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秦漢史:劉邦剛登上皇位,即下詔書,令戰時逃亡的人戶迴歸原縣

百家原創作者:三哥觀歷史

秦漢是我國曆史開始進入多民族與大一統國家的時期,也是中華文明進入多更新、多創造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無論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有新的文明不斷湧現。但其中作用最大、影響最深、對後代的歷史發展具有奠基意義的文明,首推政治文明中的中央集權制度。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圍繞中央集權制度去講述秦漢歷史。

秦漢史:劉邦剛登上皇位,即下詔書,令戰時逃亡的人戶迴歸原縣

中央集權國家對發展社會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都相當重視。這隻要檢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即可得知:“治粟內史,秦官,掌谷貨,有兩丞。景帝后元年(前143)更名大農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大司農。屬官有太倉、均輸、平準、都內、籍田五令、丞,斡官、鐵市兩長、丞。又郡國諸倉農監、都水六十五官長、丞皆屬焉。搜粟都尉,武帝軍官,不常置。

秦漢史:劉邦剛登上皇位,即下詔書,令戰時逃亡的人戶迴歸原縣

王莽改大司農曰羲和,後更為納言初,斡官屬少府,中屬主爵,後屬大司農。”“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有丞。景帝中六年(前144)更名太常。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ト、太醫六令、丞…又 博士及諸陵縣皆屬焉…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員多至數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初置五經博士,宣帝黃龍元年(前49)稍增員十二人。”

秦漢史:劉邦剛登上皇位,即下詔書,令戰時逃亡的人戶迴歸原縣

又《後漢書·百官》二:“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時、星曆。(下略)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本注曰:《易》四,施、孟、梁丘、京氏。《尚書》三,歐陽、大小夏侯氏。《詩》三,魯、齊、韓氏。《禮》二,大小戴氏。《春秋》二,《公羊》嚴、顏氏。掌教弟子。國有疑事,掌承問對。”文獻有關這一方面的制度或史事還有很多。正因為如此,在這一時期出現的有關經濟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文明點也很多,有不少文明點受到國家的保護和扶植,至於成為此後兩千餘年的封建時代的文化典範。

秦漢史:劉邦剛登上皇位,即下詔書,令戰時逃亡的人戶迴歸原縣

關於經濟文明,在中國的封建時代,要首推土地私有制度,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生產關係的基礎。這一制度大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在秦漢時期得以確立和發展。在土地私有制產生之前,實行土地國有制,即所謂井田制,這是一種由農村公社所有制轉化而來的農奴制度。至春秋時期,由於生產力低下,剝削殘酷,農奴們在公田上消極怠工,或相率逃亡。

秦漢史:劉邦剛登上皇位,即下詔書,令戰時逃亡的人戶迴歸原縣

《詩·齊風·甫田》曰:“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甫田”就是大田或公田,“驕驕”和“桀桀”都是形容野草叢生的樣子。《漢書·食貨志上》曰:“周室既衰,暴君汙吏慢其經界,徭役橫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詐,公田不治。”這是社會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表現。由此井田制逐漸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漸產生。土地私有制最基本的特點,尤其是在其早期,田地歸耕種的農民所有,因之大大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秦漢史:劉邦剛登上皇位,即下詔書,令戰時逃亡的人戶迴歸原縣

《墨子·非命下》曰:“今也,農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強乎耕稼樹藝,多聚叔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為強必富,不強必貧;強必飽,不強必飢,故不敢怠倦。”這是說個體農民為什麼要努力生產的道理。又《呂氏春秋·審分覽·審分》曰:“今以眾地者,公作則遲,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匿遲也。”這是說農民集體勞動時並不出力,分地單幹時則不遺餘力。所以這樣,無非是為了爭得一己的溫飽。可是正因為如此,社會生產力就得到提高,正常的再生產得到延續。

秦漢史:劉邦剛登上皇位,即下詔書,令戰時逃亡的人戶迴歸原縣

中央集權國家是承認並保護土地私有權的。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使黔首自實田”,就是要佔有田地的人民據實向政府登記,以便按畝納稅,這實際是承認土地私有權的合法性。這道法令的推行,在全國範圍促進了土地私有制的發展。秦始皇還號召農民努力生產。如他在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的“碣石刻辭”曰:“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惠被諸產,久並來田,莫不安所。”

秦漢史:劉邦剛登上皇位,即下詔書,令戰時逃亡的人戶迴歸原縣

西漢初年,劉邦剛登上皇位,即下詔書,令戰時逃亡的人戶“各歸其縣,復故爵田宅”,保護他們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西漢皇帝開關心農業生產之風並以身作則而耕藉田的要算文帝,他也是歷代皇帝關心農業生產的楷模。他即位的第二年(前179)春,即下詔曰:“夫農,天下之本也,其開藉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同年九月,又下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務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憂其然,故今茲親率群臣農以勸之。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秦漢史:劉邦剛登上皇位,即下詔書,令戰時逃亡的人戶迴歸原縣

十三年(前167)二月詔曰:“朕親率天下農耕以供粢盛,皇后親桑以奉祭服,其具禮儀。師古曰:“令立耕桑之禮制也。”六月詔曰:“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謂本末者無以異也,其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賜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數。”從這年開始全免天下田租(稅),直至文帝去世,共實行了十二年。景帝即位,才復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稅一,以後成為定製。文帝還“開關梁,弛山澤之禁”,促進農、工、商業的全面發展,“富商大賈周遊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秦漢史:劉邦剛登上皇位,即下詔書,令戰時逃亡的人戶迴歸原縣

景帝時,仍繼承文帝時的“朕親耕,後親桑”的政策,“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史稱這一時期為“文景之治”。《史記·平準書》曰:至武帝即位時,“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這是秦漢四百年間最隆盛的時期,也是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最輝煌的時期之一。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