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清代太監,普遍自卑與消極頹廢的心態

在現代科學發展和進步的大背景下,心理學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心理學家輩出,透過人的行為、語言等,來解讀他們內心的世界,不似從前那般是深不可測的玄奧謎團。生理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態史學、行為心理學等學科,

為我們瞭解具體的歷史人物或群體的內心世界,提供了科學的研究方法。

人們可以透過對史料記載中的歷史人物行為、對人事物的反應、語言、書信等內容,進而窺探其內心世界的奧秘,瞭解其心理狀態。清代太監的自卑心態體現在清末太監的回憶錄和史料記載清代太監的行為舉止方面。

從他們反覆吸食鴉片、賭博、酗酒、造謠、迷信等行為,以及從他們對自我的評價中,可解讀出他們自卑與頹廢的心理狀態。

清代太監,普遍自卑與消極頹廢的心態

一、沉溺於享樂的今生困惑

頹廢心態體現在清代太監的行為上,便是反反覆覆地抽大煙、賭博行為。清代太監群體普遍存在吸食鴉片、賭博的行為,他們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沉溺於享樂,不為未來做考慮和打算,他們中甚至有賭錢輸的無錢置辦衣物以至於衣衫襤褸,破爛不堪。

銀錢賭光了、吸沒了,他們便偷竊、行騙、敲詐勒索、做不法生意。

康熙曾指出太監群體記憶體在許多賭博現象,以至於輸的身無分文,形同乞丐:“太監乃一身一口,又不置辦各項,竟爾破衣爛帽,形同乞丐,深為可惡!”可見他們沉溺於享樂。《太監談往錄》裡太監信修明曾提到過太監吸食鴉片、賭博的心理原因:“

想到自己身世淪落不如人,有點意外的銀錢願意自己享用了,故吃、喝、賭、吸鴉片,急急忙忙地把銀錢花光了。”。

清代太監,普遍自卑與消極頹廢的心態

而清代太監吸食鴉片、賭博、酗酒等行為,完全可以認為是太監們面對生活是一種消極、頹廢的心態。即使他們在退休前積攢下一定的錢財,但是他們往往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一旦錢財散盡,少有善終。

可見他們沉溺於享樂,無法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

二、託庇於宗教的迷惘信仰

清代太監身世悽慘且文化水平低下,精神生活也就長期處於空白的狀態。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他們只能選擇迷信鬼神信仰宗教等。同時他們內心的自卑與頹廢心態,也促使他們在精神層面上積極尋求來世的精神寄託,

筆者認為《舊京瑣記》裡用“佞佛”二字形容太監十分合適。

清代太監,普遍自卑與消極頹廢的心態

心理學認為:“人們會把自己真正的目標寄託在死後的彼岸世界,覺得這輩子的存在是徒勞無功的,也是自身的發展中沒有價值的階段。”而太監信奉鬼神無非也是尋找來世的幸福,亦或是尋求今生的庇佑。殿神信仰與頹廢心態。殿神是太監的保護神,

他們對殿神的供奉十分的恭敬與虔誠,他們信仰的殿神分別是蛇、狐狸、黃鼠狼和刺蝟。

太監信仰殿神的情況十分普遍,“凡為太監者,沒有不信殿神爺的”。在晚清宮廷人士的回憶錄裡,經常可見到殿神的身影,殿神扮演著保佑太監平安順利不出差錯的角色。

他們逢年過節以及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每人勻出一些銀錢購置供品,節日時的供品更為豐盛。

清代太監,普遍自卑與消極頹廢的心態

這些供品的開銷雖會加重他們的生活負擔,但他們毫無怨言,對保護神的供奉也依舊虔誠,“因為這些最常挨打受氣的底層太監,都希望殿神能保佑他們,在福禍難測的未來,能少受點罪。”他們於值班前和值班順利結束交班時,

領班的首領太監都會“到殿院衝著大殿磕三頭”,以感謝殿神保佑他們今日工作沒出差池。

或是乞求殿神保佑今日的工作莫要出差池。這種無法改變現狀,

把少挨打受氣的希望,寄託於殿神身上的心態,無疑是消極頹廢的。

信奉佛道與頹廢心態。如果說太監信奉殿神,是為了乞求少些責罰與痛苦的話,那太監信奉佛道,

便是為了尋求更為虛幻的今生和來世的幸福。清代太監信佛道者甚多。

清代太監,普遍自卑與消極頹廢的心態

一來祈求自己少些苦難;二來為出宮後,謀求棲身之地;三來是為下輩子祈福,尋找精神寄託。正如晚清太監信修明所說,這些信奉佛道,出資修建廟宇道觀的,其目的可歸納為“以求來生之福”。因而各個地方一些規模較大的廟宇與道觀,

其功德主多是太監,擁有一定財產的太監也多給寺廟捐錢。

究其現象背後心理狀態,與他們消極頹廢的心態密切相關,他們改變不了今世悲慘的現狀與命運,唯有將痛苦與無奈轉移到吃齋唸佛上,而這種心態被信修明一語道破:

“我是過來的人,為了過去、為了現在、為了未來,日念陀佛三千聲。今生不如人,希望來生脫此苦,並希望窮神爺爺別盡跟這類人開這種不人道的玩笑。”

清代太監,普遍自卑與消極頹廢的心態

也有為了追求佛道,從而逃離他們的崗位,去尋找他們夢寐以求新生活。如道光三年有一個名為張長喜的太監告假外出時,居住於龍泉寺,在寺裡遇到了一位浙江僧人,該僧稱:“南海有普陀寺,如去燒香可得好處。”

張長喜聽後喜出望外,也想要一同前去進香求福,便“央其帶往上香”,自此不回,直至兩年後被抓獲。

除了殿神信仰和佛道信仰,他們也會很容易信仰,其他的能保佑他們、帶給他們希望的神,有些太監甚至加入邪教,併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如檔案記載嘉慶年間有一些太監加入紅陽會,而紅陽會在當時則被清政府認定為左道異端。

紅陽會發展信徒的方式,是透過治病的方式以獲得患者的信任,以此來拉攏他們入教。

清代太監,普遍自卑與消極頹廢的心態

例如:“太監朱玉拜民人李五為師入紅陽會念佛坐功,復因太監杜平安跌傷胳膊伊為治好,即收杜平安為徒,傳習入會。太監史福祿因咳嗽朱玉為之治癒,即傳習唪念心經廬忠,亦因其師傅習坐功病癒拜伊為師,均曾至李五家內。”

可見這些信徒之所以會信奉紅陽會,是因為他們從紅陽會身上得到了好處。

即紅陽會為自己消除了身體上的疾病,於是便將精神寄託寄於紅陽會上面。在無法改變現狀,改變自己的命運時,

這些“神明”無疑像救命稻草一般被他們緊緊抓住。

清代太監,普遍自卑與消極頹廢的心態

三、近乎精神分裂的自我否定

長期的被壓迫和奴役,日復一日的迴圈勞作,使得入宮時間較久的太監原本對生活抱有的美好希望消磨殆盡。他們轉而呈現出意志消沉、麻木的頹廢心態,並且一步步陷入到頹廢、自卑、更加頹廢、更加自卑的死迴圈中,逐漸變得自我否定、自我鄙視。

晚清太監馬德清等回憶自己在宮內當差時生活時,字裡行間流露著自卑、頹廢的心態。

其自我評價是非常低的,認為自己是真正的奴隸,認為自己的生命一文不值。晚清太監信修明談起太監的性格,其話裡話外流露著其對整個太監群體,所呈現出來的性格面貌的鄙視,殊不知自己亦是其中一員。

太監群體十分在意外人對其生理缺陷的評價或是議論,這亦是內心自卑與敏感的體現。

清代太監,普遍自卑與消極頹廢的心態

四、極度自卑下的造謠癖好

對於那些地位低下、自我認可度低的太監來說,他們為了提升自我價值,引起他人關注,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讚揚,

亦或

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往往會捏造謠言,或是將事件添油加醋地形容出來,以期達到引人注意的目的,這亦是他們內心自卑的體現。

他們熱衷於打探訊息、散播謠言。

對此雍正帝也甚為頭疼:“宮禁之中,凡有外言,不過太監等得之市井,傳聞多有舛誤,……嗣後凡外間閒話無故向內廷傳說者,即為背法之人,終難逃朕之覺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

他們要麼將宮中之事向外界傳說;要麼將身邊發生之事向主子、宮女、太監等傳說,以達到迎合主子,享受身邊人矚目的目的。

清代太監,普遍自卑與消極頹廢的心態

宮女們想要打聽訊息的唯一途徑就是透過太監,如宮女榮兒回憶:“我們的訊息,只能從小太監的嘴裡。”為了逢迎主子,他們也會四處打聽訊息,然後將其添油加醋地說給主子聽,主子愛聽什麼

,他們就四處尋覓什麼,但凡有一點相關的訊息,他們便將其極力描繪。

光緒時,慈禧所立的大阿哥愛新覺羅·溥俊十分喜愛螞蚱。

溥俊身邊的太監就喜歡把這些螞蚱拿出來給宮女們看,宮女們誇讚一番,太監們便添油加醋把這些誇讚的話轉述給溥俊聽,以求得主子歡心。語言行為是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從他們的造謠行為中可以看出,他們在造謠中,努力尋找著自我價值、尋找他人認同與關注,

這種尋求外界矚目的行為,究其原因是植根於內心的自卑心態在作祟。

清代太監,普遍自卑與消極頹廢的心態

五、總結

透過對清代太監心態的梳理,我們可以發現清代太監的心態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他們面對生活消極悲觀,

其語言行為中折射出自卑的心態,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託於虛無縹緲的宗教信仰中去。

他們在提及自己的經歷與身份時充滿了怨恨與痛苦,遇事易衝動走極端,對金錢和權力有極強的慾望,他們內心孤獨無處排解心事,但卻有著排外心態,內部往往結成小團體具有抱團心態。

但這些心態並不是獨立存在的,這些不同的心態之中又存在著共通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