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以主人翁的姿態內觀自己的心念

自古以來道教在秉承老莊的守神、守一、思道、心齋等靜功的基礎吸收佛教止觀之法,把煉神之道進步深化、具體化,形成了定觀道、清靜等道功,這類道功以“定觀”為名,最能表現其道、佛融合的特性。

泠虛子《洞玄靈寶定觀經注》釋“定觀”說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動;觀者慧觀也,如天常照。定體無念,慧照無邊定慧等修,故名定觀。

定觀,實即佛教“止觀”一語的頭換面定觀之法,以《洞玄靈寶定觀經》所說最為簡明扼要,經夫欲修道,先能捨事,外事都絕無與忤心。

然後安坐,內觀心起,若覺念,起須除滅,務令安靜…晝夜勤行,須臾不替。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此道的修習,是以主人翁的姿態去內觀自己的心念,念起即舍,保持一個不念一切而又靈明寂照的空心初學者息心甚難,暫停還失,須要持續用功,久而調熟。

當坐中能片刻得定之際,要於行住坐臥之時,涉事處喧之所,皆攝心令安定。“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喧,其志惟一。”調心須防寬急二偏,若束心太急易導致氣發狂癲;若過於放任,則又散亂當心已能寂定之時,又須放任,勿著意攝製。

注意寬急得所,“制而不著,放而不動”,漸達“處喧無惡,涉事無惱”的境地,方為真定。然此時尚須慎護,不要故求多事、強來就喧應“以無事為真定,有事為應跡,若水鏡之為鑑,則隨物而現形”定境深入,自能發慧,然“慧發遲速,則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則傷性,傷則無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