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人群中最“安靜”的人,恰恰氣場最強

人群中最“安靜”的人,恰恰氣場最強

文/北島

-

比起與人打成一片,往往是保持安靜更難。

生活中,很佩服這樣一類人。

他們無論面對多麼棘手的事,都能鎮靜面對;無論面對多麼大的打擊,都能冷靜接受;無論面對多麼麻煩的意外,都能理性處理。

每次見到這樣的人,不由得想起《心術》中的一段話——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優秀的將領,一定要先修身養性,只有能做到不受情緒和意外控制,才有出眾的控制力。

世間萬事的道理,莫不如此。

看起來人群中最“安靜”的人不善言談,不夠活躍,但和他們相處久了才知道,往往是這樣的人,氣場最“強”,原因很簡單。

人群中最“安靜”的人,恰恰氣場最強

01.

安靜則智慧生

古人云:“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有些時候,當一個人處理不好一件事時,可能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因為自己無法靜心,慌張讓自己失了方寸。

正如《山海情》中,有這樣一段劇情。

村民們原本種蘑菇致富,可因為種蘑菇的人太多,導致價格不斷降低,面對這樣的結果,村民們格外慌亂。

慌亂下,他們根本想不到如何解決問題,只覺得以後的生活沒了保障。

可面對這樣的危機時,凌教授卻安靜不語,村民們看凌教授不說話,只以為他也沒解決辦法,殊不知,凌教授只是在想該如何解決。

現實生活中,和村民們一般,遇到事情就立刻慌亂的人不在少數,這是很多人下意識的正常反應。

但真正想解決危機時,最該避免的就是慌亂。

大腦在慌亂的過程中,只會重複“怎麼辦”這個問題,可如果自己願意靜下心來,一點點分析造成意外的原因,一點點尋找解決意外的方式,意外很容易解決。

而這樣的人,因為總能提出最有用的解決方案,越是安靜,越有力量,自然氣場最強。

人群中最“安靜”的人,恰恰氣場最強

02.

安靜則氣勢足

《三國演義》中,最令人深刻的計謀之一,莫過於諸葛亮的那一出“空城計”。

若是兩軍對沖,諸葛亮手下只有二千多名士兵,可司馬懿卻有15萬大軍,自然是無法勝利的。

可面對如此危機,諸葛亮卻毫不慌亂,羽扇綸巾,在城樓上悠然彈琴,身旁只有兩人護著。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看到這一幕後,立刻報告給司馬懿,他們不信諸葛亮有能和自己抗衡的實力,卻不敢賭諸葛亮真的沒有這個實力,畢竟諸葛亮表現得太過冷靜自然。

於是,諸葛亮毫不費力就成功避免了一次禍端,要說是什麼起的作用,其實就是一個字——“靜”。

可以說,安靜是氣勢的助長劑。

如同一家公司裡,倘若老闆總是說一些無關痛癢的事,總是想一出是一出,那麼他的話之後無人願意去聽,甚至是命令也覺得違背了沒關係。

反而是那些不經常發脾氣,不經常做決策的人,通常一句話就能起到關鍵性作用,這便是所謂的“在沉默中爆發”。

人群中最“安靜”的人,恰恰氣場最強

03.

安靜則能力強

很同意周國平先生說過的一段話: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的寶藏。”

深以為然。

曾經的錢鍾書,擁有不少崇拜者,尤其是在《圍城》出版後,很多人慕名前來拜訪錢鍾書,可他能推掉的局總會推掉。

他的大半生,都用來和自己獨處,看起來不夠合群,但其實只是為了讓自己內心更加澄明。

也是因為那些獨處的時間,他不斷精進自身,清楚自己該做什麼樣的事,想做什麼樣的事,又該如何做好,這才讓自己成為一位傑出的文學家。

不難想象,倘若錢鍾書無法拒絕這些誘惑,流連於社交當中,他沒有時間進行自我沉澱,也不可能有之後的成就。

人,先懂安靜,而後才能逐漸變強。

就像學生時代,當一個學生總是坐不住,動不動就想碰手機、出門玩、上廁所的時候,他大多難有成就。

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沒給自己一定的沉澱時間。

人群中最“安靜”的人,恰恰氣場最強

04.

還記得毛遂自薦中的毛遂嗎?

在平原君門下三年,他從不急於表現自己,一直精進自身,在找到最佳的表現時機後,這才大放光芒。

平原君也曾因為毛遂的沒有名氣而質疑他,可毛遂用能力證明了自己。

一代黑幫教父杜月笙曾說:

“一群人中,最安靜的那個人往往是實力最強的人。”

真正有定力的強者,才不容易因為一點小事慌張;真正有目標的強者,才不會因為一點成就驕傲;因為有想法的強者,才不會輕易傾訴自己的心事。

因此,人群中氣場最強的人,往往是那個懂得安靜的人,只有先學會安靜,人生才能有無限可能。

—END—

人群中最“安靜”的人,恰恰氣場最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