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郭德綱發家史(一):出身公職家庭偏愛曲藝,輟學拜藝無門之師

“沒傘的孩子只能拼命地跑!”這句當今社會相傳於奮鬥年輕人之間的勵志名言出自當今的相聲大家——郭德綱。

郭德綱發家史(一):出身公職家庭偏愛曲藝,輟學拜藝無門之師

這句話是郭德綱在成名之後被記者採訪時提到他童年時的一件往事:當時老郭上小學,學校離家還有一段距離,走路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當時也要至少半個多小時,更不用說碰上陰天下雨的天氣,關鍵是按照老郭說法當時他們家家境一般,連一把雨傘都買不起,所以看到別的孩子在下雨天打著傘在雨中漫步時,他自己只能拼命地跑,從那時老郭心裡就有了一個信念:沒條件只能自己拼命!

郭德綱發家史(一):出身公職家庭偏愛曲藝,輟學拜藝無門之師

據小編得知老郭的家境可以說是比現在好多人出身都要高,父親是天津當地派出所的幹事,母親是小學老師,可以算是是雙職工。這種家境放在今天幾乎都算中產階級家庭,更何況在上個世紀

70年代,像這樣的出身在當地都是戴著“紅色光環”的家庭。至於是否像他說的家境差的連把雨傘都買不起,真實性還是有待考究。畢竟成功人士可以隨意吹噓自己的過去,這點不足為奇。

郭德綱發家史(一):出身公職家庭偏愛曲藝,輟學拜藝無門之師

由於家庭優渥條件,老郭在少年時節就有經常出入於天津的娛樂場所

——茶館、戲院,天橋地攤相聲也是他流連忘返的地方。長此以往耳濡目染的薰陶,使得老郭對相聲、評書和唱戲這些傳統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天津自古號稱曲藝天堂,中國相聲的發源地,在晚清和民國時期達官貴族鐘鳴鼎食,這些

“下九流”的藝術自然成了上層人裝範的行頭。出生的文藝興盛的條件給郭德綱的心裡埋下了原始的相聲種子。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有今天的輝煌那就是老天爺賞飯吃,一路走來基本似乎都有貴人相助。包括公職之家的父母也沒有強逼著兒子走自己的體制之路,家人的支援再加上自己對曲藝的天賦異稟,使得老郭在少年時期就在相聲界成了有頭有臉的人物。

郭德綱發家史(一):出身公職家庭偏愛曲藝,輟學拜藝無門之師

年少輕狂的老郭指望在相聲曲藝行業發展自己的事業,於是就早早輟學謀生,但他也經常因為自己沒文憑也在公眾場合自嘲,但他也明確表明過態度

“人可以沒文憑,不可以沒文化”。能說這話的老郭絕對不是腹中草莽,這下年憑他在文藝界的知識儲備,足見學富五車。據小編所知,老郭從輟學至今,筆耕不輟,汗牛充棟。人文歷史,文筆才思遠高於常人,他成名之後的著作《過得剛好》、《郭論》、《簡史》等書籍足以證明。

郭德綱發家史(一):出身公職家庭偏愛曲藝,輟學拜藝無門之師

據老郭所說,他在少年時期基本都在遊學,沒有整正拜師哪個名下。教過他的人很多,但沒有一個稱得上真正的師父。但在曲藝界是很講究門戶之見的,這意味著即使你能耐再高,沒有師父,不在相聲家譜,在行內不被人認可。無論是從相聲、評書、京戲、河北梆子、西河大鼓等各領域都有看見本領。這都為他後來在相聲得以飛黃騰達奠定了堅實的根基。眾所周知,老郭在

2004年才拜師侯耀文為相聲師父;2007年才拜師金文聲為評書、大鼓師父。那在這之前郭德綱的技藝又是從哪裡學來的呢,他到底還有沒有拜過其他師父?

郭德綱發家史(一):出身公職家庭偏愛曲藝,輟學拜藝無門之師

郭父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他看出兒子的天賦異於常人,認定兒子絕對在相聲界有一碗飯吃,索性將郭德綱送進當時很火的天津紅橋文化館館長楊志剛門下學習,由於楊志剛的身份是公職人員,所以在收老郭為徒這個環節上免去了以往的繁文縟節,但楊志剛也是實打實地教了郭德綱整整

7年的壓箱底功夫。後面因為某些原因師徒二人不歡而散,十年之間兩人老死不相往來。直到06年老郭名滿天下時,兩人的矛盾再次被媒體發酵出來,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郭楊二人回首曾經往事,各執己見,網友對此事更是眾說紛壇,莫衷一是。這段師徒恩怨史到底為何,咱們留著下篇文章繼續說。

郭德綱發家史(一):出身公職家庭偏愛曲藝,輟學拜藝無門之師

喜歡我的朋友歡迎評論加轉發,您的支援將是我更新的動力。下面文章我們繼續來聊老郭的發家史之

“師徒恩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