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因財施教的教師群,歧視的是整個社會公信力

因財施教的教師群,歧視的是整個社會公信力

近日,一個所謂的肖某某開始作妖了。

何為?嫌貧愛富,因財施教。血淋淋,直戳人心,以家長收入和個人財力來決定人格素質,大言不慚地噴吐厥詞,這個天津某中學的肖老師所發表的言論和闡述的價值觀,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何為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者,予人真善高尚也。在先秦的貴族壟斷教育資源的時代,孔子發出“有教無類”的先聲,是人智的覺醒,也是教育平等和人文共存的呼籲。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其中顏回,曾參皆出自布衣,而子貢則出自曾被打壓的“卑微”商賈。誠然,真正的賢,不在於貴賤貧富,而在於仰望高山,君子行德。夫顏子,一簞食,一瓢飲,安貧樂道,不改志向,其人也聖;夫孟子,君輕民貴社稷安,其人也王。而獨立於天地之間的人,無可揹負往生絕學,亦不再指點芸芸巍峨,行走的精神信仰,關乎真誠和善良而已。

肖某某的眾怒,在於極端,在於背棄了一個人最基本的善良品質。

因財施教的教師群,歧視的是整個社會公信力

“你媽媽掙多少錢哪?你爸爸掙多少錢?別怪我瞧不起你,某同學媽媽一年掙得比你媽媽50年掙的都多……以前送到我班裡的學生,家長都是當官的。要不家裡條件特別好,或者是事業單位的。你們能一樣嗎?你反思一下你們的家長,有多少素質?”當肖某某把本性和盤托出的時候,大概忘記了三尺講臺上最基本的教育本質。這段文字,聽著格外刺耳。她以財力高談素質,厚此薄彼,繼而來歧視家境一般甚至貧窮的學生,已經在價值取向的深處抹上一刀銅臭的傷口。因為,一個秉持著教師初心的人格,是不會讓文字的歷史沾染分門別類和旁門左道的業障。你想借高官子弟來作威,卻也是師德喪失的狐假。想想幾年前被開除的馮群超“老師”,因利慾薰心,把收紅包的理所當然和變本加厲公之於眾。醜態一旦東窗,蟲豸嚶嚶也無處遁。

因財施教的教師群,歧視的是整個社會公信力

這一點,得益於新媒體,曝露下的人性的卑劣終於一展無餘。試想一下,為什麼這些教師中的害群之馬會把這種不良習氣當成頤指氣使的常態,還不是習慣成自然,養成高山東臥的怡然姿態。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要想機器正常運轉,做到真正的戶樞不蠹,一點都不難。留住底線,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即可。

如今,這個所謂的肖某某已被教育部門撤職,不說大快人心,只說咎由自取。

不過,諷刺的是,這個被公然處刑的“因財施教”的肖某某曾經被公評為優秀教師,同時有著“最美教師”的稱號。回想種種,就像是初入職場的熱忱和變成功利燻心的同一人,在心態上的轉變,無可說是環境改變了人,而是自我的墮落慢慢量變。先秦的范雎逼仇魏國相邦魏齊,卻也在秦國的相位上變成曾經的魏齊。蔡澤一言:“月滿則虧,盛極必衰。”范雎驚醒,急流勇退,佩弦自急,才有功成身退。而這個肖某某,大概把自己活成了曾經最鄙夷的那種人了。

因財施教的教師群,歧視的是整個社會公信力

《詩經泮水》言:“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葚,懷我好音。”願意直指仁德和感化,壞的風氣亦可改變的道理。入芝蘭之室,久聞不知其香;入鮑魚之室,久而不聞其臭。人,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引導文化的氣息,也可被文化之外的東西毀滅。這個肖老師,當站在講臺上高讀《愛蓮說》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時候,肯定不會臉紅了;當她對著學生念著《孟子》的講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時候,想必,也不會有任何的愧怍之感。

因財施教的教師群,歧視的是整個社會公信力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年輕的時候,我一直敬畏這句形容教師的詩。如今,這句詩依然是所有在三尺講臺上抒寫人文靈魂的教師的標配。誠然,這個肖“老師”終於不再是老師,以後也不是。

如今的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個貶義詞,在銅臭的素質裡漂泊而已。

——end——

{作者:甲申}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甲申年的故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