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歷史上古代太醫和御醫有什麼關係?

歷史上古代太醫和御醫有什麼關係?

唐宋時期在太常寺設有太醫署或太醫局,金朝開始稱太醫院。元代的太醫院已經成為獨立機構,負責醫療,並製作御藥。明代太醫院則已經有了分科。則御醫院在清朝時也叫太醫院,所以御醫確實被人們尊稱為太醫,但是被尊為“太醫”的絕大多數都不是御醫。真正的御醫是極少極少的。這個機構慢慢的變成了我們現在的醫院。

太醫是替皇家服務的醫生,也屬於當朝官員,有著明確的等級制度,御醫是太醫的一種,御醫的級別比太醫要高,一般只給皇帝或其姻親眷屬看病。

但一般太醫服務的範圍較廣,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太醫院的大夫分四個級別,第一等叫“御醫”,只有十三人。雍正乾隆時期為七品,和縣令一個級別。第二等稱為“吏目”,只有二十六人,八品與九品各十三人。第三等叫醫士,共二十人,“給從九品冠帶”。

歷史上古代太醫和御醫有什麼關係?

前三等級可以獨立看病的,也就是說,有處方權;第四等叫“醫生”,有三十人,無品,看來只能相當於現在醫院裡的助理醫師的意思,但是他們統稱為“太醫”。太醫則包括整個太醫院的醫生,共有92人,其中御醫在內。

另外御醫中還有一群人,他們不是太醫院裡的御醫,他們有的已經是朝中官員,有的是在民間行醫,由於他們出色的醫術被世人傳頌,皇室因此經常會請他們給自己治病,他們是皇帝欽點的御醫,通常這群“欽點御醫”治癒的都是疑難雜症,治療的手段都非同一般。

總的說來,太醫是官僚、要治療的病人很廣泛,除了是對太醫院官生的通稱外,也可用以尊稱民間醫術高超的大夫。而御醫是可以給皇室看病的人。負責皇室的健康,為高階醫官的專有名詞;但少數未曾授職的大夫,因曾替皇帝診病開藥,也可被尊稱為“御醫”;當然有些時候一些重要的大官也可以用御醫(需要請示)。

相關文章

頂部