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消化不了痛苦,你很難真正成長

前言:源於和朵朵媽的一次關於“做家務”的普通聊天所引發的感觸和思考,個人覺得挺有價值,故分享之。

(一)“消化痛苦”的事例

以前我不是怎麼喜歡幹家務,至少不會很積極,不是我不會,也不是我做不好,而是覺得幹家務很浪費我學習或工作的時間。

當我內心是這樣的想法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基本就是逃避,能夠不做就儘量不做,如果不得不做,也是帶著“勉強”和“不情願”的心理在做,以至於有時候會莫名地煩躁(現在來看,那無疑是一種內耗)。

消化不了痛苦,你很難真正成長

後來有一天,我突然發生了一點思想轉變。我想:“

與其逃避這些事,何不嘗試想辦法,看怎樣可以又快又好地去完成呢

”,當這個想法在我腦中浮現的時候,我有點興奮,感覺心情瞬間明亮了好多。

接來下就順著這個思路去做,結果我發現其實完成這些日常瑣碎之事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麻煩,而且還能間接放鬆大腦,更重要的是,它還幫助我加強了“高效率作業”的能力,多好啊!從這以後,幹家務對我就不再是一件“勉強”和“不情願”的事兒了,我還要感謝它,感謝它成為我鍛鍊自己的載體。

這種做法很好地把原來幹家務帶來的“痛苦”給轉化了,我覺得非常的好。但後來我發現,這還不是最好的。因為在做家務的那段當下時間是抱著“快速完成”的心態,手中做些這件事,腦子裡想的是後面的事,沒有“活在當下”。儘管每次都能把事很好地完成,但好的感覺更多時候只出現在完成的那一刻。

於是我又嘗試調整自我,

開始去感受

。洗碗就是洗碗,掃地就是掃地,整理就是整理,感受水的溫度,地板的硬度,以及每件物品帶給身體的實際感覺,不急不躁,這樣帶給我的感受又很不一樣。甚至有時候會讓我感觸:“啊,這才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坦白講,在“幹家務”這件事上,如果沒有之前它帶給我的“不情願”等不舒服感和痛苦的感覺,我估計很難有現在的這種思想轉變。我把以前認為的“痛苦”給轉化了,消化了,併成為了我成長的養料。所以,我要真心感謝每一件家務活!

(二)與痛苦共舞

OK,“做家務”只不過是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事情,那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天會遇到和處理的各類事情會多得多,當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尤其是你喜歡的,不願意做的,或者不敢做的時候,你是怎麼面對的呢?是儘可能地去逃避,還是想辦法去完成或從中學習?

這是兩種不同的心態,但不要小看這兩種想法的不同,因為給事情帶來的結果幾乎是天差地別的。也不要小看任何一件這類的“小事”,因為它往往不只是單獨的一件事,而是你處理事情的一種模式的體現,背後的本質反映的是:

是保留現有的舒適,還是改變現在的自己

?(當然,前期會有點痛苦)

消化不了痛苦,你很難真正成長

人,本能是趨利避害,追求快樂,逃避痛苦。幾乎每個人都祈求每天開心快樂,萬事順利。但事實上,不得不說,

痛苦卻是人生過程中必要的“營養元素”

想一想,你每學會一項新能力,新技能,哪個過程是沒有痛苦的。不嗆幾口水,你學不會游泳,不摔幾次,你學不會騎腳踏車,學習過程若完全沒有煩躁和苦悶,你學習估計好不到哪去,工作中沒有壓力和挑戰,你的業務能力也不會太強。

但凡尋求自我成長的人,一定要懂得消化出現在自己身上的痛苦。甚至對一部分人來說,為了使自己更快成長,自己去為自己“創造痛苦”。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會不斷地給自己挑戰,比如去遠距離徒步,讓自己累個半死,去踏入人跡罕至的地方,帶著害怕去探險,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去搞極限運動等。

怎樣消化痛苦?

其實很簡單(當然,做起來不簡單),核心就是老生常談的一句話:

事情本身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就是說,凡是帶給你快樂或痛苦的,不是這件事的本身,而是你如何看待這件事(以前的文章和影片有講過,這裡不細講)。

(三)把握“度”,平衡痛苦與快樂

這裡要補充一下,“消化痛苦”並不是我們想做就能做到的,那在我們還不具備消化每一個痛苦的能力之前,有一個更重要的點需要提前認知。

前面說了,生活需要與痛苦相伴,但是,絕不是讓你去過痛苦的生活,生活裡也不能全是痛苦和壓力。第一,生命可能禁不起這種折騰,第二,即使禁得起折騰,這樣的人生可能也沒有太多的幸福感可言,即便你有大作為,從某種角度而言,也並不那麼提倡(當然,這個問題和每個人的人生價值有關係,不多講)。

凡事需要有一個“度”,要把握好“節奏性”

,對於痛苦,也是如此。

就像一棵樹,當它還是小樹苗的時候,一點小風小雨對它來說沒多大關係,即使掉幾片葉子,斷幾根小枝也無大礙,反而會練就它的抗挫力。而如果是一場大暴風雨,那可能就不是挫折,而是災難,這種痛苦有可能會讓它失去生命。但是,當這小樹長大後,原來同樣級別的一場大暴風雨,對現在的它來說,又可能就是一次小挑戰了。

所以,這裡所謂的“度”,其實就是要匹配一個生命體當下的成長狀態,適合他當下的快樂或痛苦程度。

消化不了痛苦,你很難真正成長

小樹如此,小孩同樣如此(生命體都是如此)。有些家長跟我說,她們聽了不少教育的課,老師們都說要給小孩肯定和表揚,不要給要求和批評,她們確實也認同,但又總覺得哪裡不對……

在我看來,對小孩接納和表揚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但我並不覺得不能給小孩要求和批評,相反,它同樣是必需的。但是,給孩子批評和要求有一個重要前提(這個很重要,沒有這個前提,那你最好就不要給),就是前面說的,要把握好尺度和節奏。

而且這個節奏,

只有方向性的心法,而沒有標準的做法

。誰要跟你說有個什麼做法100%有效,我真不想說他是個大忽悠。因為“度”的把握是因時、因地、因人而異,處於不斷地變化之中。正因為如此,教育的關鍵難度也在這兒,它需要你去結合自身和現實情況去不斷摸索和調整。

我認為的方向性的心法就一句話:

在快樂的基礎上給挑戰,在愛的基礎上給要求

。這是做到堅定與和善的基石,也是中庸之道的本質體現。就是“節奏”,就是“度”。

結語

網上有句話:做你沒做過的事情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你會發現,不論是成長,改變還是突破,過程中一定會伴有痛苦。

消化不了痛苦,你很難真正成長

人生,追求快樂理所應當,但同時,也要適應與痛苦共舞,因為生活的本身就是一個快樂和痛苦並存的過程。明白這個點的目的,不是要你去忍受痛苦或者去過痛苦的生活,而是

要直接面對它的客觀存在,不去逃避它或埋怨它,進而去把它轉化和消化,成為內在營養

其實,當你真的學會與痛苦並存,並能夠轉化痛苦的時候,那恭喜你,也許你已經真正做到並實現“天天開心,萬事順意”了。

祝福你!

/ END /

文 | 一點老師 | 原創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