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我不是藥神,那麼我究竟是什麼?

01我不是善人,屢次受益,卻依舊難逃命運。

影片中的程勇絕不是什麼善人,他脾氣暴怒時會打老婆,混跡於市井也會髒話連篇。飽受生活的壓力,老爸在醫院治病缺錢,店鋪因欠房租關賬,程勇第一次隻身前往印度販藥。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去印度販藥,觸碰紅線,是為了什麼?當然是錢,程勇不是聖人,也不是什麼善人,沒有利益交換,不會有人願意為了白血病人的生死趟渾水。在思慧家,程勇也會和普通的男人一樣,心癢難耐,心猿意馬。

影片中的配角也都很耐人尋味,相信大家都會記得在在街邊獨自端著盒飯的呂受益,在夜場跳鋼管舞風姿綽約的思慧,上來就搶桀驁不馴的小黃毛,張口便是“god bless you”的劉牧師。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其實,細細考量這些配角,他們是完全的善人麼?當然也不是。呂受益的出場,將程勇捲入了一場鋌而走險的販藥之旅。呂受益絕不是為了給程勇提供商機,所謂的商機不過是為自己尋找生機披上了華麗的外裝。

試想,如果程勇帶回了廉價的印度“格列寧”,自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但是程勇卻要為此接受制裁,顯然後果並不是呂受益所能考慮的。他要的,只是活下去。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思慧呢?影片不用過多的交代這位母親究竟為了孩子做過什麼,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心照不宣。混跡夜場的鋼管舞女郎,程勇堅持送她回家時臉上所有的漠然,在家中輕車熟路地換上性感內衣。獨自一人承受孩子的鉅額醫藥費,誰都會知道思慧為了救孩子付出過什麼代價。

小黃毛的出場便是搶藥,憤世嫉俗地眼神充滿了對整個世界的怨毒。表面滿滿正義的劉牧師,最終也成為販藥團體的一份子。有錢賺,有廉價藥救命,上帝也不會拒絕。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影片中的角色,絕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善人,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暴露出的缺陷,讓所有的人物都更加立體飽滿。

02然而我是好人,沉默暴戾,卻又重情重義。

我想,整個影片因為前後對比明顯,才擁有更強的衝突效果。

如果,程勇只是一個投機倒把的商販,呂受益只是一個為求活命的小人物,思慧只是一個為了掙錢救命的風塵女子,《我不是藥神》也只會是一部在電影市場曇花一現的普通影片。

可貴的是,影片讓我們看到了所有人物的轉變,帶給我們感動和正能量。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呂受益的死,是影片的轉折點。我不是一個對畫面很敏感的觀眾,但是呂受益去世前接受化療的場景卻實實在在給我帶來了視覺震撼。

其實場景很簡單,只有幾幀,但是當大屏呈現出呂受益的傷口,配合病人的尖叫,我真切地感到了接受化療時呂受益的痛苦。病房外,呂受益的妻子,全程漠然,可想而知,這樣的場景在他們的生活中重複過多少次。

受到衝擊的不僅僅是觀眾,還有程勇。曾經的他,因為有利可圖選擇代理印度“格列寧”,因為擔心鋃鐺入獄選擇將代理權轉給張長林。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這些選擇都是情理之中,但是呂受益死後,為了眾多等著廉價格列寧的白血病人,程勇選擇再次販藥,也不是意料之外。

影片中有一個場景很有衝擊效果,看似突兀,卻奠定了下半場的基調。失去印度藥品代理權的程勇,只能再去印度,到普通的藥店買藥。

買完藥後,遇到了印度人在遊神,特寫鏡頭給了兩位印度神像——迦梨女神和溼婆女神。神像的意義在於生命的重要性,當然和程勇的心境轉化密切相關。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程勇的性格中善的部分打動了眾人,征服了觀眾。所以在真的入獄的那天,負責押送的司機特意緩緩前行,讓程勇有時間慢慢地同曾經救助過的病人道別。街旁曾經熟悉的面孔,都一一摘下了口罩。此處的感動是發自內心的。

思慧,沒有人會去責備這樣一位為了救自己的孩子,委身風塵的母親。夜店,程勇用錢砸向領班讓他跳舞,思慧怨懟地大喊“脫”,眼神裡滿是發洩和報復。

感謝這樣的場景設定,讓我們看到雖身處風塵,但思想還沒有被環境潛移默化的女子。思慧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無從選擇,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人性中的羞恥心還沒有被磨滅。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相信,影片中另一大的衝擊是小黃毛的離去。“他才20歲,他只是想活下去,他有什麼錯”。不得不說,徐崢的表演很有感染力,在怒吼中的隱忍,更加觸動人心。

小黃毛一直以來給我的感受都只是桀驁不馴,他憤世嫉俗,怨懟世界,卻沒有想到在影片的最後,小黃毛的離世確實一種近乎於英雄式的選擇。替程勇頂包,簡單地想要自己抗下一切。一直以來瞧不起程勇,卻在最後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感恩,這便是小黃毛身上體現出的善良。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03其實我只是普通人,鋼管女郎,生活的強者。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普通人。

我看厭了所有白蓮花式的主角,亦或是純腹黑的配角,這些人物的共性很明顯,單純的好或是單純的壞。人物的以好人或是壞人分類,這是中幼兒園式的觀影方式,而不會真正地存在與現實生活。

正是因為影片中的人物都存在人性中的壞和善,所以才構成了圓滿的普通人性格。正是因為電影中角色只是普通人,所以才能真正打動普通的觀眾。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當我們把視線聚焦在群演中,同樣會發現一群有血有肉的真實普通人。呂受益的葬禮上,呂妻無視程勇的存在,她不會想到眼前的這個男人曾經帶給過他們全家希望,而只會想到是眼前的人放棄了印度藥的代理權,將自己的丈夫推向了深淵。這種想法很真實,人在極度悲痛的時候,只會將悲憤轉嫁他人,這就是普通人。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被警察抓去談話的眾白血病患者中,一位老阿姨的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在她苦苦央求眾人不要出賣程勇,乞求警察放棄繼續追查,她護著的不是程勇,而是自己最後的救命稻草。世上沒有神化的個體,所以的普通個體都只會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考慮問題。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張長林說,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窮病不只是指沒有錢看病,其深層涵義更有待思考。張長林多年來賣假藥沒有被揭發,代理真正救命的印度藥,不過一年的時間便被眾人揭發,原因在於什麼?價格!因為哄抬價格,壓垮了病人最後的希望,所以沒有人再護著他。

如果程勇在賣藥的時候,市場上出現了同等的競爭者,以更廉價的價格賣出,潛在的消費者還會護著他嗎?當然不會。這就是窮病!但是卻是每人普通人都會有的特質。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觀影之前,看過一些影評,一開始對《我不是藥神》產生興趣,是因為很多影評將其同《辯護人》並提。而我個人對於韓式影片是比較推崇的態度,《我不是藥神》一定程度上和韓影有類似之處,現實主義體裁更容易讓觀眾產生共鳴。

但是,《我不是藥神》不是韓影。《辯護人》、《熔爐》的結局是開放式的,觀眾不知道未來,不明確事件的走向,故而心理更加會隱隱作痛。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我不是藥神》給出了觀眾事件的導向,也許觀眾被溫暖了,也許震撼也就少了幾許。《我不是藥神》不用類比韓影,自有其魅力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