銷售的工作人員工作壓力大,早出晚歸。因為每一個銷售人員每一天都有銷售指標任務,比如每天要電話多少客戶、要接待多少客戶,要認購幾組客戶。房地產企業一般實行某位淘汰,所以,這個崗位的人員流動性特別大。

說不定銷售人員今天在這裡上班,明天可能就離職了。

那麼,這

些房產銷售人員為了完成銷售任務,所做的口頭許諾也就真真假假,沒有任何約束。

3.

發現客戶不足,只公開推部分房源。

新房無論是首推還是加推,都需要對社會進行大量宣傳,我們經常可以在地鐵、公交車、城市的各個角落看到賣房宣傳標語,這些都是在為房源推出做準備。臨近開盤前幾天,當發現蓄水客戶不足,購房意向客戶遠低於房源,他們就可能減少本次加推樓棟數。以前計劃加推兩棟的,現在改為加推一棟,甚至一個單元,這樣的話,即使賣出去30-40套房子,他也可以對外宣稱去化8成、9成,甚至說售罄,因為這個分母變成了僅僅一個單元。

買新房時,須避開這幾個陷阱,既能買到好房子,又能節省一大筆錢

4.

透過“銷控”,製造房源緊張氛圍。

到售樓處,售樓小姐一般會給你介紹有哪些房源可售,在售樓大廳,你可以看到一張公開的大表,主要顯示各樓層房源的去化情況,如果被賣掉,就會貼出“已售”字樣。秘密就在這裡,由於這個銷控是由銷售商自己掌控的,他們說哪套賣完了就貼個“已售”,對於我們這些首次到售樓處買房的小白來說,深信不疑就上套了。一般說來,他們會把好樓層房源保留起來,而倒逼你去選擇有缺陷或者相對不好的房源,最終達到所有房源都去化的目的。

5.

部分房源要麼“工抵”,要麼賣給企業。

不少樓盤,終究有一些房源實在賣不出去,但長期放著又佔用資金成本。所以,對於一些剩下來的房源,要麼抵給工程方,要麼低價賣給企業,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不少企業積累了不少房源現象的原因之一。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不好銷售的房源就直接抵押給銀行,可售房源就去化掉了。

6.

透過與房產中介代理機構聯合炒作。

市面上隨處可見“一萬抵三萬,兩萬抵五萬”的各種宣傳標語。事實上,這些都是開發商與中介聯合炒作的手段。開發商把房源放給中介代理機構,房產代理機構在底價基礎上進行了較大幅度上浮,一些旅遊產品甚至有30-50%的上浮。此時,對於購房者來說,面臨兩種選擇,要麼上中介的套,要麼逼著去開發商那裡去買所謂的“便宜”房。

7.

“房託”已成為一種業餘職業。

在開盤時出現的房託主要來自三類人:一類是開發商自己員工請來的親戚朋友;二類是平時發宣傳單頁的“小蜜蜂”臨時客串;三類是我們常說的一天200元的臨時“演員”。請來的這些演員不僅是露個面就了事,現在也是越來越專業,他們在現場還跟客戶攀談,讓真正的購房者更加深信不疑。如果這些所謂的“房託”能夠上演“搶房”摩擦事件,那麼更是一條博人眼球的宣傳。

對於他們的套路,我們買房時如何預防呢?下面重點來談談,如果做到了,往往可能會為我們購房者節省或少受損失幾千、幾萬,甚至數十萬的血汗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