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擁有一方私人空間,是人本能的“心理需求”

著名的電影明星、美麗動人的嘉寶曾嘆息說:“他們不讓我單獨待著。”這是名人在私人空間遭到侵犯時所發出的無可奈何的嘆息。

許多名人都有這種苦惱,眾多的追星者們使明星們無法過他們想過的生活。其實,不僅是名人有這種對於私人空間的需求,平常人也會有私人空間被侵犯時所產生的苦惱。

人是社會性的存在物,這是什麼意思?這意味著人必須過社會生活,必須與他人保持一定程度的交往。有時候,人只有在人群中才感到安全,才有一種歸屬感。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在另一方面,即使是在與人交往時,即使是在集體生活之中,人們仍然希望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在學生的集體宿舍裡,學生們用蚊帳、布簾子等圍成一個小空間,或者用其他的材料和其他的方式,構築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天地。一個集體宿舍被分割成若干更小的空間,反映了人性中的這種心理需求。

擁有一方私人空間,是人本能的“心理需求”

不管我們所生活於其中的環境人口眾多或很少,每個人都企圖為自己劃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不受侵犯的空間。這種空間有時是可見的。

比如一幢房子或套公寓中的一間或者是一間房子中的一小部分,而有時,這種空間又純粹是心理上的。

別人侵入我們的有形空間,固然令我們不快;侵入心理上的即精神性的空間,同樣是令人反感的。

對有形空間的侵入,情況相對來說要簡單一些,因為入侵行為以及對入侵者的反應是非常明顯的,很容易就可以觀察到。但是,談到那種無形的、心理上的空間時,情況就比較複雜。

喬與朋友在一家義大利餐館中就餐時做了一個小試驗。他先是試著把葡萄酒瓶朝朋友那邊推,然後慢慢地把酒杯和餐巾也推到那邊,同時他本人卻若無其事地和別人在聊天。

他的那位朋友不安地在自己的椅子上扭來扭去,終於把身體轉到一側,把盤子放到別處,把餐巾折起來,用一種突發性動作,一下子把酒瓶推了回來。

擁有一方私人空間,是人本能的“心理需求”

這種反應是不是過分了些?一點也不。因為在與別人共用一張桌子時,在心理上很自然地將桌子一分為二,一人一半。一般來說,人們應該遵守這種心理慣例,尊重對方的那一半地盤。如果對方有侵犯行為,必然就會遭到各種方式的反擊。

這種心理上的空間,我們是隨身攜帶的,並且不允許它遭到侵犯。

若有可能,我們總是與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以維護它。即使在實在擁擠得不行的公共汽車上,我們也會竭力不讓別人碰我們或者不讓別人靠得太近擠得太緊。

我們會盡可能站得直些,或者抱著胳膊以避免碰到別人,我們也儘量不盯著別人看,只是一掃而過,然後立刻把眼光移向自己的腳尖或移向窗外。

反之,要是有人利用這種空間,故意用身體去批別人,並有意識地享受這種接觸所帶來的快感,那就違反了社會行為規範。

在公共場所,比如在食堂、圖書館、教室、會議室或教堂中,許多人都喜歡那個“屬於他自己的”座位,若是被別人給坐了,就會引起他心中的不快。

擁有一方私人空間,是人本能的“心理需求”

請看一個故事:有一個教徒從一個大城市到一個鄉村小鎮,決定禮拜天去教堂。別人告訴他說去那裡做禱告的通常只有一兩個人。到了禮拜天,他走進教堂,發現大廳裡空蕩蕩的。

他坐了下來,但馬上就聽到輕輕的咳嗽聲,他抬頭一看,在他身邊站著一位長滿鬍鬚的老教徒。他向老教徒笑笑,但對方卻皺起眉頭,繼續咳嗽著,然後說:“請原諒,打擾了,不過您坐在我的位置上了。”

聽起來很可笑,是不是?那麼多座位都空著,坐哪兒不好,幹嗎非得坐在“他自己的”那個座位上?然而,由於老人總是在固定的時間去固定的教堂,他必須要找固定的位置,這種心理才與生活的真實性完全吻合。

對空間的需求是一種本能的需求,它不因社會文化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當然,表現方式顯然是有差別的。

研究者們認為,空間的使用與人的某種本領有直接的關係,人們藉此將自己的存在告知他人以及感受他人存在的遠近。這種本領我們在一些動物身上可以看到。

擁有一方私人空間,是人本能的“心理需求”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空間需求。研究者們區別了這些需求,並劃出了四個空間區,即密切空間、人身空間、社會空間和公共空間,大部分人就是在這四個空間區裡活動的。

密切空間可分為近距密切空間和遠距密切空間兩種。真正的人體接觸屬於前者,而後者的空間間隔保持在20~60釐米之間。

透過觀察人們處於密切空間時的表現,就可以看出雙方關係的親密程度。這種觀察的角度也適用於對所有私人空間的觀察。

例如,處在近距密切空間的一對男女如果表現出尷尬的表情,則說明兩人不太熟悉或關係並不很親密;相反,如果雙方臉上現出愉悅的表情,則說明雙方十分親暱、要好。

事實上,近距密切空間狀態多出現在談情說愛時,出現在知心朋友之間,出現在伴侶及偎依著父母的孩子身上或一起玩耍的孩子們中間。有時候,處在近距空間狀態是不得已的。

擁有一方私人空間,是人本能的“心理需求”

比如在公交車裡或電梯裡,若雙方不熟悉,則不能接觸對方,即使用眼睛長時間緊盯著對方也是一種侵犯行為,會引起不愉快的後果。一般來說,正確的做法是看了一眼後應立即移開目光,不要盯著看。

這是基本規則。它同樣可以分為近距人身空間和遠距人身空間。近距人身空間在60~90釐米之間。在這一距離內,始終允許拉對方的或捏住對方的手。

這種人身空間是酒會上最舒適的人際間隔,它允許一定程度的親密,所以非常接近密切空間。如果一對陌生男女處於這種空間,二人很可能有某種企圖,比如結識。

遠距人身空間的人際間距,根據研究者的觀點,在1米~1.5米之間。

在這樣的空間裡,接觸對方比較困難。因此,保持這一人際間隔的通常都不是私人交往,或交往的雙方還不太熟悉。

人身空間的這種遠距狀態可以提供一系列資訊。比如一位不太親密的熟人處在這種空間時,倘若他進一步靠近,那就說明他在獻殷勤,或對另一方特別有好感。社交空間中也有近距與遠距兩種。

擁有一方私人空間,是人本能的“心理需求”

前者的人際間距在1。5~2米,在這個距離中一般是處理非私人事務,比如與使用者談生意、接見來訪者等。

遠距社交空間的人際間隔在2~4米之間,它適合於正式的社交活動或商業活動。而人們為了顯示其地位的優越,通常都會用一張很大的辦公桌。

它可以使他與屬下保持在這一距離之中,他可以坐著與一位站著的職員說話而不顯得低矮一些,同時,站著的人從頭到腳都在他的視野之中。

遠距社交空間的優點是可以起到掩護的作用。在這種間隔內,你既可以放下手頭的工作與對方交談,也可以繼續工作,這不會被視為不禮貌。在一個大家庭中,這種間距尤其必要。如果想說話,那就交談幾句,否則可以各自休息或看看書報。

公共空間使我們的空間需求擴充套件到最大的領域。同樣也可以分為近距間隔與遠距間隔兩種狀態。公共空間的近距狀態為4~8米,它適用於不拘形式的會面。

擁有一方私人空間,是人本能的“心理需求”

遠距狀態的人際間距為8米以上,它一般適用於政治人物或演員。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安全距離。這個距離為發射許多人體語言的資訊提供了恰當的場所,這些資訊不一定能說明真相,多數是為了給觀眾或聽眾造成某種印象。

這種空間可以使演員們利用人體語言巧妙地撒謊,這種人際間隔留給人們豐富多彩的錯覺。當然,一位演員的姿勢必須具有明顯的線條感,動作必須誇張,甚至帶點矯揉造作,必須具有強烈的象徵意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