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永遠不要輕易做一個好人,除非你能承擔起善良的“代價”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善惡到頭終有報,相信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還是秉承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宗旨。

但是,從古至今

,總是有很多例子告訴我們,好人未必有好報,而惡人卻能瀟灑自如地活在人世間。就像一句老話說的那樣,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不斷地被各種各樣的苦難困擾著,人們不禁會想,為什麼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對好人總是那麼苛刻,為什麼回報以善良的,總是無限的厄運和痛苦呢?

永遠不要輕易做一個好人,除非你能承擔起善良的“代價”

近些年來總有人說我們社會上的“人情味”越來越淡了,以前,看到別人遇到困難,無論認不認識,都會伸手去幫一把

,而現在,即使是有人跌倒在大馬路上,也沒有人敢輕易地去攙扶,更有甚者只顧著拿手機拍影片,也絕不上前幫忙。

但是,這又能怪誰呢?社會上有那麼多義務幫忙反被訛的案例,誰還敢毫無顧慮地去幫助別人呢?

現實社會中的各種現象,逐漸地把人們心中的善良抹殺,以前我們評價一個人善良、老實、安分守己,說明這個人的人品沒話說,為人處世也值得稱讚。

永遠不要輕易做一個好人,除非你能承擔起善良的“代價”

而現在,把同樣的詞放在一個人身上,大多數人只會覺得這個人愚笨、缺根筋、好欺負。

社會不斷這樣發展下去,換來的只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人們本能地拋棄心中最本質的善良,選擇更多虛偽的東西來偽裝自己,保護自己

,冷漠、無情、沒有同情心已經成為社會發展大方向,一直這樣發展下去,等待我們這個社會的只會是道德的集體崩壞。

有的時候,我會忍不住思考,我們的社會是不是病了,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善良是錯的嗎?難道真的只有冷漠和暴力才是這個社會最佳的生存法則?

永遠不要輕易做一個好人,除非你能承擔起善良的“代價”

機率學與好運的邏輯關係

我國自古流傳下來了很多描寫當一個人的命運走向倒黴的極點之時,也恰恰意味著他轉運的時機來了,例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否極泰來、觸底反彈、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

站在機率學的角度上來看,

假設我們社會的大環境以及家庭環境保持不變的前提情況下,一個人接下來會遇到好事和遇到壞事的機率是一樣的,且是隨機的。

能夠左右這個機率的最大因素,就是個體的個人行為。但是,就整體而言,在好事和壞事發生的機率問題上,是不存在什麼規律以及邏輯的。

永遠不要輕易做一個好人,除非你能承擔起善良的“代價”

換言之,一個人在生活中遇到好事的機率,並不會隨著其遇到壞事的數量增加而增加。也不會因為你的運氣很好就會一直遇到好事,運氣用盡了,就會一直遇到壞事。

因此,

上述那些時來運轉的說法,大多都是來安慰人們心理的,幫助人們在困境中能夠堅持下去,知道所謂的好運到來,好事發生。

你的善良只是沒有底線的迎合

善良不應該是沒有底線的迎合,很多人的善良實際上是出於無法拒絕他人的心理,出於討好心理他人的心理,而不是出於善良本身。

永遠不要輕易做一個好人,除非你能承擔起善良的“代價”

心理學家稱這類人為“討好型人格”,

他們對於別人的要求完全無法拒絕,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把他人的評價當作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實際上,這是一種病態的心理狀態。

由於上述的討好型人格,還催生出了一種得寸進尺心理的人,在接受了那些討好型人格的人無限的幫助,他們會形成一種理所應當的心理。

別人對他好都是應該的,而漸漸的他們就會不滿足於當下得到的幫助,而得寸進尺,想要在他人身上獲得更多的好處。

永遠不要輕易做一個好人,除非你能承擔起善良的“代價”

一旦這種得寸進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形成仇視心理,埋怨、怪罪那些以前幫助過他們的人。所以永遠不要輕易做一個好人,除非你能承擔起善良的“代價”。

善良不應該氾濫,應該用到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做一個有原則的好人,才是真正的善良。人們應該樹立起自己的原則,堅持自己的底線,無論他人有意還是無意地觸碰到自己的底線時,都要明確的告訴對方。

人類是一種複雜的生命體,善良和邪惡共同存在於我們的心裡,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底線的善良而把自己推向邪惡的深淵

永遠不要輕易做一個好人,除非你能承擔起善良的“代價”

善良不應該是沒有底線的,它是珍貴的,應該用到真正珍惜它的人身上。

- The End -

作者| 湯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