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孩子被打了,是教他忍讓還是“打回去”?這位教授的回答很有道理

天寶今年6月份已經上了幼兒園,升中班也是以前的老師和同學,相互之間非常熟悉了。今天週五,這周馬上要結束了,而對天寶來說這周過的可是非常精彩,因為每天回家臉上都掛彩,新傷摞舊傷,在幼兒園幾乎天天和一個小朋友的打架,他是被打的那個。

前幾次都是臉上被撓了,秉著不給老師添麻煩的思想,再加上天寶爸爸認為男孩子吃點虧沒什麼,我們也沒有找老師反饋。直到有次傷到了眼睛下面,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我和老師提了這件事:“孩子之間打鬧磕碰都是在所難免的,但是眼睛不是別的部位,一旦受傷後果非常嚴重。”

透過老師的介紹,我知道了班裡這樣一位同學,他叫俊俊是班裡的小霸王,非常喜歡動手,不是打人就是咬人,老師每天都要緊盯著他,天寶受傷這幾次就是因為老師比較忙沒有看到。得知這種情況,我第一反應:“無法無天了這孩子,家長也不管管,必須要給他點顏色看看。”

孩子被打了,是教他忍讓還是“打回去”?這位教授的回答很有道理

孩子被打,應該支援他打回去嗎?

可能每個孩子身邊,都會有這樣愛動手的小朋友,如果你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教育孩子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有不同的看法,我整理了一下,觀點主要有三個。

告訴大人:孩子被欺負了,大人可以作為代表公平和正義的法官,在孩子之間進行調節,這樣對孩子來說比較公平。

能忍則忍:孩子之間因為打鬧而受傷很正常,而且孩子年齡小沒力氣,即使受傷也不會很嚴重,沒必要非要爭個是非對錯 去激化大人之間的矛盾,息事寧人吃虧是福。

打回去:孩子吃虧作為家長肯定心疼,都是家裡的寶貝,憑什麼要被別人欺負?愛打人的孩子,就不能慣著他。

綜藝節目《婆婆媽媽》中,秦昊向老婆和媽媽講述,小米粒在學校受到欺負的事情,氣不打一處來,心疼得掉眼淚,揚言如果那個孩子的家長教育不了的話,他就要出手了。可見不管明星還是普通人,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孩子被打了,是教他忍讓還是“打回去”?這位教授的回答很有道理

可以做出合理的反擊

在給天寶出主意前,我需要多知道一些線索,首先我問天寶:“俊俊都是在什麼情況下打你的?”將近4歲的孩子已經可以把問題描述的很清晰了,這幾次打架的情況分別是:

排隊的時候,兩個小朋友都想站第一個,俊俊先動的手,抓傷了臉。

玩玩具的時候,俊俊想玩天寶的玩具,天寶不想交換,俊俊先動的手,打在眼睛下方。

天寶洗手的時候,俊俊在後面催促,天寶拿水甩在俊俊頭髮上,俊俊動手打了天寶,咬傷了手。

排隊的時候,爭第一的位置,俊俊先動的手,再次抓傷了臉。

結合老師的講述,這些情況基本屬實,老師處理的方式是:讓俊俊給天寶道歉,天寶接受道歉。這樣的處理,並沒有讓打人者收斂,依舊我行我素,為了保護孩子,我決定教會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技巧。

孩子被打了,是教他忍讓還是“打回去”?這位教授的回答很有道理

接著詢問孩子,看看他目前使用了什麼方法應對,首先討論玩玩具時候的情況。

我:“他打你的時候,你跑了沒?”

天寶:“我跑了,他可厲害,他會龍捲風旋轉攻擊,追著打我。”

我:“你可以跑到王老師身邊去。”

天寶:“不知道在哪裡。”

我:“老師怎麼發現你們打架的?”

天寶:“我哭了。”

我告訴天寶,你的哭聲讓老師發現了他在打人,像這種老師不在身邊的情況,你就用尖叫來呼救,就像咖寶大聲呼喚咖寶車神一樣。

孩子被打了,是教他忍讓還是“打回去”?這位教授的回答很有道理

接著討論老師在身邊的情況,排隊和洗手時的衝突。

我:“他打你的時候,你怎麼做的?”

天寶:“我也打他。”

我:“他打你,你有沒有害怕?”

天寶:“不害怕,我比他還厲害。”

我:“可是你受傷了。”

天寶:“我不怕疼。”

我告訴天寶,你很勇敢,但是你受傷了媽媽很心疼,而且傷在臉上可能會留下疤痕,你願意變成不帥氣的小夥子嗎?(他一直以全班第一帥自居)所以,這種情況下,如果他打你,你就揪他的耳朵、踩他的腳,他痛了就會鬆手了。

我之所以支援孩子反擊,因為幼兒園的孩子,體力上相對較小,武力值能夠造成的傷害也比較輕,反擊的作用一是讓孩子懂得反抗,二是讓欺負人的孩子明白“我沒那麼好欺負”。

孩子被打了,是教他忍讓還是“打回去”?這位教授的回答很有道理

李玫瑾教授:我支援打回去

有人向公安大學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提問:“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了,你會讓她打回去嗎?”李玫瑾教授回答:“我支援。”

李教授舉了自己小孫女的例子,孫女剛去幼兒園一個月,就被一個喜歡她的男孩抱起來再扔下來,因為頭碰到了凳子,腦袋腫了起來。小男孩喜歡她,但是表達愛的方式太不合適。李教授告訴自己的孫女,下次遇見這種情況要怎麼辦:“如果他抱起來你掙脫不掉,你就揪他的耳朵,往兩邊拽,他感到疼就會鬆開了。”

為了支援孩子打回去,李教授從校園暴力方面進行了解讀,因為小學的後期到中學是校園暴力的高發期,這個階段有兩個重要的問題,一是防止自己的孩子欺負別人,二是防止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別人欺負。

孩子被打了,是教他忍讓還是“打回去”?這位教授的回答很有道理

我也不贊成忍讓傷害,被傷害卻不反抗,會讓孩子失去辨別好壞的能力。“打回去”是為了讓傷害的人知道自己不可以隨意欺負別人,如果被欺負的人懂得自衛,學習也不會出現這麼多的欺凌事件。

再遇到孩子打架的問題,父母要告訴孩子,當別人傷害自己的時候,可以做出合理的反擊。反擊的時候要注意分寸:

有些部位一定不能打,要講規則,比如說:頭部,腰部,耳朵……

打不過就跑,輸贏不重要,大聲尖叫尋找成人幫助,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孩子被打了,是教他忍讓還是“打回去”?這位教授的回答很有道理

如何防止孩子被欺負?

防止孩子被欺負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從小要進行體力鍛鍊,二是父母不要欺負孩子。

先說體力鍛鍊,孩子經常運動就會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別人欺負。如果孩子從來不鍛鍊,細胳膊瘦腿,人家推一下就一屁股坐下了,下次別人還會推他,因為欺負他太好玩了。一個體格健壯的孩子,起碼看上去就是不好欺負的,一定程度上也能減少被欺負的機率。

父母在家不要欺負孩子,源自於尹建莉老師說的一句話“孩子的受氣相都是從家裡帶出去的”,如果父母在家經常吼孩子、責罵孩子,孩子內心的不安全感和低自尊就會表現出來,和別的孩子在一起,首先氣場上就輸了,也給了別人欺負孩子的理由。

還有的家長,會讓孩子遠離打人的孩子,不再與他做朋友或者進行接觸。與其把孩子保護起來,不如尊重孩子的社交選擇,他想繼續做朋友就接著做朋友,讓他做好應對的方法。不想做朋友也可以,可以去選擇其他更多的朋友。

孩子被打了,是教他忍讓還是“打回去”?這位教授的回答很有道理

看到這裡的父母們,一定要注意:小學的後期的孩子以及更大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定不要支援他打回去。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體力,打起來傷害值比較大。而且再大些的孩子可能都會有幾個講義氣的哥們(姐們),很有可能最後演變成一群人的對戰,而且下起手來沒有輕重,造成的後果比較嚴重。

大玉兒,一位有想法的媽媽,用文字傳播育兒經驗,關注看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