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一個人活得最好的姿態:肩上有擔,胸中有志,心裡有愛

一個人活得最好的姿態:肩上有擔,胸中有志,心裡有愛

文/易涓

圖/來源網路,與文無關,侵刪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莫言說:“活著,本身就是意義。”

確實如此。

有文章說:“生命的意義,就是隨時能體會當下的美好。”

也不無道理。

然而,這世上總有些人在追求更多意義,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不同選擇,走出不平凡的人生。他們用知識、堅持和愛心,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也更值得欽佩。

一個人活得最好的姿態:肩上有擔,胸中有志,心裡有愛

有知識

,有擔當

俗話說:“知識創造財富,知識改變命運。”

如果說,身心健康是一個人生活的最大底氣,那麼擁有知識,則是一個人能更好生活的最大保障。

不管世事如何變遷,有一點卻是永恆真理:有知識,才會有作為。

一個人活得最好的姿態:肩上有擔,胸中有志,心裡有愛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馬蘭花童聲合唱團的44個孩子登上了的舞臺,他們用希臘語演唱《奧林匹克頌》,天籟般的歌聲讓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他們是來自太行山深處、河北阜平縣馬蘭村的孩子們,幫他們實現夢想,改變命運的,就是這個小樂隊的創始人—鄧小嵐。

鄧小嵐的父親是《晉察冀日報》社長鄧拓。1943年,鄧小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馬蘭村附近一戶村民家中,寄養了3年。

馬蘭村這片土地,成了她的“第二故鄉”。

2003年清明,鄧小嵐回馬蘭村掃墓,馬蘭小學20多名小學生也參加了紀念儀式,活動後,鄧小嵐想跟孩子們一起唱支歌,但孩子們卻很羞怯,忙於躲避。

看到孩子們的樣子,鄧小嵐決定透過音樂幫這些孩子樹立信心,種下夢想的種子。她在親人中籌集資金建了校舍,從親朋同事那裡募集樂器,成為馬蘭村全才的音樂老師。

18年間她往返於北京、阜平,教孩子們鋼琴、小提琴、手風琴、吉他,不辭辛苦,沉浸其中。

當孩子們登上開幕式的舞臺,鄧小嵐已是老人。

與她相似的還有90後女孩康瑜,從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畢業後,她毅然放棄研究生的保送機會,來到雲南保山成為一名支教老師。

她不僅教給孩子們課本知識,還在學校推廣“四季詩歌課程”,她帶孩子們寫詩,用詩歌打開了孩子們的內心,點亮了大山裡孩子們身上的光。

不一樣的年齡,一樣的選擇和情懷。

她們憑自己一己之力,將知識與文化傳播給更多人,將孩子們引向好的人生,也成就了生命更大的意義。

有的人因為有知識,飛出落後的家鄉,飛向更輝煌的未來,有的人因為有知識,甘願植根山鄉,成為夢想的培育者。

一個人活得最好的姿態:肩上有擔,胸中有志,心裡有愛

因為,知識不僅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更能盪滌胸懷,讓人勇於擔當。

一個人活得最好的姿態:肩上有擔,胸中有志,心裡有愛

堅守

,有

胸懷

稻盛和夫在《幹法》中說:

全神貫注於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磨鍊自己的靈魂,鑄就美好的心靈。

有了美好的心靈,就會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為社會、為他人著想,並落實在行動中,你的命運就一定會向好的方向轉變。

人們在年輕時,大多努力拼搏,可是,當一個垂暮老人滿懷熱情地勤勉工作,對未來抱有希望,足以令人感動,甚至震撼。

他們在“老驥伏櫪”“蠟炬成灰”的堅守中,譜寫著不平凡的人生意義。

我國水稻專家袁隆平,在成就加身的90歲高齡,仍然堅守在科研一線。

記者每次採訪,他都表示要向更高產的育種目標進軍,他曾說:“不從事雜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沒有意義了。”

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業,為了貢獻更多力量,他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湖南安化92歲的唐上君老人是一名退休教師,為了給留守兒童輔導功課,他把自家小木屋的閣樓改成“書樓”,只要孩子有需要,他隨時開講。

唐老師每月的退休金有幾千元,幾乎全部用來給學生購買學習資料,他自己則燒火做飯,省吃儉用,連肉都捨不得吃。

為了更新知識儲備,他每天都會藉助老花鏡、放大鏡學習時政、鑽研教學,遇到難題,他還會用手機上的“作業幫”等軟體找尋破題思路。

唐老師輔導的課程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是名副其實的“全科老師”。

22年時間裡,他日復一日免費為村裡的留守兒童上課,用初心“點亮”了孩子們的童心,也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

一個人活得最好的姿態:肩上有擔,胸中有志,心裡有愛

最樸素、最厚重的愛,從來不在喧譁浮世中,而是藏在無聲無言的堅守中。

有人說,平平淡淡才是真。

然而,總有些人能在平淡中,以持久的工作熱情做事,用堅守,提升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一個人活得最好的姿態:肩上有擔,胸中有志,心裡有愛

智慧,有大愛

俗話說,人生至簡,大愛無言。

有些感動至深的人和事,往往藏著熱誠與奉獻,藏著真正的大愛。

之前看過一篇報道,河南安陽市內黃縣80後女子李翠利,高中畢業後回家務農。成家後,她在村子裡開了一間小超市為自己和家庭創收。

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她逐漸發現,隨著經濟條件逐年好轉,“三俗”文化也在逐漸侵蝕人心,特別是新時代出生的孩子們。

為了扭轉這個趨勢,李翠利在自家超市創辦了“微光書苑”,不要任何費用、無需任何證件,全年無休,不分職業、老幼,就連偶爾路過的行人都可以借書閱讀。

她希望透過零門檻借閱模式,推廣鄉村閱讀,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把健康積極的文化種子播種在身邊的土壤裡,讓知識改變身邊人的命運,用文字滋養身邊人的心靈。

沒有資源,沒有人脈也沒有經驗可以借鑑,李翠利仍然憑藉自己所能,將閱讀帶給身邊的鄉親,特別是孩子們。

正如她的書苑名稱一般,

“微光點亮微光,微光耀眼。”

歌德曾說:“把精力集中在有價值的東西上面,把一切對你沒有好處和對你不相宜的東西都拋開。”

每個人身邊都有值得去做、自己又能做到最好的事,只是生活中,很多人忙著關注自己,很多人選擇視而不見,卻忘了生命的意義,往往在於為他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弗蘭克爾在《追尋生命的意義》中說:

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天當你年老,你回頭看看自己的一生,發現自己曾經為很多人真誠地付出過,你曾經透過你的雙手創造過那麼多美好的故事,那種欣慰和滿足感,就是生命的意義。

所以,我們可以選擇淡然安靜的過好每一天,細細品味當下每一份美好。

也可以讓生命更多一層意義,吸取知識,學有所得,去付出,去愛,收穫更大的幸福。

在生命的每一刻,要葆有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對事業的熱情與擔當,以及對周圍人最大的善意。

一個人活得最好的姿態:肩上有擔,胸中有志,心裡有愛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